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正先生除了油画外,还是位著名的书法与水墨画家 家学渊厚,于高原二十余载,养诗人气质 他说自己是南人北迁,喜高旷放远之境。高原雄浑莽宕,气象超拔,民风古朴,激发他真情与性格。 朱乃正 1980年 青海长云 维纳斯 70×42cm 1955年 新曼巴 120×150cm 1972年 朱乃正 金色的季节 朱乃正 五月的星光下 1963年 浪漫与抒情中,一种桀骜不驯的乐观。 朱乃正 《国魂--屈原颂》1984年 朱乃正《春风》1982年 朱乃正 黄河之水天上来 70×50cm 春华秋实(三联)之二 180×350cm 1979年 朱乃正 新曼巴 1972年 水彩 朱乃正《陇中寂寂》1993年 朱乃正 银铺黄土坡 1997-1998年 西部高原,保留纯净自然本色,富古典精神。 朱乃天《初夏》1986年 朱乃正 初夏 120×87cm 1986年 朱乃正 《冬至 ,春远乎》1991年 朱乃正 风雪云松 200×200cm 1998年 朱乃正 2009年 《雪色》 朱乃正是极富诗人气质的当代油画家。他习惯于用诗人的心灵和画家的眼睛对待生活,虽然他经历了那些排斥艺术和毁灭心灵的岁月,但他的诗人气质始终不泯。 在人类艺术史上,中国画家最早将自然风景作为独立的绘画对象。魏晋时期那些高才逸度的隐逸文士,完成了绘画史上的这一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的背景,是文人对黑暗社会环境的无可奈何的反抗。我们从朱乃正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与古代文人相对应的变化。他回忆由北京到青海,“略识杜工部颠沛流离之味与徐文长北穷朔漠之欢”。在他的回忆里,没有将他从事风景画创作的动机,与古老的文化传统直接联结。但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传统文化精神的遗传潜能,为他的艺术追求树起了路标。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目标,是抒发文人雅士富于诗意的生活理想,是营造他们“卧游”的天地。到了二十世纪,这种生活方式和艺术观念已经失去原有的吸引力,被排除于现代主流文化之外。当中国的油画家们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描绘风景时,传统山水画只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力。 朱乃正的画里,天空和大地是一个完整自足的世界。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远比人类制作的那个世界更深刻,更博大,它们是永恒和无垠的,可以引发人们心灵的扩展。因此,他主张“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北渡黄河,去大西北才能完成”。那里有健康、开阔、沉雄、博大的诗情。在历史上,对西部边疆风物的渴望或淡漠,往往是中国文化活力兴盛或衰颓的标志。 丹霞飞动 100×100cm 1996-1998年 风雪云松 200×200cm 1998年 临流 60×60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