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善星:应用半夏干姜人参汤治疗虚寒吐逆、腹痛、眩晕、痞满

 心静自然凉H 2017-05-16
“干姜人参半夏汤是仲师用治妊娠呕吐之方,但必须掌握其呕吐系由胃虚有寒饮所致者,方能合拍。以呕吐物稀薄澄清或口内清涎上泛,唾液津津,舌苔白滑,舌质淡白为应用标准。”

林善星:应用半夏干姜人参汤治疗虚寒吐逆、腹痛、眩晕、痞满

干姜人参半夏汤(丸)方出《金匮要略》。《金匮·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云: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医宗金鉴》注曰:

“妊娠呕吐,谓之恶阻。恶阻者,谓胃中素有寒钦,恶阻其胎,而妨饮食也。”

但因方内干姜、半夏,后世方书皆列为妊娠禁药,故现代用之者不多。

然本人曾用该方治疗属于寒饮之恶阻及由于胃有寒饮而致的腹痛、吐逆、眩晕、痞证等,收效都很满意。

体会本方的应用对象,当以《医宗金鉴》所指的“胃中素有寒钦”为准则。

盖胃有寒钦,必由于脾虚运化无权;而此种脾虚,又当责之火不生土。因脾为湿土,职司运化五谷之精气而主升,胃为燥土,职司纳谷而主降;今脾虚不为胃行其津液,则胃阴不降,痰钦潴留胃中,上逆而为呕为吐。

故本方主以干姜之大辛大热,以温中散寒;佐以人参之益气补中,以补其中土之虚;皆治本也。兼用半夏之辛温燥湿、和胃祛痰,以止上逆之呕吐。三药皆入脾经,而干姜兼能入肾,所以煖火以补土也。

药仅三味,而组织缜密,标本兼顾,用之对证,实有药到病除之妙。兹不揣庸陋,仅将本人在临床上应用本方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请高明指正。


林善星:应用半夏干姜人参汤治疗虚寒吐逆、腹痛、眩晕、痞满

一、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属热者固有,而属寒者亦不少见。其辨证当以口之渴与不渴,舌质之红赤与否,呕吐物之粘稠与稀薄等为辨。

如果呕吐物粘稠而口渴喜饮,舌质红赤或舌苔黄燥,自当按热证论治。

反之,如吐清水或痰涎稀薄,口不渴或稍渴而不欲饮,舌不赤而苔白滑者,当考虑应用本方治疗。

至于所谓干姜、半夏为妊娠禁药,本人曾屡用而未见损胎。盖“有病则病当”,即《内经》所谓 “有故无陨,亦无陨也”之意。

兹举一例如下:

农民林某,女,26岁。停经2月,开始胃纳不佳,饮食无味,倦怠嗜卧,晨起头晕恶心,干呕吐逆,口涎增多,时或吐出痰涎宿食。

根据经验自知是妊娠恶阻,认为恶阻乃妊娠常事,未加适当处理。

延时将近一月,渐至水饮不入,食入则吐,所吐皆痰涎清水,稀薄澄澈,动则头晕、眩掉时则呕吐增剧。

始延诊治。诊其脉虽细,但滑象明显,面色苍白,形容憔悴,羸瘦衰弱,无力以动,闭眼畏光,面里蜷卧,唇舌色淡,苔白而滑,口中和,四末冷,胸脘痞塞不舒,二便如常而量少。

脉症合参,一派虚寒之象。

处方:干姜、半夏各4.5g,党参9g。

水煎,日—剂。

连服三剂,呕吐大减,略能进食稀粥和汤饮。

再服三剂,呕吐俱停,但饮食尚少,继以五味异功散调理善后,七月后顺产一男婴。


二、虚寒吐逆

虚寒吐逆,有厥阴寒气上乘之呕吐涎沫,如《金匮要略》之“吴茱萸汤”证;有中土虚寒之干呕吐逆吐涎沫,如《金匮要略》之“半夏干姜散”证。但两者每有因果关系。

盖下焦阳气不足,厥阴寒气上乘,则火不生土,而引致中土虚寒;中土既虚,脾阳不振,则土不制水,使阴寒之气益盛,更易上乘阳位。且土虚而木亦陷,肝气亦易上逆。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而病益深。

笔者曾用本方加吴茱萸一味,治愈顽固之虚寒吐逆证。

举例如下:

盐业工人许某,男,41岁。胃脘饥时钝痛,已历有年,屡治未愈。近3个月来胃痛虽未发作,但转为“胃反”证。

其证先是早午两餐饮食尚可,但午后逐渐饱满,至暮则呕吐宿食酸水后,始觉舒畅。病情逐渐发展。

近日早午两餐饮食亦减,终日呕吐不停。曾经多方治疗,均作胃寒处理,服过香砂六君子汤、吴茱萸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散等方,其效皆不著。

