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与追随

 nhql 2017-05-18

培根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同的学问,给予读者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其实,读不同的作者,同样是感受各异。不同的作家其风格、气质不同,读他们的书,仿佛是在拜访和聆听,又像是和他们一起徒步旅行,一起走了一段,边走边聊……走着走着,便受了些影响。



读罗素则沉静,他那种“不带偏见的探索”,和恬静中产生的思考,使读者在宁静和平和中,领会哲人的智慧。


读庄子则飘逸自适;


读潘天寿、吴冠中,则情感热烈、激昂,满目锋芒;



读苏轼则清新、诙谐,凡事觉得有趣。东坡先生爱吃肉,可是他却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原来,他最爱的是清新的竹子,凡是居所庭院,必定有一片竹园。竹园里清雅、可人,他也变得清爽宜人,这种感觉,最终体现在了他的诗文中,让读者也耳目一新。


和孩子一起,则满满都是童趣——倘若生活也是一本大书,那么,孩子定是那本极有趣的书。天真的孩子,把年轻的妈妈们都变成了天赋禀异的诗人和艺术家,忽而柔情,忽而伤感,有时,连酷酷的爸爸也受到了感染,变得童心满满。



读谁,就像谁。我们自然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不过,确实可以在不停的阅读、行走和交谈中,丰富自己的人生——忽而沉静,忽而激昂,忽而诙谐,忽而清新… … 看来,风格还未形成,我们都还未老,还有一颗童真、年轻的心,去追随那些独特而美好的气质。

 

 

 

 

晔华

2016年11月



一花一叶集

小年·读书与追随


  

一花一叶集:个人读书笔记、书评——致敬前辈们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歌颂他们的美德,而是去拜读他们的原著。“知我者,谓我心忧”,在作品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与所忧。

小年:美学笔记,关于美文、佳画,为文、品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