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真武术还蕴含着科学依据呀!

 龙叔文馆 2017-05-17


       前不久,一场沸沸扬扬的民间格斗把中国传统武术推上了风口浪尖。获胜者声称中国武术大多都太假,要打中国武术的假,然后叫嚣整个武林。

 

 

       且不论事件的发展如何,至少我们知道,在历史长河中,武术源远流长,岂能是一场格斗定输赢!

 

       虽然有一些打着“武术”旗号的假把式,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真功夫的存在。因为在一些真功夫中还蕴含着不少科学原理呢。比如说:

 

四两拨千斤用到了杠杆原理!

 

       说到太极,相信不少的朋友都会想到“四两拨千斤”,那么,这里面有什么科学原理呢?

 


        视频中可以看到,一诺用一根小木棍轻松拨开了迎面冲击而来的竹棍。要知道,这竹棍可是由4名成年男子联合举起并冲向一诺的。且在试验前,求真记者对竹棍的冲击力进行了测力,测出的力高达976.2斤,接近千斤之力。

 


       如果有人质疑一诺是个成年人,力道较大,那么下面这个小姑娘的四两拨千斤则更直观的让我们为之惊叹:小女孩轻松的改变了竹棍冲击的方向。

 


专家表示:四两拨千斤,在力学领域是经常出现的,我们常见的千斤顶就是一个典型,使用千斤顶无需用太大的力就可以一圈一圈转动,然后轻而易举的把汽车顶起来。而在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更接近于杠杆原理。

 


 

【专家观点】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就是典型的杠杆原理。杠杆原理其实说的就是力矩等于力乘以力臂的长度。以跷跷板为例,如果支撑点是在正中间的话,那么两边的力和力臂都是相同的,跷跷板就能维持平衡。如果其中的一边力量增大或是力臂增大,那么这一边的力矩就会相应变大。反之,视频中的4个成人,虽然他们的重量很大,但因为离支撑点很近,所以他们的力臂就变小,那么乘积之后,整个的力矩都要小于孩子一个人力矩。

 

       所以,太极招式里的四两拨千斤确实是真的。拨千斤的数字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小力拨动大力,绝对是符合经典力学原理的。


快拳也是真功夫!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武林高手用连环的快拳打击敌人,从而让敌人失去反抗之力。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咏春日字冲拳,速度奇快,让人眼花缭乱,电影叶问2中甄子丹就用这样的快拳将一众日本高手打倒。

 

       但有人说,这样的快拳只是花架子,与快拳相比,没有太大的杀伤力。那么真相到底如何?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我们知道,人在出拳发力时,是通过胳膊和肩背的肌肉发力。求真记者将通过专业的测试仪器检测两名武术专业的志愿者在演示快拳和重拳后,他们发力后的肌肉群检测结果如下:

 

 

       通过检测的信号分析发现:出重拳的时候,发力的肌肉群要比出快拳多,但是从频率上来说,快拳的频率要高一些。

 

随后,两名志愿者分别测试了重拳和快拳的攻击力。

 

▲A志愿者使用频率为一秒三拳的快拳打在测力仪上,快拳的拳力峰值约在56.3千克 每秒力量输出168千克,而重拳力量输出在195.6KG

 

B志愿者使用频率为一秒两拳的快拳打在测力仪上,快拳的拳力峰值约在61.1千克 每秒力量输出122千克,重拳力量输出在176.9KG

 

       试验结果显示,快拳比重拳的力量要小很多,但快拳通过连续的叠加后,也可打出接近于重拳的力量。所以,快拳也是可以给对手造成一定伤害的。即使电影里面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是通过实验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咏春拳确实是一种真功夫。

 

当然,一些博眼球的招式必然有假!


大力气功拉汽车就是假的!

因为拉动汽车靠的不是所谓的“气功”,而是我们自身的力气。在求真试验的现场,不论男女和老少都能够拉动2吨重的汽车哦。这些所谓的“气功”、“内力”只是某些“江湖艺人”的噱头。


雀不飞也是假的哦!

“雀不飞”根本不是什么内力的作用,而是一些人掌握了鸟类的习性,又利用了物理的原理。因为鸟儿从静态到飞起的瞬间,要克服的起飞重量是非常大的,远远要比飞行本身要困难,所以当鸟儿要起飞时,只要顺着这股力向下移动,鸟儿就飞不起来啦。


隔山打牛凌空劲更是不可能的!

我们是血肉之躯,被人一拳打下来之后身体会吸收这股力,所以隔山打牛是假的,


       很显然,这些博人眼球的招式都是假的!它们都可以通过科学原理来解释,而玄乎到浮夸的隔山打牛,就真的是骗人的了。在这里真真提醒大家,热闹精彩的表演,可以适当拿来娱乐,但我们也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谨防上当受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