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世界卫生日。 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世界卫生日宣传主题定为: “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 编者语: 抑郁等情绪问题是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开始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什么呢?现如今有太多来自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让人们每天都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甚至一度在想如果有一台时光机那该有多好…… 如果我有一台时光机,就可以回到小时候,回到那段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童年;回到那段可以尽情开怀大笑,尽情流泪痛哭的时光。那时身边总有一些人会陪伴着我、理解着我、安慰着我。可现实真的会如我所愿吗? 如果有一台时光机,回到小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笑得没心没肺,都可以无忧无虑呢?难道这个“它”就不会“侵蚀”小朋友幼小的心灵吗? 精神健康障碍是影响着不同年龄的疾病,无论是成人亦或者儿童。在接诊时,患有儿童情绪障碍的孩子并不少见,例如恐惧、情绪激动等等。 我们来看一个儿童情绪障碍的案例:一个来自瓦房店的孩子,今年8岁了,上小学2年级,只要一上学,她就如临大敌,哭闹不止、极其不愿意去学校、不写作业,每次这个情况家里就像发生“战争”一样,这其实就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典型表现。 所以,家长不要认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只有成人才会得,儿童同样存在! 了解儿童抑郁症,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个概念——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或躯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过去的文献多称为儿童神经症(childhood neurosis)。由于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明显差异。此类障碍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神经症无连续性。 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忧郁症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组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指以情绪抑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因为患儿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多的隐匿(masked)症状、恐怖和行为异常,同时由于患儿认知水平有限,不像成人抑郁症患者那样能体验出诸如罪恶感、自责等情感体验。它的起病原因有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我们发现,孩子从情感上来说,尚未成熟,他们无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也不会像大人一样呈现出失眠、忧郁等明显状态,所以,当孩子患抑郁症时,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帮助。那么,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就显得极其重要,也最为关键。 一般来讲,学龄前儿童抑郁症患病率很低,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有增加趋势,而且女性多于男性。 儿童抑郁症 婴儿期: 抑郁主要是因为婴儿与父母分离所致,先表现为不停的啼哭、易激动、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当与母亲重新团聚后,这种症状可以消失。称为婴儿依恋性抑郁症。 学龄前期: 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情绪体验的语言描述缺乏,往往表现为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学龄期: 可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易激惹、睡眠障碍也比较突出,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也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严重者部分患儿表现为头疼、腹痛、躯体不适等隐匿性抑郁症状。 青春前期: 抑郁症状明显增多,除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迟滞、理解和记忆力下降以外,另一类较明显的症状是行为异常,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多动、逃学、说谎、自伤自杀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将这种既有抑郁情绪,又存在品行问题的类型称为“抑郁性品行障碍”。 可以说,陪伴是最好的“解毒剂”。儿童抑郁症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认识与关注。 在关心孩子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开导他们,让家长做孩子真正的避风港。要学会随时聆听、学会聆听,学会引导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积郁、疑问倾吐出来,同时想办法解决或合理地解释。可以换位思考,让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这是十分重要的。 在改变态度的同时,要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规律,即使家长的生活规律发生变化,也要尽量让孩子的生活保持规律。一些小事,比如固定的睡觉时间和早餐时间、作业时间等都可以一直保持。 经常面对家庭冲突的孩子更可能变得抑郁。要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同时,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与同龄孩子的交往,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心理境界。 一个有安全感又快乐的孩子是相信在乎他的人一直在身边的。希望你能一直在他的周围陪伴着他,多多拥抱他。把孩子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克服“我太忙”魔咒的好方法。 …… 抑郁症防治核心信息: 1. 抑郁症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人人都有可能受抑郁症困扰,所以人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2. 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观厌世。 3. 如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2周以上,应及时就医。 4. 抑郁症可治愈,但易复发,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治疗。 5. 多交友、勤运动、规律作息和饮食,可有效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 来源:大连市儿童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