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法总则解读:虚假意思表示

 观心破执 2017-05-15

虚假意思表示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146条)。

1.虚假意思表示,也称为虚伪表示。比如,甲对乙有巨额债务,为逃避乙请求强制执行,甲与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将甲最值钱的一整版猴票(纪念邮票)卖给丙,则甲、丙互相故意的双方行为,是通谋虚假意思表示,该买卖合同无效。

2.虚假意思表示中,隐藏真实法律行为,称为隐藏行为。例如,甲有二子,欲将房屋赠送给小儿子乙,怕大儿子丙翻脸,就与乙签订了该房屋的买卖合同,办理了过户手续,用以掩盖赠与的事实。后丙发现真相,主张房屋所有权移转无效。本案应认定赠与有效,即应认定依赠与房屋所有权移转给了乙。

3.隐藏行为是否有效,要看其本身是否合法。

4.恶意串通(154条)必损害第三人利益;虚假意思表示不一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