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织道 | 羽绒被漏绒/跑绒,原因何在?

 温柔的TIGER 2017-05-15
每天学习一点点,   进步就在无意间



那么,为什么羽绒被会漏绒?是否可以避免?


漏绒的原因有很多种:

1、 面料防绒性不佳

2、 羽绒的品质不佳

3、 羽绒产品的工艺不好

4、 使用、保养不当




1、面料防绒性不佳

羽绒被面料可以有很多种,从材质上分可以分

全棉

全涤(桃皮绒,春亚纺等)

涤棉混纺(TTC)

涤棉交织(柔赛丝等)

丝绵交织(棉与蚕丝)

粘胶纤维(天丝棉等)

尼龙等


无论材质如何,

从组织上来分可以分为:


平纹面料↓

缎纹面料(包括提花面料)↓

斜纹面料↓



如果同样的纱支,同样的密度,在不做涂层处理的情况下,平纹大于斜纹,斜纹大于缎纹,因为平纹是纱线两两十字交叉,空隙最小;斜纹是跳一根纱;缎纹是跳多根纱。纱线空隙越大,钻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是显而易见的。



面料防绒处理:

轧光防绒:将面料用轧光机进行碾压,将织物纱线中间的空隙缩小,达到防绒效果,以前压光机载荷最高只有30吨,现在随着工艺的改进,轧光机载荷可以达到120吨,所以,以前很多无法做到轧光防绒的面料,现在可以做到极佳的防绒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文章看起来那些理论十分搞笑的原因。

涂层防绒: 在面料背面凃一层高分子类化合物。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更多的物理特性。

所以很多文章说,面料不做涂层处理,一定不防绒的说法也是错的离谱,只要面料密度足够,防绒效果绝对没有问题。



每个消费区域都有不同的面料喜好

比如低端产品:日本、意大利喜欢涤棉的TTC面料

德国、法国喜欢233,280根全棉面料

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喜欢小提花全棉面料

欧洲、拉丁美洲一些小国家喜欢233根的桃皮绒

但也不是绝对性,只是有一定的偏好。

而中国,因为羽绒产品没有绝对的寡头,或者没有绝对的专业品牌,面料是非常混乱的,从业者也基本上是外销型企业转而进行国内销售去注册一个品牌,都是外销剩余面料,有什么用什么。所以,无论是什么纱支的面料都有。比如低端的233根桃皮绒,全棉的面料下到40S面料,上到120S缎纹棉,丝绵交织等,都有。

但各个面料都有其局限性,比如平纹面料防绒效果最好,但噪音大,不够柔软;斜纹面料不够轻薄;缎纹面料虽然手感柔软,噪音小,但防绒指标做不上去,比如五枚三飞缎,它是横跨三根纱线的,所以间隙比较大,容易跑绒。



所以,不要去单纯用面料去评价羽绒产品是否会跑绒,或许劣质的面料,会使羽绒被漏绒,但那除非是非常差的面料,一般面料引起跑绒的概率不会很大。


2、羽绒的品质不佳


羽绒,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我们不将鸭绒鹅绒分开,因为无论是哪一种,里面的组成都是类似的。你买到的一条羽绒被或者羽绒服,里面羽绒的组成都包括:

绒朵(绒子),绒丝,毛片(颈毛),毛丝,损伤毛,未成熟绒,陆禽毛,杂质等。


任何现有机器都不能提取100%的绒朵,所以很多网店经常拿填充料是100%的绒朵来作为宣传噱头,这个本身就是不专业的表现。当今技术,如果是普通原料,能提出93%左右的绒朵已经实属难得,即可称为欧标的100%羽绒,国内寝具标准的98%羽绒。