诊脉沉迟而稍弦,所吐皆痰涎清水,呕逆后其气上冲头顶、搏痛甚剧,经常亦觉眩晕不支;肌肉消瘦,四末冰冷,舌苔白滑。

该病起于中虚胃有寒饮,因迁延失治,致土愈虚而木愈盛,使厥阴寒气上逆,而呕吐眩晕皆剧。

现补虚则痰饮益滞,祛痰则中土愈虚,处理为难。

处方:干姜30g,党参45g,半夏90g,吴茱萸15g

研末米糊为丸,每次9g,日服三次,用生姜汤送下,徐以图之。

连服三天,已中病机,呕吐头眩均减。继服至10天后,已基本痊愈。后仍用香砂六君丸收功。


三、虚寒腹痛

腹痛之由于里虚兼寒者,如虚多而寒不甚者,可用“六君子汤”等方为治。

如寒甚而气滞者,《局方》有“二姜散”一法。

如虚寒而挟有痰饮作痛者,则宜用本方加良姜甚效。

兹举一例:

林某,男,32岁,农民。腹痛绵绵,久而不愈;时吐涎沫,胃脘痞塞,食少嗳气;倘矢气一下,则痛可暂宽,大便常溏,参之脉迟紧,苔白滑。

证系寒饮阻中,中寒气滞,久之中土亦虚。

处方:干姜、良姜各9g,党参、半夏各6g。

以“干姜人参半夏汤”之温中散寒,祛痰止呕,加良姜所以行气止痛也。

一剂而呕减痛轻,三剂告愈。


林善星:应用半夏干姜人参汤治疗虚寒吐逆、腹痛、眩晕、痞满

四、痰饮眩晕

《内经》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中焦虚寒,痰钦上逆,亦每致眩晕,此时但治其痰饮,而眩晕可自除。

病案举例:

林某,家庭妇女,45岁。素体虚寒,喜热怕冷;春夏之交,突患眩冒。

其症头眩眼花,睁眼则天旋地转,眼前昏黑,起则眩晕加剧,且作恶心呕吐,终日闭眼而卧,喜静恶噪,饮食须由他人喂饲,尚可进食流粥;唾涎增多,津津欲唾,腹中漉漉如水声;脉见弦滑,苔滑色灰。

予诊时病已十余天矣,询前医曾用苓桂术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以及应用西药,均未见效。

思患者素体虚寒,加以痰饮阻遏,使阳气不升于上,故起则眩晕加剧,寒病属阴,故喜静而恶噪,寒饮上逆,故口内津津欲唾,甚则腹中水声漉漉可闻。

前医所拟诸方,虽能逐饮,但嫌力轻;且专逐饮则中虚难复,中虚不复,则饮邪难除。

处方:干姜、党参各6g,半夏9g、桂枝4.5g(后下),茯苓15g

水煎温服,4剂而恢复健康。数月后复发一次,证象如前,照方再服,亦获良效。


五、虚寒痞满

痞症起于胃虚,然有寒热之别。其中胃虚而热邪郁结者,仲师所立诸泻心法,可随证选用,但属于寒邪者,《伤寒论》虽有“旋复代赭汤”一法,对寒邪盛者,究难获效。

因方内旋复花虽然條痰消结,但究系肺经本药,以之治膈上之痰结则可,治中焦虚寒之痞,则其力有所不及;而代赭石味苦性寒,亦非虚寒者所宜。

本人曾用“干姜人参半夏汤”加附子一味,以治虚寒之痞满,效果甚为满意。

举例如下:

柳妇,壮年农民。夏月饮冷,晚间突患吐泻交作,肠鸣腹痛,服西药和应用注射剂,至晨吐泻腹痛均除,转为胸脘痞满,壅塞不舒,嗳气频频,唾液津津。

继服旋覆代赭汤不应,改延余治。六脉沉细,苔白津多,舌淡中冷。

盖因中土本虚,加之寒湿伤中,中焦运化受阻,而致吐泻交作,现吐泻虽止,但中焦阳气未复,阴寒冷饮阻滞,气化无权,故痞塞胀满也。

治宜温里散寒,佐以和胃祛痰。

处方:干姜、附子各6g,党参9g、半夏4.5g

水煎温服,病遂霍然。


四、体会

1、干姜人参半夏汤是仲师用治妊娠呕吐之方,但必须掌握其呕吐系由胃虚有寒饮所致者,方能合拍。推而广之,本方用治由于胃虚有寒饮所致的共他病症,如腹痛、吐逆、眩晕、痞满等,亦皆有效。

但必须认定虚寒二字,以呕吐物稀薄澄清或口内清涎上泛,唾液津津,舌苔白滑,舌质淡白为应用标准。于此更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同时也说明了“治病必求其本”的重要意义。

因中医治病,全凭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又必须建立在“审证求因”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辨证”明确,“论治”精当。

2、干姜、半夏,后世方书皆列为妊娠禁药,但用之适当,并不损胎。曾见民间孕妇,经常食姜,而不致于碍胎。至于半夏,后世用于妊娠期者,则更不鲜见。

本人在临床中亦常用这两药以治疗妊娠期的疾病,井未发现任何损胎事故。

但必须在辨证明确的情况下,药适其用,则“有故无陨”也。若漫无法则,盲目乱用,则非《内经》本意。

文摘自《中医杂志》1964年第9期

推荐关注:全新大家中医3.2,推出【工作室】功能,帮您树立个人口碑,积累优质患者,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医工作室,助您实现“半日临证半日读书”的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