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受益信息安全国家战略 eID产业链爆发在即

 过眼云烟321 2017-05-11

国内政策不断推动eID蓬勃发展:

从2010年起,科技部优先部署了支撑网络电子身份eID实施的“网域空间身份管理及其应用技术与系统”,数十家国内顶尖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是项目的承担单位。目前,该项目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原型系统的研制和技术验证,建成了“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

国家发改委专门设立“网络真实身份管理系统”、“下一代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身份验证应用示范”、“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eID市民卡” 等多个信息安全专项,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承担建设与产业化任务。

2014年11月正式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实施框架,培育国内eID和服务的生态圈。

eID(electronic IDentity)全称为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eID围绕“个人身份信息及隐私保护”、“身份认证”、“网络账号保护”和“网络交易保护”等方面提供服务, 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各类产品与服务等身份识别相关应用场景。

eID具有高度安全性并能保障用户信息隐私安全,在对于用户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金融安全领域具备较大优势,如证券开户业务,网上银行相关业务等。

eID可以加载于符合eID高强度安全机制要求的智能安全芯片载体,如金融IC卡、社保卡、市民卡、医保卡、驾驶证等智能卡或智能密码钥匙芯片中。随着发卡规模的放量, 多行业复合应用将成为必然选择,即通过单个智能卡芯片及其片内操作系统COS,完成多个行业应用的功能,有效降低整个社会使用成本。 目前,工商银行、上海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已开始合作发行加载eID的金融IC卡。目前,工商银行已累计发行eID金融IC卡3500万张。

分析认为,强劲的用户需求将给我国eID市场带来巨大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仍重点发展加载eID的金融IC卡,预期未来将给eID市场带来巨大发展前景。庞大的网民规模、强劲的用户需求以及广泛的应用与服务,预计未来国内eID整体产业链市场空间巨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