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兴,兴于行——小议满汉之争 首先,汉族没有被击败,历史上亡国的时候多了。而且毫无疑问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你也可以说是因为清代年份靠近近代)但是康乾时期,人民可以勉强吃上饭(在以前百姓是很难解决保暖的) 而且,明是灭于李自成之手。清军入关有点像唐军引回鹘灭安史之乱,沙陀人灭黄巢的故事。但是清军没有那些少数民族一样那么有信用(也有可能是自相情愿)。清军灭李自成后南明也曾给过封号,然而清军不领情。清军初期也面临着金一样的问题,不是我军太强大而是敌军太无能。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南方。南宋当时是什么情况呢?赵老九匆匆即位,一无钱而无粮更无兵,一路逃跑。后来金军一时吃不下中国,便没有继续南下了。 南明呢?南方尚有几十万大军,南京经营百年还有一整套完整的领导体系。但是南明有这么大好形势在干嘛?夺权,军阀混战。这也是明朝汉奸多的原因之一。 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史可法这种人,但是靠什么民族大义是打不了胜仗的。儒家的谎言也不攻自破。文天祥成功了吗?文天祥能挽回战局吗?史可法呢?南宋靠的什么?不是韩世忠岳飞吴氏兄弟…(除岳飞)你如何说这些南方军阀是对朝廷100%忠诚的?时间再往前推到同为南渡的晋王朝,晋算是南方汉人王朝成功的了,版图也是南方政权中最大的。晋的那些支柱都有谁?陶侃、祖逖、谢安、桓温、刘裕。这几个人都是一个赛着一个的滑头,谁都多少对朝廷不忠。那些空谈民族大义的人呢?反而出了张昌、陈敏这种以国之名谋私利的无耻之徒。 再来看一个问题,就是民族。民族血统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民族是一个“近代西方政治概念”。说句不好听的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民族这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是源于梁启超在1899年撰写的《东籍月旦》一文,中国民族,中华民族也都是梁启超在1899年到1902年之间提出的。把中国那么多文化划为一类以所谓的血缘祖先为共同点从学术来说是不对的(我曾问过一个在巴黎学习的朋友,他说民族这一词是有误的,在民族一词的使用时,你必须给它下定语,某一时间某一地域,你能说你汉族和汉朝的汉人是一个东西吗?)但是那段时间是什么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我们把那的一段时间叫做民族抬头,我们被虐的太惨了,需要一个点把我们团结起来抵抗外敌。于是民族一词横空出世,冉闵等人被政客们褒为英雄。 “族”一词,指的不只是血缘论的民族,也有特定群体的意思。在古代,这个特定群体就是行汉仪说汉语的人。 文化矛盾和民族矛盾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清廷和太平天国之争。太平天国说清朝:“予细查满鞑子之始末,为一白狐一赤狗幻化而生…”又说出了我堂堂中国数万万人受制于二十万人之语。我反复读了好几遍《讨妖檄》深有触动,然后我就纳闷,是个汉人读到这个都会心动吧。直到看了《讨粤匪檄》,曾文正公说粤匪:“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这么一对比,好吧,我还是更讨厌太平天国一些。毕竟什么民族血缘都只是一纸空谈,想加入外籍还不容易。民族强盛有什么用?你怎么知道你祖上就是纯种汉人了?中国之道统精髓,便是文化。谁要破坏这个文化谁才是真正的汉奸。我们为什么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留下来的?不是我们能生孩子,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太伟大了。但是中国人也会受之其害,利玛窦就曾说过中国人太自大的,觉得世界上除了他们以外都是蛮夷,丝毫不在乎外界,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才是中国衰败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满人夺了权,西方超越中国是在明朝。有什么理由把国全甩给清朝? 说清朝卖国的,更有说袁世凯、常凯申卖国的。不妨反问一个问题,清朝不卖国,反过来跟列强刚,中国会是个什么结局? 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才是“皇汉”的真正起源,而这些人反而并没有真正了解汉文化。一口一个满鞑子,礼崩乐坏的样,那叫汉?可能因为有的人只是汉族,而只有一部分人才是真正的汉人。 曾经有人说我是“民族虚无主义”,那么请告诉我,对于民族争论不休意义何在?蒙古人,满人都是靠快马弯刀征服的中国,他们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比如蒙古的军事实力,当时世界谁能比拟。许多人讨论我们到底算不算亡国,中国亡国的时候多了,要算的话从南陈灭亡之始我们就灭亡了,后面的隋唐都是继承的是北朝。说到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北朝的汉化程度不亚于南方(详见《洛阳伽蓝记》)那么北朝算不算汉?金人同样大行汉化,清朝皇帝最后都不会说满语了(溥仪)。那么他们算不算汉?如果不算,汉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清朝能统治天下三百年肯定有自己的可取之处,也不能光看到坏处。我反而觉得清朝最大的缺陷,就是儒家文化中的固步自封,清末洋务派不是为了自强吗?奕不是满人吗?保守派的翁同龢,难道不是汉人吗?中华之衰落不只是满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全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汉之行,兴于行。 |
|
来自: Koujianchaosin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