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外来者之城

 观心破执 2017-05-09


郑州是一座外来者之城,每天有900万人随着这座城市一同醒来。


他们在国基路普罗旺世400平的别墅里,从容地吃完保姆准备好的丰盛早点,开上停在自家车库里的卡宴,一路向东绝尘而去。


他们在文博东路英地天骄华庭100平的公寓里,一边心不在焉地煎着鸡蛋,一边划拉着手机,看看又有哪位朋友留言,然后匆匆穿好衣服,从地下车库倒出宝马320,一头扎向令人着急的文化路。


她们在花园路21C社区120平的合租房里,10平米的小格子间,描眉画眼照镜子,脚踩7cm的高跟鞋,风一样骑着电动车,她们会在熟悉的路边摊上买个鸡蛋灌饼,为了正点到达目的地,一路上不停地和红绿灯、私家车较着劲。


他们都是外来者,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天南海北,他们一同走向街头,一同淹没在汹涌的人海车流。




01


早上七点,早高峰还未到来,文化路与文劳路南侧的街心公园里,一群大妈正卖力地跳着广场舞,她们把手里大红色的扇子甩得“啪、啪”直响,裹着黑色超短裙的肥胖身躯像钟摆一样摇来摇去,她们面带笑容,整个路口都充斥着玲花卖力的歌声:“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什么样的节奏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路口人有十个人在等红绿灯,他们都面无表情,杨姐也在其中,她穿着清洗的发旧的运动衣,脚蹬舒美捷运动鞋,电动车的踏板上搁着一铁皮大桶,桶里放着拖把,抹布及各种清洁用品,她要保证在八点钟的时候赶到位于嵩山路和政通路的升龙城,为一个70岁的老主顾做家庭保洁。


47岁的杨姐来自驻马店汝南,2007年和同村的人一起来到郑州,从事家庭保洁工作。10年间,她跑遍了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至少为1600户家庭服务过,凌乱邋遢的家,经过她的手半天就能整洁如新,重新焕发出生机。凭着诚信和勤劳,杨姐很快脱离家政公司,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现在,她手里至少有200名固定客户,她每天为2户人家服务,工作8-10个小时,收入300-400元/日,而10年前,她的日薪是150-200元。


2013年,杨姐购入了老乡手里的一套70平的二手房,位于北环中方圆小区,杨姐拿出多年的积蓄,给老乡付了全款35万,“我不愿贷款,欠谁的钱,我心里都不舒服”,杨姐讲道。


杨姐现在每年的收入在8万元左右,相对于同收入水平的白领们来说,杨姐的开支却小得多:她不用花大量的钱购置衣服、化妆品,也不用花大量的钱吃吃喝喝,应酬人际,她每天都在拖地、擦桌子,没有精力想这些事情,这也是她迅速积累财富的原因之一。杨姐有一个儿子在西安读研究生,夏天就要毕业了,无论是留在西安还是郑州,杨姐都希望在儿子买房时,自己能拿得出一部分首付款,以减轻儿子的压力。


7:50分,杨姐站在了升龙城2号楼客户的家门前,她喘了喘口气,捋了捋被风刮乱的头发,摁响了门铃。


02


中午一点,灼热的阳光直射着位于健康路的七天咖啡馆里,2010年起,这个咖啡馆就在这营业,它有15张桌子,营业面积是100平,屋里挂着腥红色的大落地窗帘,铺着胡桃色的手工窄条木地板,它出售20元一杯的美式咖啡,18元一杯的红豆奶茶和30元每份的简易中餐。七年来,七天里的商品价格几乎很少变化,“我没法调高价格,现在,咖啡馆里的主要客源是七中和财经学校的学生,他们消费能力有限,没了他们,我不敢保证咖啡馆还能撑多久。”老板张伟无奈地说着,这也是咖啡馆一直无法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的重要原因。



是的,现在,咖啡馆里坐着五桌顾客,有三桌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进门左手是脸上还挂着稚嫩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小孩,桌子上摊七年级的英语练习册,但他们的心思并不在作业上,只是在做做样子,半小时前,张伟13岁的儿子也在这张桌子上陪着同学东扯西聊,他非常精准地预测了老爸到来的时间,在十几分钟前,骑上电动摩托溜之大吉了。中间靠玻璃窗位置,坐着三男一女,喝着冰柠檬茶,他们看起来更老练和世故一些,猜的没错的话,应该是上九年级的中学生。


七年间,张伟看着人来人往,看着咖啡馆里的消费主力从20、30岁的年轻人变成了十几岁的中学生,“年青人不是不爱喝咖啡了,而是压力太大了,女孩子们更在意的是你有没有能力买房,而不是有没有时间陪她喝咖啡。”张伟这样分析道。


张伟,43岁,南阳淅川人,96年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是个能弹能唱的文艺青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经营着一家大盘鸡饭店。2010年,张伟再也受不了大盘鸡和自己小资梦之间的心理差距,盘下了这家名为七天的小店,卖起了咖啡。


这个中午,他最发愁的不是店里的经营形势不乐观,而是怎么解决眼下的两件事情。一是儿子的教育问题,儿子从小到大学习都不上路,这让同为大学毕业的老婆和他无数次地思索到底问题出在了哪儿。昨天,他又被儿子的班主任请到了学校,儿子给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位女同学写起了情书,老师义正言辞地让他把儿子带回家反省。二是上星期郑州限购再升级,新郑、荥阳、中牟均被限购,4月29号张伟刚认购了郑东碧桂园一期一套140平,总价310万的房子,也在此范围内,张伟费力地想着今年郑州的房市怎么这样折腾?


“离婚也不行,我和老婆名下都有房子,我准备回老家找个名额补交郑州社保,也要买下房子,钱放在手里,能做什么,只有贬值。”张伟品了一口红茶说道:“别指望房价能跌到几年前,那就像我们的青春,再也回不来了。”


03


晚上九点,郑汴路建业置地广场,75㎡的写字间里静悄悄的,只有键盘“嗒嗒嗒”的敲击声。27岁的李阳还沉浸在喜悦中,星期一他带上谈了4年的女朋友回到了趟新乡老家,刚刚办了结婚手续,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大事。


李阳,90年人,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我也是做过CTO的人。”李阳经常开玩笑地对别人讲,他戴着眼镜,身材中等清瘦,有着技术宅男的标准形象。


2013年,刚毕业两年的李阳已经厌倦了整日在办公室写代码的枯燥工作,而他的上级领导老马,刚好冒出一个做上门洗车的O2O项目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当即辞职创业。为了这次创业,老马还不惜把港区的一套房产卖了。


有了项目启动资金,李阳和老马开始进行研发软件,由于技术和人员不足,仅这一项他俩就花掉了十几万。APP上线后,李阳负责软件的升级维护和带团队开拓市场,老马则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四处寻找风投。


2013年底,李阳和老马在黄河路上租下一间两室一厅的民房,一间给李阳自住,一间当作办公室,从此公司开始步入正轨。


半年后,郑州的创业浪潮以及O2O概念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李阳和老马的公司也招揽了20多名员工,其中多数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家按组分散在郑州多个据点。为了打开市场,他们每天至少发出20000张推广卡片。功夫不负有心人,APP上的订单数量和用户数量开始逐步攀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