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二期)12.5.2

 小精灵故事 2017-05-19

12.5.2痉病收尾VS湿病开篇

那刚刚讲到一种比较别种的痉病,那如果你不要讲到太严重的话,如果是感冒的时候觉得抽紧的时候噢,抽紧的感觉如果是在旁边的话,那也算是少阳的哦。

那还有刚刚有提到那个破伤风的痉病的话,他以主证来讲,那个人通常会牙关会咬紧得很厉害,所以看起来会很像张仲景的在痉病里头谈的大承气汤证的那个症状,可是到近代呢,我们看到不太会先启用大承气汤了,因为破伤风的痉病的特效药是蝉衣酒哦,民国初年的时候,余无言推荐傅青主方的这个蝉衣酒。

可是蝉衣酒是一直都有的江湖偏方哦,也不是傅青主发明的方,那怎么用呢,那知了壳5钱,打成很细很细的粉,然后用300cc的黄酒,只要煮到那个酒微微滚几滚就可以了,然后就一口气全部喝掉,那那个破伤风痉病的患者就会身上出一层黏黏的汗,然后痉病就退了,等到退了之后,你再来问他,多少天没大便了,那再决定是不是有大承气汤证,再用大承气汤还来得及啊,所以,破伤风的治法的话先用蝉衣酒再来决定用不用大承气汤,是一个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的比较好用的做法。

那至于说霍乱的抽筋的话,前面霍乱治法的时候已经讲了,哦,那如果是那种霍乱抽筋的话,临时止那个抽筋,你用我们前面讲的那个鸡屎白散,也是可以的,哦,就是这一路也是讲过的。

痉病VS发汗VS风病VS疮家(桂林本12-2712-2812-29条)

12.27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那这个各种各样的痉病,稍微提到一下,我们现在又回归到张仲景说的这种痉病了,那1227条,张仲景说,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他说因为当一个人太阳,得太阳病的话,汗流掉太多的话,就有可能造成痉病了,那我当年讲到说这样一个路数呢,很像是张仲景说太阳病传阳明病的那个过程,对不对,这是一个讲法,但是太阳传阳明都是在三阳的区域,这是一个标准的传法,那你说太阳病发汗太多的人有没有可能落到那一种太阳少阴之间的病呢,那也有可能哦,所以虽然张仲景在那边提示说某几种体质的人会很容易得痉病,但是出现了这种体质的时候,不见得是要用什么葛根汤,瓜蒌桂枝汤哦,比如说,太阳病,发汗太多,乃至于这个人漏汗不止,那这个我们通常是什么汤证,是桂枝加附子汤证,对不对,那桂枝加附子汤证的主证,<太阳篇>有写哦,是“小便不利,四肢微急”,其实那个人已经干得手脚有点缩了,所以并不是说手脚一开始缩就是痉病,并不是说一定就要用到这个篇章里的药哦,就是说本身太阳发汗过度有一些状况的话,那个时候有坏病,那一些好用的方子就先用了。

那我想,张仲景在讨论这个痉病的形成的时候,有几个体质是张仲景会特别强调会容易得痉病的,比如说刚生完孩子的妇人,是张仲景认为很容易得痉病的,因为是特别的血虚,当然还有金疮失血,就是当你受了伤流了很多血,那这样会容易得痉病,不过如果是金疮的话也不知道是不是破伤风造成的,那个时代也分不出来了,那还有后面有讲到的什么疮家,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长疮,那这个人要化脓啊,也是会要损耗很多血液的哦,所以,这些这些体质是张仲景认为的痉病高危险群,那我们就顺着这个逻辑看一眼吧。

12.28  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他后面是讲说,风病,这个外感风邪这个患者呢,他说,“下之则痉”,这个风邪在表呢,你用下法,其实也打不掉这个邪气,相反,让这个人拉了肚子,伤了津液,就容易抽抽慉了,他说“复发汗,必拘急”,那如果你下之后还嫌不够,那用了发汗法的话呢,那发汗有没有让人干掉啊,那也会手脚都僵硬变紧哦,就是不一定是真的痉病拉,但是,手脚抽紧这个状况是常常有的。

