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汁援味 | 春风十里,不如桑果飘香

 wwm5837 2017-05-11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匆匆退去,五月,如期而至。日落黄昏,沿着校园的操场漫步,发现期待中的桑果,也已缀满枝头,透着黑紫,饱含着甜汁,引来鸟儿雀跃,招来行人驻足。

浓密的树荫中,小雀儿吱呀叫个不停。身旁走过一个穿着校服的女生,正捧着语文课本,轻声的朗诵着《诗经·卫风·氓》里诗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望着头顶满树的桑果,不禁遐想万千,两千多年前的淇水河畔,那些善男善女们,就知道爱情就像桑葚一样甜蜜醉人,是如此让人迷恋,难以抗拒,这大概是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桑葚形象吧。

桑果,江南特别多。小时候的课本就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今还在为他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心动——“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童年时候的鲁迅面对紫红的桑葚该是有着怎样的一种欣喜和感动呢!

在衡山南麓,回雁峰下,水土肥沃,河道两旁长满了桑树。那些年,似乎所有的记忆都和野果有关。春末夏初之际,茶耳、乌泡子、桑果,都是大自然给予孩子最好的馈赠。而桑果给人的期盼也是最大的,满树的桑果,黑里透红,酸中带甜,甚是诱人。从枝头到树顶,缀着的颗颗都是少年的心。每当晚霞满天,山野间一路的欢笑,那一定是孩童们觅得桑果归家时的喜悦。那些美好回忆,至今萦绕心头,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老家祠堂旁至今还留有一棵大龄的桑树,枝叶如盖,每年端午前后,桑果就十里香飘。每次带着妻儿回家,总忘不了摘上满满的一竹篮,带回城里,给好友们送上一小袋,大家一起品尝,虽无“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野趣,但却也满是童年的味道。

我庆幸,在不惑之年,我的生命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因为援疆,我从湖南来到了新疆,来到了鄯善,开始了另一段全新的生活,也得以和桑果再续前缘。


在新疆,在塞北,在大漠,在鄯善,桑果是无人看守的。家家户户,庭前院后,都种着桑树。随处可见,随手可摘,不用水洗,不用拭擦,塞进嘴里,咬上一口,桑汁四溅,满口沁甜,唇齿留香。吃上一大捧,嘴角牙齿,早已是染成了黑紫。更有甚者,在地上铺满一席床单,爬上桑树,用力一摇,桑果簌簌落下,铺了厚厚一层,足以满足众多吃货们的口福。有人榨着浓汁当饮料爽个够;有人储存在冰柜里,嚼出了冰淇淋的感觉;有人晒干当茶泡,一年四季度可以喝。五月天的桑葚,带给人的是抹不去的家乡的味道。

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从江南到塞北,从青涩到成熟,五月天里关于桑果的故事,经年不息,不断延续,发酵沉淀,历久弥香。

文:湖南援疆队员 刘海华

编辑:姚懿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