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好文:看懂筹码分布 跟庄炒股不再难

 踏天梯 2017-05-18

一、滞涨+压力位:看跌

滞涨是指上涨速度从急涨变慢涨,即上涨的斜率由陡变平。此时,如遇到重要压力位,就很容易出现下跌。

图例:

这是2008年4月上证指数的一个例子,这样的K线形态很多,经常遇到。

出现“滞涨+压力位”的形态后,后市调整的概率非常大,应保持警惕。有时,在非常强势的行情中,多头抵抗非常强,长时间震荡上行,难以下跌,最后终于向上突破,但突破之后的上攻,往往是最后的冲顶动作。

所以,在加速赶顶阶段,千万不要被市场的乐观情绪所麻痹,一旦冲顶遇阻,就要及时获利了结。

二、缓跌+支撑位:看涨

缓跌是指下跌速度由急变缓,下跌的角度由陡变平,此时,若遇到较强支撑,则随时可能出现上涨(或反弹)。

图例:

该形态与“滞涨+压力位”的形态相反,用于下跌趋势中。

在快速下跌中,风险一般是比较大的,当下跌速度逐渐变缓,有企稳迹象,且到达较重要的支撑位时,就会随时出现反弹。

在较大周期中出现这种形态时,后市可把握的机会将会更大。比如,在季线图中出现“滞涨+压力位”的形态,后市的反弹往往也是季线级别的反弹:

三、上涨(下跌)区间平均成本的“魔力”

“区间平均成本”技术是本人在长期看盘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K线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寻找压力与支撑。当然,判断压力、支撑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均线、通道、箱体等。不过,“区间平均成本”技术却有其独特性,若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往往会收到“神奇”的效果。

先说说“区间平均成本”的计算方法:

如上图,下跌区间A的K线数是9根,将均线(只用一根就可以)的参数设置为9,这时区间A的方框右端与均线的交叉处就是区间A的平均成本位置。注意这个位置并不是区间A的几何空间的中间位置(有时会重合),必须通过均线来判断。

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将上图应用的范围扩大一些:

区间A的平均成本Pa就是前一张图中所示的部分,Pa之后产生了下跌区间B,而区间B的平均成本Pb又成为其后反弹的阻力位。Pb之后产生了下跌区间 C,这也是浪型结构中的第5浪,可以看到,区间C的平均成本Pc在随后的反弹中被突破,说明5浪之后趋势发生了变化。但是,突破Pc之后,仍然受到更大下 跌区间D(区间B+区间C)的平均成本Pd的强大阻力,最终未能突破。

我们再看看更大范围的月线图:

上涨区间A(998-6124):这是A股的重要上涨波段,其平均成本在Pa处。由于这个上涨区间(大牛市)非常重要,所以,其平均成本Pa也是一个重 要的位置。虽然,2008年大熊市一度跌破了这个位置,但从其后数年的走势看,Pa一直起着重要的支撑与压力作用,可以说这是2009年之后到现在行情的 “中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跌区间B(6124-1664):这是2008年大熊市的下跌波段,同样也非常重要。其平均成本在Pb位置,可以看到,2009年的反弹最终未能逾越这个位置。

上涨区间C:这是2009年的一波重要反弹,其平均成本在Pc位置。可以看到,09年反弹结束后的下跌在Pc处(与Pa在同一位置)得到重要支撑,产生2010年的一段中期行情。

下跌区间D:这是一段漫长的下跌波段,形成完整的5浪结构,也是一段重要的下跌波段。其平均成本在Pd处(同时与Pa位置接近)。可以看到,2013年的反弹在这个位置遇到较强阻力,能否突破,还很难说。

通过以上对“区间平均成本”技术的分析,不难看出,该技术的实用性还是很强的,很多时候都具有“神奇”的效果,为其它指标所不及。不过,和其它技术指标一样,“区间平均成本”技术也不是万能的,都有它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短周期中使用时,更容易出现不灵的情况。

在使用该技术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频繁地使用同一指标,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失误,所以要重点把握大趋势;

.所选择的上涨或下跌区间应具有明显的单边趋向性;

.尽量同其它指标(如通道、箱体、均线等)相结合;

.重要区间的平均成本未起到支撑或压力作用时,不代表其失去分析意义,比如998-6124上涨区间的平均成本P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