12.29  疮家,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那接下来1229条,他就讲另外一个路数哦,说是,疮家,不可发汗,汗出则痉。这个我们在讲伤寒论的不可汗就已经讲过了,这个《伤寒论》里头有讲到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他说如果是一个常常长脓疮的人哦,已经是血虚有热了,那你再发汗的话,会有这样子的危险,那这也是以前讲过的条文了。

痉病的标准症状(桂林本12-3012-31条)

12.30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则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脉长大者,为欲解;其脉如故,及伏弦者,为未解。

那接下来呢,这个桂林本1230条哦,就是在讲一个标准的痉病的患者是什么样子,那这个我们也是这样子大约看过去,认识一下这个症状就好了,那这个如果同学看讲义就会发现,很讨厌,桂林本这一条在讲义里头啊,是拆得乱七八糟,就是宋本的痉湿暍篇呢,是这样子断,那《金匮要略》是那样子断哦,就是断得很难以解释,这个问题就会出现。,

那么我们这一条,我们先看桂林本了,同学就讲义跟桂林本参看着看啦,那首先这个病人呢,身热足寒,那这个人身上在发烧,可是脚是冷的,那你要说一个痉病的病人,保证手脚是冰冷的吗,那也不见得,这只是在讲说,当一个人处在大承气汤证得时候,《阳明篇》有讲过,大承气汤证的人,他有的时候这个热都收在这个消化道里头,反而外面不显得很热,对不对,外面给你看到很热的是调胃承气汤证,大承气汤的这个热可能是缩进去的,所以他有可能热闷在里面,反而手脚不是很热的状态。

那至于葛根汤证的话,是因为当一个人体表的筋络不通的时候哦,这个气也很难运到末梢,所以也有可能手脚并不会那么热,所以这边只是在说,我觉得临床的意义来讲,他只是在说明哦,有可能这个痉病的病人手脚并没有什么高烧的,而颈项强急,这个脖子哦,会觉得特别的僵硬,而恶寒,恶寒是感冒的标准症状啦。

他说,“时头热,面赤目赤”,那这个感冒当然是会发烧,可是会特别让人觉得脸红红,眼睛有红丝,头部发热,那这个从前我们在讲《太阳篇》的时候就有讲到,感冒容易有这个头部的这个热或者发炎的这个症状的,通常是什么证,葛根证,对不对,葛根汤或者是葛根芩连汤,所以,以这样的书写方式,张仲景就是以一个感冒的基准在这边观察痉病哦,一直在把《伤寒论》的一些类似的东西套用过来。然后他说,“独头动摇”哦,就只是这个头啊,会特别的歪掉,这个头好像是往那边扯歪一样,而卒口噤,忽然之间呢,嘴巴就咬紧了牙关,打不开了。而背反张,这个张就是拉扯哦,背向后面反过来拉扯,当然不能说反过来,反这个汉字本身就是挺胸的意思了哦,所以他说这个人往后面扯的紧紧的,那这样就叫痉病了。

基本上这样的描述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后面呢,就有一点讨厌了,他说“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则恶寒甚”,对不起哦,这一段到底跟痉病有什么关系,历代注家写疯掉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张仲景这边呢,很明显的,是以“干”这个病因来说痉病的,不是以“湿”在谈的,可是这个地方他在写的这四句话哦,其实比较会是在风湿病会讲的东西,因为风湿病呢,他讲到发风湿,汗啦一定不可以大汗,他说如果你发风湿病是出大汗的话,他会把风气发掉,把湿气还留在里面,风气可以快快发,可是湿气要慢慢发,就是这是风湿病的讲法。

所以如果你发了汗之后呢,他说寒跟湿气还在这边呢,那表又被你发虚了,那这个人会更加的怕冷,所以这个寒湿相得,我现在也不敢讲体质啦,可能是说发了汗这个人表会更虚,更怕冷,这么说啦,那么这样的讲法你认为张仲景是在告诉我们痉病不可发汗吗,那也不是,因为张仲景一开始认为痉病的来路是感冒,你要把那个邪气发掉才有办法医对不对,瓜蒌桂枝汤也好葛根汤也好,都是可以发汗的药,所以只能说他在讲说可能这个病人哦,已经表面那么干了,你再发那个汗之后他一定是防卫身体表面那一层水气更少了,所以他的身体反应可能是更不舒服的,就姑且这么放着好了哦。因为这一条针对痉病来讲哦,临床意义在哪里我们不是很清楚。

