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美院中国画学院本科毕业创作之一(人物篇)

 KobeChao 2017-05-18



5月19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本科毕业创作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正式展出,从本期开始,《爱艺》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壁画”系列,见证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创作中的精心付出,分享中国画学院的毕业班学生将四年的学习成果转化为一幅幅倾心力作。



尽量让学生在自我否定中

找到真正想表达的内容

——访人物画工作室指导老师陈朋、于理


陈 朋

1973年生于广东汕头。籍贯湖北武汉。199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获学士学位。2001年获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素描教学研究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于 理

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专攻中国工笔人物画。2007年赴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大学学习交流,主要研究中国工笔画与现代日本画技法的关联及关于日本画学科教学考察。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周刊:毕业创作的题材一般都是怎么选择?写意和工笔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上有什么区别?

陈朋:都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学生先确定一个构思,然后找相关的资料参考,然后把这些资料整理成初步构图,再和老师商量,老师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学生再逐步完善,上铅笔稿。铅笔稿还要修改,修改完再勾墨线稿,墨线稿定了就可以渲染了。工笔画起稿要花好多时间,要去推敲细节,比如“线条怎么组织”之类的问题。画工笔画的学生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有时候早上画,有时候晚上画,都是根据个人进度安排。写意画的流程也差不太多,就是前期和工笔画不太一样,要灵活一点,因为写意画要做到心里有数,然后一次生成,从制作流程上来说就要少一些,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就要多一些,他们要找很多资料参考,课后还有很多功课要去做,写意画主要是构思,揣摩画面构图、水墨效果等,还要做很多水墨实验。


何泳昭    《“欢乐”时光》

120×110cm    纸本设色


艺术周刊:今年的毕业创作和以前你在读时有没有区别?

陈朋:其实画画来讲,大体上区别不是很大,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绘画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要表现生活、将生活艺术化,只不过题材不同罢了。当代学生的作品反映他们关注的生活,他们自己的想象,体现他们自己精神上的一些追求,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那个时候也一样,也是要画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一些体会。现在年轻人的状态不一样了,他们关注的大多是新媒体之类的,他们成长在多媒体时代、电子时代,所以他们的创作具有这个时代的特征,所以跟我们那时候的作品表征上有一些不同。也有些同学追求古典、新古典的气息,比如陈子君同学画古色古香的广州西关民居,女孩却是现代的女孩,表现出一种对比的碰撞与和谐。


刘欣池    《春雷炸响》

200×110cm    纸本设色


艺术周刊:能介绍一下这届毕业生的创作情况吗?

陈朋:陈慧君同学画西藏人物写意群像,这也是人物画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他们曾去西藏下乡采风,都有体会,都有资料积累。 在一个动物王国,各种动物在他周围自然游走,每个人有不同的体会。有位同学画组画,每个画面都呈现大人跟小孩的关系,有母子的,父子的,这组作品更多的是亲情的表达。来自香港的余志雯同学画香港,香港的街景中,有一辆雪糕车,前面有个大人推着雪糕车,后面有一个小孩拿着雪糕,很有香港特点,具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构思也很不错,不知道完成后会怎样。


陈慧君     《孤独之旅》

97×200cm    纸本水墨


艺术周刊:表现亲情的组画还是挺有意思。

陈朋:这个关注亲情的角度,和过去有点不同了,过去我们的表达会比较直白一点,现在照相更方便成本更低廉,所以日常中,可以设定多个场景,多角度去拍摄,所以在创作中,他的想法就是日常视觉的呈现。

于理:这个组画系列表达了作者对于童年的记忆的种种片段,我建议她打破一般的装裱方式,多个视点组合在一个画面上,通过粉色的温柔色调,加一片云,一颗小树苗贯穿在一起。她以一颗细腻的心灵去感受亲子的关系,表现充满信任和依赖的幸福童年。这幅作品的表达我觉得确实不错,情真意切、容易引起心灵的共鸣。


马丽茹    《肩上的童年系列》

140×190cm    纸本设色


艺术周刊:广州美院中国人物画的教学特色是什么?

于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教学采取的是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模式。临摹是继承传统的手段,通过对中国画古典绘画临本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除了古典技法的掌握、同时对于外延的具有正统东方文化血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写生是一座发展的桥梁,尤其是人物画方面,通过观察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把之前学到西方的的造型基础、色彩规律嫁接到中国画里,包括运用发展中的现代材料工具来表现对象,实现所谓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创作属于艺术创造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现实生活的面很广,也包括心灵感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发挥出来,展现艺术方面的造诣和综合能力。据我所知在国内的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画专业基本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我从事工笔画教学十几年了,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说到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工笔人物画教学方面,我主张在古典技法研究方面做得更加极致一点,为的是在本科教学打好扎实的中国画基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现在常说的文化中的“中国精神”,为的是中国画的自身创新打好基础。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在这方面投入也比较多,我觉得应该算是特色吧。


邓路晖     《童年》

160×120cm    纸本设色


艺术周刊:指导老师如何引导同学们打开创作思路,克服创作遇到的困难?

于理:的确会有部分学生到毕业创作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画什么,或者是这也想画那也想画。我想可能即便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也会有各自的生活,各自关注的问题,只不过有的人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办法是尽量引导他们先构思一些方案,然后做单项选择。有时候我也会帮他们拿个主意。一般来说,我不会一开始过多干涉,尽量让他们在自我否定中找到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我相信大部分美院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创作中的确会遇到各种困难,大部分是制作技术层面的,我尽量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建议解决。


郑可    《子时月》

110×110cm    纸本设色


陈梦榕    《潮》

120×120cm    纸本水墨


李均瀚    《深世》

180×110cm    纸本设色


潘冠霖    《戏梦三国》

210×135cm    纸本设色


林山珊    《遇见另一个你》

150×110cm    纸本设色


陈子君    《庭院深深》

238×100cm    纸本设色    



李梦珂    《念·华》

180×97cm    纸本水墨


余志雯    《尖沙咀码头的记忆》

188×106cm    纸本设色



柯冠华    《0.36秒,我们所见到的》

200x150cm    纸本水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