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络实症与虚症

 GoToML 2017-05-16
(1)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机体抗邪能力减低,生理机能减退,所致种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虚证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表虚、里虚,以及五脏虚等。
     A 阴虚——面白颧赤,唇若涂丹,口燥咽干,心烦,头晕眼花,耳鸣,骨蒸,腰腿酸软无力,盗汗,恶梦遗精,便秘,手足心热,脉细数无力,舌干红无苔。
     B.阳虚——面色苍白,唇舌色淡,口中和,喘咳身肿,自汗缺眩,不欲食,腹大胫肿,肌冷便溏,或五更泄泻,阳痿精冷,两足痿弱,舌淡胖嫩,脉大无力等。
     C.气虚:
     肺气虚——则气喘息短,自汗,言语无力不欲多言。
     中气虚——则四肢微冷,腹胀时减,但旋急如故,痛而喜按,按之痛止,不欲食,食不消化,大便或溏或泻,肢软微麻,舌淡红、苔白、脉细。
     元气虚——多虚阳上浮,两颧嫩红带白,声嘶咽痛,耳鸣耳聋,头晕心悸;时或言语蹇涩,时或口角流涎,瞳孔时缩时散,时而眼皮跳动,两手发战,或气不接续。”    n血虚——唇淡面白,心烦不寐,心悸,头昏,舌干,夜热盗汗,筋惕肉润,甚则肌肉痉挛,手足痪疚,舌质淡红少苔,脉细弱。
     E.表虚——自汗,汗出恶风,或漏汗不止,脉浮缓无力,舌质淡,苔薄白。
     F里虚——气弱声低,懒言语,食减倦怠,泄泻遗精,或二便失禁,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
     C五脏虚:    
    心虚——泛指心脏的气血不足。其表现:心悸,怔‘仲,短气,健忘,易惊,心中苦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或自汗、盗汗等。
    肝虚——泛指肝脏的气血不足。其表现是目无所见,视物不明,听觉减退,易恐惧,或阴囊缩,筋脉痉挛。
    脾虚——泛指脾气虚弱或脾阴不足。其表现是:四肢不用,易疲乏力,饮食不化,腹痞满,肠鸣,泄泻,善忧。
    肺虚——指肺气不足或肺阴虚。其表现是:少气,呼吸浅短,皮毛不泽,咽干,口燥,盗汗或自汗。
    肾虚——也称“肾亏”,是指肾脏精气不足的病变。其表现是精神疲乏,头晕耳鸣,健忘,腰酸痿软,遗精、阳痿,大便虚秘,五更泄泻,小便失禁或不通。


    (2)实证

   实指邪气有余,病邪亢盛,正气与邪气抗争,邪气与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是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由于疾病邪气的性质及所在部位不同,实证的表现亦极不一致,
    常见有: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咽燥,甚则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或小便不利,或淋漓涩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临床上常见的实证有:阴证、阳证、表实证、里实证、气实证、血实证、五脏实证。
    A  丸阴证——面色苍白或暗淡,身体倦卧,大便腥臭,恶寒,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
    B.阳证——面色通红,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呼吸急促,大便秘结,奇臭,小便短赤,舌质红或绛,苔黄或老黄甚则燥裂起芒刺。
    C表实证一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脉浮而有力或浮紧,舌苔薄白。
    D.里实证——发热烦躁,气粗便秘,腹胀满,甚则谵语发狂,脉沉实,舌红,苔黄燥。
    E.气实证:
    肺气实——胸闷,头眩,痰多,气壅,气喘不得卧。
    胃气实——中满、嘈杂、嗳腐吞酸、恶心、呃逆。
    肠气实——腹胀满,绕脐痛,大便秘结,或下痢赤白,潮热谵语。
    肝气实——头痛目眩,胸胁苦满,甚则呕血。
    P.血实证——即血瘀,瘀在腠理,则局部青肿痛疽;在筋络则身痛筋挛;瘀在上焦则胸膈肩腰刺痛;在中焦则脘腹窜痛;在下焦则少腹胀满刺痛。凡瘀血作痛,痛处不移,或大便色黑。
    C.五脏实:
    心实,则神志失常,喜笑不休。
    肝实,则两胁少腹痛多怒。
    脾实,则腹胀满便秘,身肿。    
    肺实,则气逆喘咳。
    肾实,则下焦壅闭,或痛或胀或二便不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