然后呢,他又说发“其汗已,其脉如蛇”,那这个到其脉如蛇这边哦,断句就是各种版本都有拉,首先是有一派的注家认为其脉如蛇是一个还算正常的描述,甚至呢,张仲景在谈论痉病的时候到底有没有牵涉到湿气这件事情呢,都还必须要重新洗牌,也就是我们在张仲景有意识的描述里面是看到张仲景认为痉病是因为人太干造成的,可是有一些医家他在观察痉病的时候会说,比如说现代西方医学说的脑膜炎哦,这个人脑部充血哦,那用中医的话就是热啊都呆在头部下不来,这样的问题,那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你说他的那个僵硬的后脑勺哦,真的是太干吗,其实也不见得,有的中医从病机学来说的话,认为这个后脑勺太湿也有可能造成脑部充血的这个脑炎,所以,甚至这个桂枝汤或者葛根汤什么的到底是在润这个筋络还是在去这个湿气哦,这两个面向的讲法都有人在说。

有人在说,这个地方湿气拿掉了这个脑才能松下来,是有这样的论点存在,为什么这里要讲这个呢,是因为他后面有讲说《金匮要略》后面讲说“暴腹胀大”,说这个人的肚子突然胀大了,人就会好,那这个肚子突然胀大哦,某一些人开药,他就会认为说好像开到这个后脑勺没这么僵了之后呢,这个原来呆在后脑勺的湿气就掉回肚子里面了,所以肚子忽然就胀起来了,也是这样痉病反而就好了,就是有人在临床观察是这样子,认为人的湿气有所转移,就像有些人得痉病也是要抽脊椎液的,所以说跟湿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那另外就是,他的这个“发汗其脉如蛇”,如果有些注家是以湿气立论的话,会说,一个人的脉,照理说是直条的,如蛇的意思就是这个人的脉有哪里过不去,所以挤歪了一下,或者被扯歪了一下,那会挤歪或者扯歪的脉象通常都是脾胃的湿气很重很重的时候,压到这个脉过不去的时候,才会出现这个脉象的,所以,偶尔会有一些医家会在临床上面把到这个其脉如蛇的状况,那都是说这个人太湿造成的,当然我们可以说人的身体水也只是一个分部的问题哦,有的时候有哪里太干就会有哪里太湿,所以我们也不能说痉病一定没有湿气的问题,但是基本上这些说法,我本人也觉得可信度很低,就是主要是张仲景这句话写坏了,所以这些注家在那边疯狂想办法,在那边帮他合理化。

而我们的那个《金匮要略》的版本是断开的,其脉如蛇之后呢,下一段是暴腹胀大,对不对,所以他就说发了这个汗之后呢,其脉如蛇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也有人说会不会这两条其实是要连在一起的,他说如果你把《金匮要略》这两条连在一起,他说,其脉如蛇或者是把后面的那个别的版本也加进去,就是其脉浛汵或者沧沧,这个“汵汵”是什么,“汵汵”是水里面混着泥巴搅动起来不爽快的感觉,所以我不晓得这个汵汵是不是今天台湾话说的这个guoguo这个东西,就是他的脉是湿嗒嗒的,然后呢,湿嗒嗒的说,如同什么呢,如同蛇吃饱了肚子胀大一样,就是说这里不是说人的肚子胀大,是脉好像蛇的肚子,就是古时候的人都知道蛇吞了鸡蛋是什么样子的,就是这个脉肥起来了,那这个人就是病人病要好了,那这个说法有没有意义呢,其实是有意义的,就是硬把他连起来呢,就是这个脉呢,因为痉病的这个脉就是干涩绷紧的,那如果这个人的身体润回来了,他的脉就会把起来啊,湿绵绵的guoguo的,然后呢,那个脉会变得比较宽,比较扎实,那有这种脉像出来就代表这个人的痉病要好了,这倒是临床上的正确,所以呢,有一部分的注家就认为说这个金匮这两条是连在一起看,把那个肚子变大说成是脉,象是蛇的肚子变大,比较合乎临床的实际,有这样的说法,那当然我们桂林本就根本没有这个问题,桂林本就说“其脉如蛇,暴脉长大者,为欲解”,就说那个脉突然之间好像宽了松了,那就是要好了,那这样讲也是对的。

