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力资源管理追根溯源

 田美风子 2017-05-16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源于社会实践的结晶,在当前流行的KPI考核下也有“倒下”的索尼巨头等等,让我这个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陷于无限遐思中,明天?未来?管理?一个永远与时俱进的概念,真能用一套完美的管理体系约束?是人围绕体系,还是体系围绕于人?也许,人力资源管理归根结底,用人是王道,胜过千千万万的考核,胜过千千万万的培训。



以前我常说,我们做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要换位思考,我们跟老板沟通一样也要换位思考,这就是我而立之年形成自己的观念、风格——平衡,让企业可持续发展,让员工愿意在企业奋斗一辈子。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秘密、企业文化,每个企业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学习了理论,掌握了零部件,根据自己所想去发明创造的机器,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别人模仿不来,硬实力拉开的差距,就像印度和美国的差距。这种差距,岂是学习别人的管理能改善的?一个家族的兴盛,不是一人能改变,从知识,教养,思想等等方面努力,通过一代一代人繁衍而来的。企业管理不是死的,要有适应变革的能力,有懂理论,懂零部件的人才,在与时俱进的道路上,把管理灵活运用转化为社会的适应者,毕竟适者生存。这样的人配得上人才二字,徐庶也是人才,可是他在曹营没有献一计一谋。


人才,其实是一个相对论,用人,肯定是用有才的人。


公司为了发展,花钱送员工去培训、学习的企业不在少数,很多企业都会签培训协议,毕竟不是怕你学习,是怕你占了学习资源然后跑了,企业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人才难求,还要选有德之人,更是难上加难,招聘重要岗位和准备培养的对象一定要认证评估忠诚度、人品,毕竟会成为你的管理层,从而会影响企业文化,这才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根源。


现在还有企业还在培养没有基础,没有人品,没有思想的人么?用人关于才与德的关系,牛根生前辈阐述得很牛了,我也做回拿来主义,表示很赞同。


我是一个很提倡国学的HR,因为在用人方面,我在前人身上看到了很多精华,又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下生活,表示还是有很多受益无穷。古代起义,都需要一个名,不管做什么,都要喊一个口号,其实,这个口号起到了向心力作用,把有相同想法的人拉到一起。曹操求才若渴,得到徐庶,徐庶未献计,也没有出计谋害曹操而助刘备,这是德,毕竟境界不一样,格局也不一样,如果新来的人帮你们企业挖了很多熟人过来,那么你就要当心这个人了。话说回来,曹操并没有得徐庶的心,所以,有德有才的人不能为他创造价值。


最小气的企业得不到你的人,也得不到你的心!最无知的企业得到了你的人,却得不到你的心!


中国有56个民族,习俗不尽相同,公司有60后,70后,80后,90后,很快就有00后,没有基本知识、涵养,怎么组装合适的管理?


用人谨记:得其心,选其德,爱其才三要点,三者聚齐犹如得周公、管仲,指点江山,实现抱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