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瞭望

 山下土人 2017-05-07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农场茶城区茶农在采茶 杨冠宇摄/本刊

  60多年来,海南农垦肩负国家使命屯垦戍边,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基地和热带作物基地,为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开发建设海南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南农垦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低、社会负担重等掣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吹响了全面深化农垦改革的号角。《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深化农垦改革现场推进会上获悉,一年多来,海南出台农垦改革实施意见,以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为主线,逐步推进办社会职能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合资源布局现代农业,改革实现良好开局。
  
拆藩篱:
垦区集团化塑市场主体

  
  坐拥海南五分之一土地、十分之一人口的海南农垦,近年来却陷入持续亏损。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屯昌县委书记田志强列举了一组数据:屯昌县内垦区土地面积占比达40%。上世纪90年代初,垦区GDP占全县比重也在40%左右。此后逐步下降,到2016年已不足10%。
  
  农场发不出工资,找农垦总局要钱;行政色彩浓厚、缺乏激励机制,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长期以来,海南省农垦总局和农垦集团存在“两张皮”现象,体制机制痼疾明显。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同年12月,海南出台农垦改革实施意见,在原有两家机构基础上组建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体制从行政隶属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转变,运行机制从行政指令向法人治理转变。
  
  农场公司化改造同步推进。探索“集团公司+农场+职工家庭”、“农场+合作社+职工家庭”等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将经营管理层利益与农场公司发展紧密挂钩,建立农场与职工间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目前,海垦控股集团下属40个农场中已有25个完成公司化改造。
  
  从“干多干少一个样”到“砸破大锅饭”,职工干事创业热情迸发。“集团去年拿出315万元设立扭亏保盈奖金。我们公司获得一等奖,奖金100万元”。海南农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兰说。
  
  2016年,海垦控股集团同比减亏8.84亿元。今年力争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以上,将拿出1800万元奖励扭亏保盈“功臣”。
  
  目前,全国已有9个垦区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30多家农场完成公司制改造。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在于海南召开的全国深化农垦改革现场推进会上表示,农垦要聚焦现代农业这个主导产业,积极推进组建专业化、区域化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农垦企业。
  
卸包袱:
农场移交社会职能轻装上阵
  

  根据改革意见,将用3年左右时间把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韩长赋表示,改革时间已过半,但多数垦区的社会职能移交还没真正动起来。
  
  “社企不分”一度导致海南部分国有农场资金运转困难、资产负债率过高。采访中,海南农垦中建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庆安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农场下属3家医院、2家幼儿园,移交前每年仅人员工资支出就超过200万元。农场公共设施折旧费和日常维护费用每年高达400万元。大量精力花在社会事务管理上,没法专心搞经营。”
  
  为了卸掉包袱,海南农垦探索设立“居”这一基层社会治理单元,基本完成了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以全国首个以“居”命名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东昌居为例,由政府授权和购买服务,承担原东昌农场担负的20余个大项、上百个小项的社会职能和公共服务。
  
  “设居后该农场社会管理支出由每年744万元缩减到191万元。”海南农垦东昌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跃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南已有83个居相继设立,实现农场设居全覆盖。2016年起,海南省财政部门每年拨付5.71亿元,作为各市县承接农场社会管理职能资金。一年多来,海垦控股集团已将3家直属医院和农场医疗卫生机构、公安、水库安全、住房公积金以及农场所属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移交地方。
  
  为了解决农垦改革资金困境,去年10月《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中央财政将以先改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各地加快改革进程。全国各垦区正在抓紧梳理出办社会职能机构清单,一个机构制定一个改革方案。今年上半年将细化出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摸家底:
土地清理唤醒沉睡资源

  
  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海南农垦拥有海南省五分之一的土地,但农场土地管理粗放,租金过低、租期过长、面积过大现象普遍,农场收益得不到保障。
  
  采访中,海垦控股集团农场事务部部长王绥文表示,此前,各农场出租的土地租金普遍较低。“最少的每亩每年只需5元、10元租金。有的土地租期长达70年,有的甚至没有期限。”
  
  2016年7月起,海垦控股集团分两批在所有农场推广农业用地清理规范工作,通过建立阶梯地租制度解决租金过低问题。海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韵声介绍,通过清理,首批20个农场可收回农业用地73万亩,解决3000多名无地少地职工增收问题。增加地租收入8500万元,一半以上农场可因此扭亏为盈。
  
  针对农场长期存在未确权地、争议地、被侵占地等“三类地”问题,海南农垦以规范管理工作为契机,推进“三类地”确权。截至今年2月底,新增土地确权发证24.4万亩,收回被侵占地5.93万亩。
  
  摸清家底,土地价值被充分挖掘。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副主任孙乐明介绍,清理出农业用地后,海胶集团采取承包入股合作方式,引入了凤梨等农业项目。相比以往低产胶园每亩产值500元、胶工月收入1000元左右,目前凤梨基地每亩产值可达2.5万元,工人月收入超过4000元。
  
  为了进一步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资产资本优势,海南于今年初提出,用一年时间对海垦控股集团全部土地进行资产化管理。用三到五年时间,对资源条件好、价值高、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农垦划拨地通过作价出资方式实行资本化。
  
谋产业:
“八八战略”聚焦现代农业

  
  一直以来,天然橡胶产业是海南农垦引以为傲的核心产业。然而,在胶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一胶独大”的发展路径难以为继。产业结构单一也导致其他产业资源分散、弱化,产业链长期低端化发展,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海南农垦五指山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锦源说,以茶叶为例,以前茶园分配给农场职工承包经营,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生产标准,质量难提升。这也导致各农场产品同质化,出现内部竞争。
  
  去年,海垦控股集团整合产业资源,相继组建了茶业、胡椒、果业、草畜、南繁等7家专业化产业公司,对生产、加工、销售进行规范标准化,形成统一的垦区品牌。其中,茶业集团实现净利润657万元,同比增长超12倍;草畜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净利润翻了两番。
  
  海垦控股集团总经理王业侨介绍,海南在新一轮农垦改革中提出“八八战略”,海垦控股集团将重点发展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热带作物等八大产业,建设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南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八大园区,继续稳固农垦在海南农业发展中的“排头兵”地位。
  
  与外来资本合作,是“八八战略”产业发展的新探索。2016年5月,海垦控股集团举办“八八战略”项目招商大会,共签订意向协议61个,金额共计286亿元。3月21日,海垦控股集团、海航集团、正大集团三方合作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启动,投资额预计超过70亿元。
  
  在全国,优势资源资产资本也正在走出垦区、加快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以资本为纽带,相关垦区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垦天然橡胶、种业、乳业等股份公司。截至目前,内蒙古等9个垦区或在农场集中的地区组建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或依托优势产业组建农业产业公司,数量已超过20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