那他说,如果这个脉象没有变,或者说这个脉象是浮弦的,就是沉下去勒得更紧的话,那就是还没有好,如果是读宋本伤寒跟金匮哦,看到这个浮弦会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就是因为我们桂林本哦,它多了一个厥阴痉病的治法,所以那个脉是对得上去,就是如果陷入阴证了哦,有可能是厥阴的痉病,那那个脉是浮弦的,那就姑且知道一下,讲起来是一个很不舒服的条文。

12.31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那么1231条,这个就比较是痉病的标准脉了,他说,“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那么古时候这个如这个字哦,都是通这个而且的而,所以他写紧如弦,我们在语气上面就当他是紧而弦就好,并不是说紧得跟一条弦一样,是说他是又紧又弦的脉,那么我们说这个葛根汤的脉证,就是太阳传阳明那个太阳的浮脉上下勒成直直的一条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要传阳明了,那就是这个脉哦。所以痉病的标准脉上中下3部脉都是连成一整条的,那这个绞紧的脉这样子没有问题,那这是标准脉。

VS痉病(桂林本12-32条)

12.32  痉病,有灸疮者,难治。

那接下来呢,1232条,张仲景说,痉病有灸疮者,难治。那么如果一个人呢是常常火灸的话,身上有很多灸疮的话,那么他的体质可能偏燥热一点,所以治痉病的时候会比较难,就是一般的看法哦,可是这个我就觉得以张仲景的写作模式,同学你也晓得,如果你在网络上看到倪海夏的文章或者彭益峻的文章,一定顺便骂一个假想敌,对不对,就是西医很混账,或者什么的,医生写作通常都有顺便骂人的习惯,那么张仲景的这个写作模式,常常会说那个人什么被误下啦或者怎么样,反正就是骂外面其他医生医得不好,所以我觉得这一条如果你还原成张仲景的时空环境的话,他比较像是有一个病人被送来了,那个病人是得痉病,然后张仲景要给他医痉病就发现,哎呀,怎么全身上下那么多灸的疮,那治你这个痉病已经是干燥的病了,你还上下灸那么多疮,你叫我怎么搞,然后就是这个我不知道怎么搞,你自己搞吧,你弄坏的,你自己来收摊,就是比较像这种调调的语气,所以我比较认为这条来讲张仲景说哦,人得了痉病,然后就不知给什么庸医灸了一轮,然后再送过来,那他看到已经是身上伤痕累累了哦,就觉得说,已经痉病了还要制造火逆,那真是乱七八糟,就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子搞了,再送过来。我觉得以一个写作的文脉来讲,可能会比较有这个调调在那里。那至于说如果我们平常在家里面有做灸的人,其实不见得会影响之后会不会得痉病的问题哦,这个很多穴道灸的时候还蛮补的嘛哦,不一定会让人干掉的。

那这个病因跟来路跟脉象的部分我们都姑且顺过一遍了,那剩下就是很单纯的几个方跟证了哦。

栝楼桂枝汤VS痉病(桂林本12-33条)

12.33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儿儿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1233呢,在讲这个栝楼桂枝汤,结构呢,非常单纯,就是桂枝汤里面加二两的栝楼根,那么他说症状呢,“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那么这个人是身体僵硬了,你说,这个汤证是一定要向后面扯直吗,那也不一定,栝楼桂枝汤啊,他的主证可以很松,就是在桂枝汤大约的框架里面,你身体那里的肌肉紧都可以跟栝楼桂枝汤有一个联署的关系。

那当然呢,这一篇张仲景要定义这个刚痉柔痉这个问题对不对,所以如果你要开瓜蒌桂枝汤的话,至少这个人必须是要流得出汗的,如果流不出汗那就要葛根汤算起了,对不对,那我们都知道瓜蒌根这味药其实本身就有一些白虎汤的效果,就是可以润胃的。