所有的成分中,其中绒丝,毛丝,未成熟绒,颈毛等都是十分细小的,一般从制品中跑出来的也基本上是这些成分。绒朵一般直径能够达到1cm以上,所以从织物中间或者针孔中根本跑不出来,您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穿着羽绒服的经历,从针孔中钻出来的是不是一般都是细小的丝,或者是尾部尖锐的小毛片,那一般就是俗称的飞丝,小毛片基本上都是鸭鹅的颈毛,成朵状的羽绒是没有的。所以,真正跑出来的羽绒,我很负责任地说,绝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里面的飞丝或者颈毛比较多。

当然,任何羽绒都无法避免绒丝或者毛丝的存在,即使是全球所有的羽绒标准,都对这些指标是有一定的容忍的,比如澳大利亚标准是10%,日标是绒朵含量的10%,国内寝具标准的10%。

所以,为了避免今后飞丝跑出来,首要的选择,就是选择飞丝含量少的产品。
3、羽绒产品的工艺不好
能造成羽绒制品跑绒的工艺因素有很多,比如,针孔、制品的工艺结构、使用缝制针具的大小等。


针孔:

缝纫机针的结构是下尖上粗的结构,缝纫机的缝制原理是301锁式连结,即面线跟底线相连结,将面料锁住,所以一般在缝制过程中,缝纫机中梭子内的底线一旦用完,则肯定会有一段空踩的过程,即针在动,但线没有,会出现针孔的情况,这些孔是没有线的,所以会增加飞丝逃出的风险。

另一种情况,如果机针出现断裂,那机针尾部由于比较粗,也会出现针孔,而且会很大,会将纱线直接切断,在使用过程中,抽纱等情况也会出现,这种针孔就非常容易出现严重的跑绒风险。


工艺:

羽绒被的结构可以分为切穿结构与立衬结构,羽绒服一般都是切穿结构。我们以羽绒被为例:切穿结构是用缝纫机或者绗缝机将表里布直接用线连接,表里布是直接贴合的;

立衬结构是表里布分别用一层经编布(或者其他面料)缝合,再将经编布合拼形成火柴盒结构,它是立体的一种做法。


切穿结构

是先做竖向的弄状结构,然后充绒,充完后再做横向的切穿,因这个过程中,如果工人不是很用心,机针极有可能会切到羽绒,将羽绒的一部分带出被面,增加跑绒风险。

这种问题在切穿被上基本都会存在,所以,深色的切穿被品牌商会选择的比较少。更有甚者,一些厂家,比如淘宝上一两百块钱的羽绒被,会使用绗缝机做羽绒被,降低工价,横竖线都用切穿,跑绒风险会成倍增加。


立衬结构

是被壳做好后再进行充绒,每一格充绒的格子是事先已经存在,后期不用再用缝纫机分割,所以立衬被的跑绒风险在这一环节会小于切穿被。


机针大小:

做羽绒被,对机针的型号有很大的要求。机针号越大,针孔就越大,一般工厂都使用11号针,速度快,针孔也比较理想。

但做羽绒产品最理想的针是9号针或者7号针,针孔小,但速度慢,工厂不喜欢用,所以只有一些小型的羽绒制品店才会使用。


4、使用、保养不当

羽绒被

不易板结,所以比较容易打理,

但同时又比较娇贵。羽绒制品不能烈日暴晒,暴晒会使羽绒绒丝变脆,容易断裂形成飞丝;也不能水洗,水洗会使针孔变大,脱水过程的离心作用也会将羽毛甩出针孔造成跑毛风险。

家中如有小孩喜欢在床上玩,或者有人习惯躺在羽绒被上,因为羽绒中饱含空气,瞬间的挤压,会使空气急速流出,会带出羽绒,因此,为了使用寿命延长,在使用中请避免以上的误区。


综上所述,羽绒跑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羽绒制品多多少少会有一点飞丝会跑出来,但无伤大雅,对于世界上最好的寝具、保暖服饰的填充材料,一点点弊端是无足轻重的。只要不轻信一些低价产品的广告宣传,多增加一些羽绒知识,保养得当,羽绒被使用还是非常省心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  羽绒之声

中纺联检(泉州)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