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谈我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条文中脉沉的解惑

 瑞雪春雨 2017-05-15
  301条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在临床上一直觉得这条文有误,多见病人发热恶寒而脉沉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病情反加重,因此一直在找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相关的条文,反复思考,发现条文中脉沉者应是浮紧而沉无力,若是里寒盛时脉还会是浮沉都紧,如此证才与方药相应。脉沉.病在里,如有表证仍需温里再解表,脉沉里阳已不足,不应用麻黄解表。少阴本寒无发热,始得之就是原本就已是少阴证而感受了风寒,有表证故而发热。细辛是味窜通力很强的通阳散结药,脉如不是紧,阳如不是被寒所束,用它就会很耗气,人会很累,所以脉应是紧脉存在。如脉是沉紧,病在里,不应用麻黄,如大黄附子汤脉沉弦紧,因病在里故去麻黄而用大黄合附辛攻里。如脉是沉微,救里已来不及那还能用麻黄解表呢!再细看92条文: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此条文与301条文是互文,若不差,就是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已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而病仍不解。是什么原因呢?脉沉嘛!病在里,里阳已不足更用麻辛解表,里阳就越虚弱,抗体都不足了,何来病得愈,就算有表证,身体疼痛,发热头痛,此时脉已沉,阳已虚,当务之急应用四逆汤让里阳回复,阳一复,此时表证仍在者才能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太少两解,明乎此,在临床确有一剂略知两三剂解之效。
   医案:2011年6月6日,男12岁,发热37.5,脉浮略紧涩,沉微,苔厚白潤,无汗,头痛,脸苍白,四肢冻,口不渴,小便少,大便三四天未解,他妈妈说一开始发烧时是39.5度,经吊打一个星期的针,体温一直在37.5度,在我这里大小的医院都去过了,人家介绍来我这,我说要治疗这小孩的发烧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这小孩的烧烧到39度左右,然后再发汗就有把握让小孩的烧退,他妈妈略懂医,在我的耐心讲解之下接受了我的治疗。病人发热,脉浮略紧涩,无汗头痛是表证,脉微,脸苍白四肢冻,口不渴,苔厚白而潤是里证。此证很明显是里阳虚为重,发热长期在37.5度证明小孩抗力已弱,小孩发烧应在39度左右才正常,老人感冒一般都是低烧,因体气已不足了。若此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里解表,虑其脉浮略紧涩是表闭不强,受不起麻黄细辛辛散,同时里阳虚弱更特出,故用四逆汤先温里后再解表,呕吐白清痰故加半夏茯苓
  处方:附子15,生15,甘草20,半夏30,茯苓30。我说如果这小孩能烧到39度时,他的抗体就回来了,必须带过来让我再看看,再加大解表药就能退烧。喝药时间是中午12左右,当晚7点左右孩子已烧到39度,他妈妈立刻带他过来找我,四肢已有温度,不冻了,呕吐止,脉浮紧沉已有力,加麻黄10,细辛10,生姜15,把这三味药放到原来药渣里加些水再煎。
  第二天九点来复诊,烧已退,早上已大便,脉还浮略紧。处方:附子10,生姜15,甘草15,半夏15,茯苓30,麻黄6,细辛3,杏仁10。热已退,用麻黄细辛少量意在通表。第三天来复诊,不再见发热,精神好转,脸已红潤身体已好,不再给药。
  看此病,我自己从心底说,确实好险,因我只是个小伙子,店老板为我捏了几把冷汗,病家一直也不解,明明是个发烧,反而用辛热的药而烧能退。
  这是我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条文脉沉的疑惑,是我在临床上几经波折得出的个人经验与见解,虽不完美,但它能指导我临床。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望各位同仁指点与交流,给我些宝贵的临床经验,谢谢!

-------------------
反复思考,发现条文中脉沉者应是浮紧而沉无力,若是里寒盛时脉还会是浮沉都紧,如此证才与方药相应。脉沉.病在里,如有表证仍需温里再解表,脉沉里阳已不足,不应用麻黄解表。
---------------------------------------
没看明白,你的意思,是条文错了吗?