那么瓜蒌根跟葛根相比他的差别在哪里呢,就是葛根把这个水汽抓起来是疏布到皮表、体表的经络的,可是瓜蒌根抓的这个水汽是润在这个消化轴的,对不对,那么,润在消化轴的跟输布到皮表的,他的差别是哪里呢,就是当一个人是消化轴这边的干的话,那我们说脾胃干人的肌肉也会因为干而缩,所以一样会有痉病,那一个是里面干,一个是经络干,所以张仲景会特别提到说“脉反沉迟”,因为必须是病在里面,里面缺水那里面走不动,那个脉缩在里面,那这个时候是可以用瓜蒌的,那如果脉浮出来了,那通常是用葛根了哦,那这种情况下就开瓜蒌桂枝汤,而我们因为知道瓜蒌的调调,所以呢,通常也会看看这个人有没有一些副证,以经方来讲的话,通常开瓜蒌根的话都会口渴,对不对,所以他很口渴,又有汗,这些副证也都俱全了,那开这个方就比较有效。

我们再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今天不得痉病的话,什么情况下用瓜蒌桂枝汤啊,那就是我们一般大人感冒得桂枝汤证,不怎么口渴的啦,可是家里有时候小孩得桂枝汤证他是嘴巴很干的,就是火气大的小孩,那这样子的话,桂枝汤证又口渴的话,你就可以开瓜蒌桂枝汤哦,这是家常的用法,那么,而且瓜蒌桂枝汤本身就有治疗白虎汤证,所以小朋友发烧口渴的话,有的时候可以用瓜蒌桂枝汤,本身就有退烧的效果。

那我刚刚讲到瓜蒌桂枝汤证哦,其实不一定是整个人都僵硬起来,老实说这个葛根这个药是有位置的指向性,对不对,一定是后颈到后背这一块,葛根特别有作用的,但是瓜蒌根只是润中间的话就没有了,所以大陆的刘渡舟医案就曾经遇到一个病人是,如果用西医来讲的话,他那个病叫肌肉萎缩病,那这个肌肉萎缩的患者是什么样子呢,是这个人的手臂啊就是紧紧贴住躯干,掰不开,就是他抬手臂抬不起来,就是这样子整个人缩在那边,他就说这个患者肌肉僵硬,那就找找有没有可以开的药拉,就发现这个人嘴巴是渴的,舌头是红的,舌苔是不全的,那这样子当然是又干又热的体质拉,那这种情况之下他就开瓜蒌桂枝汤,慢慢喝着也医好了哦,那这样的状态,那所以呢,如果是有汗的那种向后僵直,你就把他的脉,是沉实浮,如果这个人他的脉是浮起来,那也可以开葛根汤,瓜蒌桂枝汤加葛根这样也可以的。

那相对的,如果是葛根汤证你觉得他没有汗,他是表证没有汗,可是脉又不够浮,那你想他可能里面也很干,那就葛根汤里面加一点瓜蒌(根),我刚一开始就讲几个向度来讲的话,以这个向度来讲的话以这个向度可以这样加减,以那个向度可以那样加减哦,一个是桂麻的加减,一个是瓜蒌(根)葛根的加减的问题哦,那就这样子很灵活的运用的几个方子,就可以了。

然后呢,刚刚我讲到说《黄帝内经》讲痉病,一直有提到湿气的问题,那么到底这个痉病跟比如这个瓜蒌桂枝汤证哦,跟湿气有没有关系哦,我觉得,因为首先是我们今天台湾得脑膜炎的就已经很少了,民国50几年的时候是大流行过,所以我们小学的时候课本都还叫,什么日本脑炎什么蚊子传染,什么要杀蚊子,对不对?但是现在的话,台湾一年得脑炎的也没有十几个了,而且还都是小孩跟老人,就是现在不是很红的病,医案也是少。

那么如果我没有记错,是有这样一个讲闲话的故事,就是说当年哦,研究经方有一个人很有名哦,应该图书馆有他的书,他叫做许洪源许洪源他有一间诊所,然后王易之跟马光亚都在那边看诊,有一天好像是,应该是马光亚收到一个病人,一个小孩子,就是这个瓜蒌桂枝汤证,就是在发抽了,然后呢,那个小孩子的爸爸,自己也是在家里面读中医的阿宅族,所以呢就跟马光亚说,我这个孩子是慢脾风,就是脾啊,不会运化的这种惊风,所以你一定要开白术附子剂,马光亚说这是桂枝加瓜蒌证啊,这怎么会开白术附子呢,那那个病人的爸爸就跟他僵持不下,就杠上了。

