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受宫刑背后的真相,为什么没有选择死亡而是忍辱的活着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3

汉武帝天汉二年,武帝让李陵为出击匈奴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粮草辎重。李陵没有答应,并且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汉武帝听了非常高兴并赞赏李陵的勇气随之也答应了他的请求。可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完美,李陵行至半路上时就遭到匈奴单于之兵,匈奴兵的数量很多,进行一阵激烈的战斗后,李陵失败了最终降敌。

汉武帝听到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很是愤怒,群臣都很害怕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与群臣意见相反并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没有成功,又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日后反击汉朝,汉武帝听了之后将李陵全家抄斩。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的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于是司马迁花费家里大量钱财,挽回了自己的一条性命,可是要受宫刑,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只有忍辱的活着。

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有了后来的《史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