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中中学前身:历史上的汉南书院

 秦岭之尖 2017-05-17

地处汉台区中学巷西段的汉中中学,其前身为“汉南书院”。它历史悠久,距今已276年;规模宏大,曾有七院100多间房舍;声名远扬,培养出许多栋梁之才。截止民国末年,一直为汉中乃至陕南的最高学府。

汉南书院在乾隆时期已成为汉中最大的学府,因治学严谨,仅科举荣获进士者即有14人之多,陕南及川北学子纷纷前来求学深造。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严如煜由定远厅(今镇巴县)侯擢升汉中知府,考虑到院基过于湫溢,他派专人经营院务,还改建大门、二门,增修斋房十余间,仓房二间,建成文昌阁、奎星阁三重斋房,奠定了汉南书院的基本格局。此时官拨、绅捐银共1500两,还规定南郑、城固、褒城等县每年以800、500、200的比例提供书院经费,存铺生息,作为办学基金。此时书院经费充足,步入发展壮大期。

清道光年间,汉中知府杨名扬,牵头主持整修汉南书院,翻修增加了一些房舍,剩余银两充为办学基金。同治二年(公元1863),书院突遭火患,斋舍焚毁殆尽,学田簿籍又遭烧失。同治四年(公元1865),时任江西巡抚的西乡县人李文敏,闻知书院困境,捐银2000两,各界人士又踊跃乐捐,书院得以恢复。

光绪初年,褒城王屏山因目疾辞官归里,他热心公益,亲任书院长,将家产变价银3200两弥补学院空亏。期间,还建成斋舍四十余间,可接收生童240余名,现在所见汉南书院遗存建筑,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1912年秋,汉南中学堂在校长刘宗向主持下艰难复学,1915年更名为“陕西省联合县立汉中中学校”,简称“汉中联中”。1931年,时任校长周彬如及教师段维特等进步人士,用暗喻拥护中国共产党之意,易名为陕西汉中共立学校,简称“共中”。1935年,汉中专员张笃伦,觉察出“共中”有“共党因素”,勒令学校改名为“汉中联立中学校”,简称“汉中联中”,直至1949年12月汉中解放。1955年,“汉中联中”改名为“汉中市第一中学”,1981年,再次改名为“汉中中学”,并成为全省二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汉南书院是清代以来汉中最著名的学府,也是知名的人才摇篮。从书院历史看,每一时期均不乏大量栋梁之才,如嘉庆时期洋县岳震川、李友竹,城固韩履宠,南郑陈道坦,咸丰同治时期西乡李文敏,城固王烈,宁强陈才芳等等,不一而足。

汉南书院堪称汉中乡土文献的聚集地,如清嘉庆年严如煜原辑、城固高万鹏补注的(山南诗选》,这是山南(今汉中、安康)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诗选;清同治年罗秀书等人的《褒谷古迹辑略》,还是研究石门石刻的要籍之一。

如今,在汉中中学的校园里,还残存着汉南书院的大门、二门、礼堂、教员院、莲池遗址,以及众多的石刻遗存标本。步入其中,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也让我们记住:这里曾是汉中圣贤读书、科举求名的理想场所。

我要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