那马光亚呢,就觉得自己也懂一点的病人实在是很讨厌的哦,那没办法啦,只好就跑来找王义之,说病人这样子搞我怎么办,那王义之看到那个病人这么狠巴巴的,也不敢说什么,就算了,他们就什么方都没开,所以这个不接就算了。结果后来过了几天,那个小孩的爸爸,又带他太太来看病,那小孩跟着,小孩已经没事了,他们就说,诶,这个爸爸这么狠,还有医生肯收留他,就怎么医好的,后来就问,他说另外找了一个台北哦,某某八十几岁的老医生。然后开的一帖汤给他医好了,那开的是什么呢,是桂枝加白术汤,那这个王义之听到觉得会不会是他也一定要逼人家,开治慢脾风的药,然后就只好鬼混鬼混,本来是要开桂枝加瓜蒌或者葛根的哦,但是,因为你这么坚持那就姑且开白术顶顶看啦,病有转我再转,反正也是骗过你,那就开了白术也好了。所以就是这样一个不三不四的故事,所有的病因都不是很完整的,这样不三不四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也让人看到说,原来要开瓜蒌的那开了白术,也好了,会不会这样,所谓的那里水气少,也关系到那里的水没有办法运化,之类的问题,所以这也只能说是悬案了。

葛根汤VS刚痉(桂林本12-34条)

12.34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那我们再看下一条好了,这悬案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临床意义的,那这个1234呢,他说,“太阳病,无汗”,那一开始就说无汗,我们就知道,可能要开麻黄剂了,那么“小便反少”,一般来讲,人流不出汗啊,怎么也会有一点小便,可是连小便都没有了,代表这个人真的很干了,而他“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就是开始好像有什么东西往上顶了,那这个气上冲胸哦,比较不是病人本身感觉到的,那像有一些病,比如说奔豚,它有东西顶上来,那是病人自己觉得的,外面的人都说你是幻觉,对不对?外面的人看不到奔豚这个东西的,但是相反的,这一条的气上冲胸,比较是病人不觉得本身有什么东西往上冲,是医生看病人一直这样子,抽起来,所以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往上面打一拳一样,因为病人本身都已经口噤不得语了,所以不会讲话了,哦,是外部观察到的,好像是什么东西在顶他的胸口一样,总之就是这样往后面要翻了。那么欲做刚痉者,就是不见得已经到最严重,但是已经开始有这些顶起来的症状了,那么我不敢说所有的痉病都一定葛根汤能包医哦,但是以太阳病的传变哦,这个过程的话,葛根汤是很适当的,那用了葛根汤的话,后脑勺就会松开,那就好了。当然我也说今天开葛根剂的话,葛根不妨放重一点。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VS痉病(厥阴)(桂林本12-35条)

12.35  痉病,手足厥冷,发热间作,唇青目陷,脉沉弦者,风邪入厥阴也,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主之。

那接下来1235条呢,就是桂林本独有的,一个厥阴痉病的条文,一开始就讲这个人手脚冰冷,那我们瓜蒌桂枝汤、葛根汤的人手脚都不大会冰冷,承气汤也不会哦,我刚才讲到说顶多是不很热,但是不一定会冰冷,那这个人如果手脚冰冷的话,你就想,诶,他可能是阴证的体质,然后他的发烧是什么,烧一烧就不烧,烧一烧烧又不烧,那这个不是少阳就是厥阴了,对不对,这两经的病感冒都是突然烧一下,突然烧一下这种状况。然后呢,“唇青目陷”,那嘴唇发青眼睛凹陷,那就知道,比较像是厥阴病的调子了,而脉是又沉又弦,厥阴的脉,那张仲景就桂林本就写到,风邪入厥阴,那厥阴的基本打法,就是桂枝当归汤结构,是不是,那把风邪驱除来的话,人参干姜再加一加啊,这个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干姜生姜同用,就是以驱风邪为主的一个做法。