-------------------
不效是因为你附子用少了吧,以后遇到麻附细证,要加大附子用量

-------------------
回楼1:脉如是沉,证与方与药不相应

-------------------
回楼三:用药,量不在于大与小,在于适病而止。附子150克的量用的也不少

-------------------
刚才发错了,是回楼2的

-------------------
麻附细的量在于三味药的比例……

-------------------
个人曾经遇到一个自身阳气逐渐恢复脉已现洪大者。只是未见汗出,仍以麻附辛汤取效。这与楼主以四逆汤鼓动其阳气所达目的是一样的。今得楼主验案,对阳虚感冒的治疗又多了一层认识。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阳气虚,鼓动无力所以脉沉,以四逆汤或是自身阳气恢复,则其脉当有变化。如原文,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此时或许无发热,或是如楼主所言为低热。而麻黄附子细辛汤所治者,为反发热脉沉,反发热是不当发热之意,即不发热而脉沉,今发热脉沉是阳气已有恢复之机,但又未至鼓动汗出之时,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另如下:
不发热脉沉,四逆汤。
反发热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
发热脉洪不汗出,麻黄附子细辛汤。此三种情况阳气越来越多,观此则需脉证合参以定内在病机。

-------------------
回楼6:我很少按原量比例用药量,而是根据脉证与人的不同来用药,我这边的医生很怕我,说我不按常规出牌。

-------------------
好经验谢谢分享

-------------------
动起来:回楼6:我很少按原量比例用药量,而是根据脉证与人的不同来用药,我这边的医生很怕我,说我不按常规出牌。?(2013-07-03 22:07)?700)this.width=700;" >

是的,我的经验是使用麻附细的时候,不能够按照原方比例

-------------------
楼主的意思,是否是脉沉,同时应该还有脉浮紧才能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
回楼7:察哈尔你好!多谢你给我提出你的见解,请再看看下面这个医案。
2013年2月29日,男6岁,发热40度,恶寒,脉浮紧涩-沉微,舌质淡红,苔厚白-潤,大小便均可,无汗,全身冻,十指指节都青丝,口不渴,流清涕,精神差,咳-白痰。
前年病者发烧找过我,此次当天发热找我,我正有事不在,由于发热太高所以去了医院。治疗热仍不退,又回头找我。辩论为太少合病,处方:附子15,生姜30,甘草20,细辛10,麻黄10,苦杏仁15,半夏15,茯苓30,一剂。第二天热退,不料小孩因偷吃很多饼干,喝冰饮料,余邪未了又加上饮食不当,中午热又起,脉浮紧数,沉微,发热恶寒,口渴,指节青红夹杂,舌质淡红,苔厚白夹黄,小便黄,大便略硬,腹痛。辩证为太阳阳明少阴合病,处方:附子15,生姜15,甘草15,半夏15,茯苓30,麻黄10,细辛10,苦杏仁10,白芍15,石膏30,一剂。第三天复诊,热退身凉脉静,指节青红丝已不见,不开方让病者注意饮食。

-------------------
回楼11:是的。

-------------------
刚才回楼7的帖子医案里全身冻,打错字了,是下肢冻

-------------------
脉浮紧涩-沉微
=====================
是两个手的脉不同还是什么意思?

-------------------
晚7点左右孩子已烧到39度,他妈妈立刻带他过来找我,四肢已有温度,不冻了,呕吐止,脉浮紧沉已有力,加麻黄10,细辛10,生姜15,把这三味药放到原来药渣里加些水再煎。
========================================================================
脉浮紧沉已有力,这到底算是浮脉还是沉脉呢?

-------------------
回15-16楼
伤寒脉-六脉都浮,并不是说只有浮脉而没有沉脉。六脉浮紧,沉按无力微者,发表同时应顾及里阳,麻黄附子细辛-麻黄附子甘草之属等等。六脉浮紧,沉按力度不微者,麻黄汤之属等等。六脉浮不见都沉者,病在里,虽有表证,仍不能解表,四逆汤-抵挡汤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