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射科郝跃文丨慢性中耳乳突炎(PBL) 下

 panyunbo 2017-05-08


慢性中耳乳突炎(PBL) 下部


问题5:各型慢性中耳乳突炎的影像学表现(病变形态、边缘、位置、密度或信号特点),病变对邻近结构的影响(如毗邻的骨质)?

1、单纯型中耳炎:最多见,多在反复发作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局限在鼓室粘膜,一般无肉芽和息肉形成,乳突累及者少。可有鼓膜增厚、穿孔,鼓室结构显示清晰,听小骨完整,鼓室、鼓窦内未见软组织密度影及骨质破坏。


病理:鲜明充血、增厚,圆形细胞侵润,杯状细胞和腺体分泌活跃;


临床:间歇性流脓(脓的量和性质);紧张部鼓膜穿孔;轻度传导性耳聋;



2、骨疡型中耳炎:多由急性坏死性中耳炎迁延而来。病变可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等可发生坏死。中耳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多有肉芽或息肉形成。


颞骨CT扫描显示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内有软组织阴影,可伴轻微骨质破坏。此型中耳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临床特点:流脓;持续、有臭味的脓或脓血;边缘性穿孔,鼓室内可见息肉或肉芽;较重的传导性耳聋



3、胆脂瘤型中耳炎:胆脂瘤为非真性肿瘤,外耳道见软组织密度影,外耳道骨壁骨质破坏,以后上壁多见,骨性外耳道狭窄,鼓膜增厚,鼓膜内陷,听小骨破坏移位,鼓室、鼓窦内充填软组织密度影,上鼓室扩大,相邻骨质破坏,鼓室盾板破坏,鼓室天盖破坏。乳突呈硬化型,混合型,乳突内可见局限性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区,代之以软组织密度影。


颞骨CT扫描显示在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浓密、整齐。


病理: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的成份为脱落的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为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相连。胆脂瘤形成后,直接压迫周围骨质,或其基质的炎性肉芽组织产生的多种酶和前列腺素等物质的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炎症循此向周围扩散,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


临床特点:脓有特殊的臭味;较重的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穿孔,可见胆脂瘤皮(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外耳道后壁塌陷。



问题6:对于怀疑慢性中耳乳突炎的患者,一般首选什么检查?

对于听力下降或耳部疼痛的患者,怀疑慢性中耳乳突炎的患者,一般首选颞骨薄层CT,进一步检查可选内听道MR,MR对于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优于CT。


螺旋CT高分辨扫描能精确显示病变范围、骨质破坏程度,尤其是鼓室盾板的破坏对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意义。对耳内细微结构如听小骨、内耳的半规管、前庭、前庭窗、耳蜗、内听道、面神经管、鼓室入口、天盖及乙状窦板等结构均能清晰显示,提供手术部位的精细的解剖结构关系,对手术有指导作用。


问题7: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单纯性及骨疡型一般通过颞骨薄层CT较易诊断


1、胆脂瘤型中耳炎主要与胆固醇肉芽肿相鉴别。胆脂瘤由鳞状上皮构成,内含脱落的角质素鳞屑。胆固醇肉芽肿又称为胆固醇囊肿,为一种肉芽组织增生,内含半液态物质,液态物中含胆固醇,其好发生在上鼓室及乳突窦入口,较少发生于岩部。


胆脂瘤型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有区别,但二者CT表现相似,都可见鼓膜增厚、内陷,听小骨破坏,鼓室和鼓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及相邻骨质破坏,但胆固醇肉芽肿可见蓝鼓膜,骨质破坏相对较轻。进一步鉴别有赖于MRI检查。


2、中耳癌:

凡遇下列情况要高度怀疑为中耳癌变: 

外耳道深部或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样新生物,切除后迅速复发或触之易出血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流脓转变为流脓血性或血性分泌物 

耳深部持续疼痛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部体征检查不相称 

乳突根治术腔长期不愈并有顽固性肉芽生长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突然加重或发生面瘫


影像学表现:中耳癌术前CT易误诊,中耳癌的CT表现为以中、上鼓室为中心的软组织密度灶,密度均匀,外耳道早期可受累;周围骨质破坏,形态不规则;病灶破坏颞骨,但不侵入颅内;增强扫描见病灶为轻、中度强化。 


MRI显示中耳乳突部可见一团块状病灶, 边界较清,内部信号略不均,在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上与脑组织信号类似。增强后强化明显,邻近脑膜亦可见线状强化,但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周围骨板破坏显示欠佳。


诊断中耳癌,主要依靠临床检查,确诊靠活检病理诊断。


诊断应当包括肿瘤所侵犯的范围,有无颅底和颅内结构的侵犯和破坏,有无腮腺和面神经侵犯,如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当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以确定手术方案。



3、中耳结核:

临床表现:在患严重肺结核空洞情况下发现耳内无痛性流水,随后继发感染而变成稠脓,早期很少耳鸣、耳聋。鼓膜表面灰白水肿,紧张部糜烂坏死,呈多发性小穿孔,之后融合成大穿孔,松弛部很少累及,和一般化脓性中耳炎不同。流脓久之听骨坏死。


诊断:有肺结核病史,小儿结核菌试验阳性,耳分泌物可查到结核杆菌。


谢谢观看!

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郝跃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