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希望有希望
2017-05-17 | 阅:  转:  |  分享 
  
希望有希望恩平我的大学同学陈锦的摄影作品集《市井中国》出版,被誉为“把家乡还原成《清明上河图》”。陈锦是甘于寂寞的散淡之人,没有这种心态就
不能在30多年时间里,遵循自己的想法和审美追求,不用仰望,心里收藏,按下十万余次快门——记录一个城市曾经的温馨,一群人曾经的田园生
活,一种曾经存在的文化,这些影像不包括在扩张贪婪下古老文明的变迁。我以为,他同时鞭笞的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和它的灵魂——商品,撑起
着一个城市的颓迷艳俗,叹息的是流落的古老文明在拆迁的暴力敛财中渐行渐远。在一个器材比拼“刺刀见红”,手机拍摄无处不在,自恋自大随时
上传,按张照片比吐痰还容易,附庸风雅装逼盛行,粉饰太平不断获奖的时代,拍照片象感冒一样容易,眼光比不拍还要低俗庸俗恶俗。这让我想到
摄影人和摄影家的区别,不少器材发烧的摄影人成为“吃瓜群众”,他们拍的照片虽然五彩缤纷,但总会让人看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陈
锦专业中文,副业摄影,文学鉴赏和沉静观察给了他思考的习惯。他不是技术男只管光圈和速度,他关注的是取景框里的瞬间感受。他按下的是小历
史大社会的快门。他遵循纪实性、现场性、瞬间性、形象性和艺术性的美学原则,用视觉跋涉,用乡愁呼吸,用文化感受,为记忆寻找一个安放灵魂
的地方。他是有归属感的艺术家,而不是“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歌德派。他拥有纯粹的心灵,美学的眼睛,敏锐的观察,沉默的思考,天人合一的感
触。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普通百姓们有滋有味的生活,日子过得紧张也好宽裕也罢,充满了居家的恬淡和生活的温馨,有一种让生命安静下来
的力量。这些或许会是留给80后或以后的00后填补上一辈人生活的想象媒介,或许就像那部2003年拍摄的日本电影《间谍左尔格》,将19
42年的东京还原得如此逼真,其实那就是历史照片的功劳。我相信,陈锦这些市井生活的历史照片,有一天会成为锦官城追忆历史的最好媒介,因
为历史是不能复制的,但可以相似。日本著名摄影家森山大道用一部奥林巴斯的傻瓜相机,随手拍下了记录东京一个时代的诸多照片,可见手机更方
便拍摄,关键是你拍的东西会引起观者会心的微笑吗?时代还会有振兴传统和文化的希望吗?如果希望也睡着了,那就不再醒来。记得诗人于坚曾
这样调侃,歌词大意是,最好的镜头其实是你那颗头上顶着的头。
献花(0)
+1
(本文系家住云之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