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世纶医案:三、少阳病 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宫肌瘤)

 古道岐黄 2017-05-17

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宫肌瘤)

案一、肝脾肿大
魏某,男,72岁,2004年9月14日初诊
发现肝脾肿大3年。患者60年代时曾患有胆嚢炎,灰指甲,1969年因灰指甲吃灰黄霉素而损伤肝功,2001年仍因灰指甲严重而吃伊曲康唑几个月,虽然灰指甲好转,但出现肝功异常,血小板下降,诊断爲药物性肝炎,肝脾综合征,经西医治疗无效。
就诊前的西医检查结果:血常规:WBC4.6X 109 / L,RBC3.93 X 1012/L,PLT59 X 109 / L。
B超示:脂肪肝,肝大,脾大(肝肋间厚156mm,脾肋间厚70mm)。肝功能示:AST45U / L,TP84g/L,ALT76U/L,TBA37Immoj/L.

现症见:乏力,早起口干,常胸闷,矢气多,舌苔白根腻,脉弦细。
胸闷爲少阳。口干爲阳明。乏力兼合太阴。以小柴胡加石膏汤加味。

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枳实10g,陈皮30g,生姜12g,大枣4枚,炙甘草6g,茵陈15g,丹参15g,天花粉12g,鳖甲10g,五味子10g,生石膏(同煎)45g,7 剂。

问:古时的人参是党参或白晒参、高丽参之属?
答:观仲景方中人参应用较多,应该是党参才能满足如此大的需求。
问:一诊用小柴胡汤,日本也每用小柴胡汤治肝炎,是否其对肝炎有特效?
答:否,中医治病有其自身体系,并不受西医诊断的影响,日本滥用小柴胡汤治肝炎,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小柴胡汤风波,就是因爲他们不是据证用药,而是根据西医诊断来用药,从正统中医角度来看,这是他们用错了药,是误治,而非小柴胡汤的副作用,这个病例用了这麽久的小柴胡汤,也没有见到所谓的副作用,也可作爲证明,这一点我已发表了多篇文章以正视听。这是中西医结合医师们所应吸取的教训。

2004年9月21日二诊。
胸闷不明显,仍乏力,矢气多。
上方去生石膏,加陈皮30g。7剂。另大黄鳖虫丸3g,日1次。

2004年10月8日三诊。
矢气减,大便如常。
一诊方中加陈皮30g,苍术15g,14剂。

2004年10月22日四诊。
胸闷不明显,腹胀背痒,走路久则乏力,早起不口斡。
乏力、口和爲太阴虚证爲主。以外台茯苓饮合养血祛瘀软坚之品治疗。

处方:
清半夏15g,党参10g,枳壳10g,陈皮30g,苍术10g,茯苓12g,白芍10g,桃仁10g,当归10g,川芎6g,茵陈15g,丹参15g,鳖甲10g,五味子10g,7剂。

之后每见口干、口苦,肝功能见转氨酶升高,以一诊方加减;腹胀,乏力,口不干苦,则以四诊方加减。
至2005年4月后,因常见口苦、下肢乏力,舌苔白腻,脉弦细,症属血虚水盛、寒热错杂之厥阴病,故后期基本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爲主治疗。
如此前后治疗约1年,腹胀、纳杲、乏力已基本消失,精神好转。2005年7月复查B超示:①肝弥漫性病变(肝内光点增粗不均);②脾大、脾门静脉增宽(肝肋间厚110mm,脾肋间厚50mm)。症状改善,肝脾缩小,予停药观察。

问:一诊用小柴胡汤加减,四诊用外台茯苓饮,后期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爲主治疗,是否说明半表半里可传里,里病也可传半表半里?
答:不是这样的,一般疾病的佟变是因津液的衰减而由表一半表半里一里佟变的,病有少阳传阳明者,而絶无阳明传少阳者,故曰阳明病“无所复归”。而本病本身是半表半里与里合病的,据其偏重以用药。
问:据说胡老受《皇汉医学》影响较大,胡老与曰本医家研究仲景之学有何异同?
答:两者皆重视仲景之学,不重病因及推理思辨,皆以八纲辨证的观点来研究经方,讲求方证相对,认爲六经爲百病立法。胡老在王祥征老师的教导下,并受《皇汉医学》啓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破译出了《伤寒杂病论》的自身独特理论体系,认识到六经实质及疾病由表向里传变规律,使整部《伤寒杂病论》亲切可读,可以说比较符合仲景原意。日本亦求方证相对,而重腹证爲其特色,但总体感觉其论病时以方带证较机械死板、用药量偏小,特别是研究汉方者皆必须是西医出身的,思维上易先入爲主,易跟着西医走,小柴胡汤风波是有其背景的。说到底主要是对六经的认识不同。

按:本病是半表半里与里合病的,有时表现爲少阳阳明合病,有时又以太阴爲主,后期又以厥阴爲主。从本例可看出:辨证不要受西医诊断影响,首先要辨六经,是先确保了大方向的正确,进一步辨方证也正确了,则有形之积也会得以消除。

案二、子宫肌瘤
杨某,女,46岁,2007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少腹隐痛1月余,愈半月前在某妇产医院诊治,B超检查提示:子宫前壁浆膜下肌瘤,爲2.5cmX1.90^,诊断爲子官肌瘤,患者不愿西医治疗,故慕名而找冯老诊治。

现症见:患者体形偏胖,晨起口苦明显,咽干痛如火灼,口干不欲饮,偶有头晕,月经量多,色黯夹瘀块,痛经,腰痛,二便调,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晨起口苦、咽干痛如火灼,六经辨证属少阳病,兼有上热。脉沉细,舌质淡、舌苔白、口干不欲饮、腰痛、头晕、痛经,血虚水盛之太阴病证甚明。月经期量多,色黯夹有瘀块,且有肌瘤,考虑爲下焦瘀血内阻。

综合分析:少阳兼有上热、太阴之血虚水盛、瘀血内阻。少阳病兼有上热,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和解少阳,兼清上热。太阴之血虚水盛,于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瘀血内阻,于桂枝茯苓丸祛瘀通经。

处方: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
桂枝10g,牡丹皮10g,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清半夏15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苍术15g,泽泻12g,茯苓12g,生石膏(同煎)45g,生姜12g,大枣4枚。14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药后,口苦、咽干、口干、头晕症状均明显好转,B超复查:子官肌瘤缩小爲1.5cm※1.2cm。因患者既往有乲腺嚢肿,现仍在进一步巩固治疗中。

按:以上三方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养血利水、活血祛瘀之效,而子官肌瘤减少甚速。临床证状明显好转,B超结果仅作参考。
子宫肌瘤属中医症瘕积聚范畴,多由情志抑郁,气机不畅,瘀血痰湿内停.贜腑失和,经络受阻,气滞血瘀,曰久渐积而成。妇人由于生理的原因,多呈现血虚水盛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