分享

番禺第一位状元为国捐躯垂千古!广州状元坊都因他而改名!

 冰雪雅阁 2017-05-07

番禺第一位状元为国捐躯垂千古!广州状元坊都因他而改名!

广州番禺发布2017-05-06
关注

提起广州状元坊,对于众多追逐潮流的青少年来说,可谓再熟悉不过了,此大街售卖各种时尚的装饰品和小玩物,吸引了广州乃至周边地区众多的青少年来这里购物。但原来这位状元和番禺有着莫大的联系!

历史上,状元坊原名通泰里,但现在知道“通泰里”的人已经很少了。日前,笔者沿着广州市人民南路行走,途经状元坊大街,只见大街口伫立一座富丽堂皇的状元牌坊,“状元坊”三字由著名画家关山月题写。牌坊旁边立着的一尊塑像,则是张镇孙。“通泰里”为何变成“状元坊”呢?这其中,与番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张镇孙颇有渊源。

状元坊牌坊和张镇孙像

张镇孙(1235-1279),字鼎卿,号粤溪。据清代同治版《番禺县志》记载,张氏一世祖元贵,原籍四川遂宁人,举孝廉,授南海县知政,娶番禺石壁人麦氏为妻,于是入籍番禺,后迁居南海县通泰里(今广州市人民南路状元坊大街),《张氏世谱》认定张镇孙为番禺人。

张镇孙少年时,学习刻苦,博闻强记,小有名气。公元1250年,年仅十五岁的张镇孙参加童子试,名冠诸生,声震乡里。张镇孙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自十五岁参加童子试以后,屡考不中,但他更加奋发向上,攻读群书,研究社会。

三十五岁时,赴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市)参加会试、殿试,他在金殿上挥笔疾书,一口气写成洋洋七千言的政论文《廷对策》(此文今存),文中针对国家当时的积弊,慷慨陈词,提出“国家以民为命脉”的论点,认为皇帝应该“以仁治天下”。并大胆提出严惩贪官污吏,以平民愤的建议。张镇孙的《廷对策》深得皇帝的喜爱,钦点他为状元,他是番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中状元后,授秘书省正字,进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张镇孙出任婺州(今属浙江)通判。

张镇孙像

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驾崩,太子即位,仅四岁,是为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冬,元朝军队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恭帝君臣降元后,宋臣拥立端宗赵昰即位,张镇孙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按抚。奉诏与都统凌震招兵买马,誓图恢复。

景炎二年(1277年),张镇孙率军收复广州,军心民心为之大振。但不久,元军又攻占广州,张镇孙兵败,家人也一起被俘,后在被元军押送至粤北大庾岭时尽节身亡,时年44岁。其简氏、蔡氏二夫人也同时殉难,幼儿得以生还。文天祥闻讯,极为悲愤,作诗文以哭祭。门人及亲友长途跋涉,收其尸骨,奉葬于广州北永泰里(今三元里)。邑人陈融先生有诗赞道:“魂随庾岭梅花落,赢得文山(文天祥)悼友诗”。后人又将张家居住地通泰里,改名为状元坊,以纪念此乡贤。另据《番禺县志》记载,张镇孙死后,其子孙分别迁至番禺石壁、谢村一带居住。

张镇孙像

张镇孙擅于诗文,现存《见面亭集》十六卷,《四书释义》、《名臣言行录》只存书目。

文字/图片:屈巨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