那么这个桂枝当归汤哦,本身在这个主证框架里面来讲,哦,不是桂枝当归汤,他说桂枝加附子细辛干姜人参汤,在这个主证框架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或者你可以问哦,因为桂林本是后出的本子吗,那么在桂林本出现之前,有没有人遇到过这个病呢,有,也就是过去使用经方的医者其实这个阴证的厥阴风邪的这个抽慉的病是遇到过的,那历代的医家怎么开药啊,我觉得历代的医家都很聪明哦,就是不严重的时候呢,是用小建中汤,那变成很严重的时候,用当归四逆汤,所以路数还是一样的,就是大家其实也看得出来历代医家如果学习经方久了,那看到这个调调的病都会认得出这个关系到肝或者关系到厥阴哦,这个调子是抓得出来的,所以没有差别很大。

承气汤VS痉病(阳明)(桂林本12-3612-37条)

12.36  痉病,本属太阳,若发热,汗出,脉弦而实者,转属阳明也,宜承气辈与之。

那接下来,1236条,也是桂林本独有的条文,那这一条也是蛮实在的一条,他说“痉病本属太阳”,就是痉病本来是太阳病,那他说如果发烧又出汗,那这个发烧又出汗不是太阳病的有汗无汗,而是变阳明病出大汗了,而脉是弦而实,勒成一条的脉都把得到底的,那这个就是阳明腑实的大承气汤证了,他说,“宜承气辈与之”,适合给的是承气汤类的药,那我觉得,这句话也讲得很厚道,因为并不是痉病绝对要用大承气汤,有的时候呢,只要是能够泻掉那个阳明的腑热就好了。

12.37  痉病,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必介齿,宜大承气汤。

这个下面的1237条,是标准的大承气汤证哦,他是很清楚的胸满口噤,就是整个胸口都翘起来,然后嘴巴牙关咬得不能讲话,卧不著席,卧不著席就是这个人已经抽到了,不可能躺平了,他的身体已经姿势已经变得没有办法躺平了,那他脚挛急,小腿也变得抽筋,而且他讲到,必介齿,就是牙齿咬到能听到那个磨牙的声的状态,那这个时候就是大承气汤下去没有错了,那没有到这么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不用到大承气汤。

那么你说这样子的痉病用大承气汤,是要打下他的燥屎来救他的这个阴吗,不完全是哦,这个大承气汤证哦,固然是有燥屎用比较准确,可是没有燥屎也是可以用的,比如我们如果讲到今天的脑炎之类的病哦,有的时候这个病人得了脑炎,不一定是先给你看到痉病哦,可能是人格有一些异常,就是精神上面有一些反应变得很奇怪,就是先在精神状况有一些变异,那这个时候不见得立刻就会变得抽慉那个痉病,也就是脑炎有很多花样。

那么民国初年的那个曹颖甫哦,他的女儿曾经得过类似这样的病,那他讲这个故事就是这样说的,他的女儿啊,一开始的时候,头痛,想吐的吴茱萸汤证,那吃了吴茱萸汤没好,可是接下来他又发现他的女儿那个反应变得很奇怪,说是继续的头痛,然后嘴巴非常干热,口燥,而看到有光亮的东西呢,或者是火光什么的就会特别的讨厌。那他看到他女儿,怕见到光跟热的东西的反应,就想到说这个时候就要开大承气汤,那用了大承气汤,他的女儿就治好了,那曹颖甫结论就说,西医说的这个脑膜炎啊,如果要我来说的话,就是这个人阳明有腑热啊上冲,这个热气在这个无形的身体里面上冲,脑子就开始越来越有火邪的,那人的这个精神反应就有不对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先泻阳明的腑热,就可以救到这个东西,那你要等到痉病才来用的话,就有点太慢了,你想想看,我们经方派的医者对于人的这个发狂的记录,其中就是淤血吗,对不对,另外就是大便不通,有这个阳明病的热冲上去,人会神智不清,谵语啊,对不对。

所以,曹颖甫就以这个阳明有腑热的时候,其实脑子就已经受影响了,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呢,就可以用承气汤了,并不一定要等到有燥屎。那如果呢,如果这个同学用大承气汤,不安心的话,那你要用一点滋润的药,随便加哦,这个石斛,生地跟竹叶麦冬自己加味就好了哦,那我们桂林本是说,宜大承气汤,讲的是比较笃定的,但是呢,金匮的版本,就是“可与大承气汤”,这个“可与”就是或许是大承气汤或许是类似的别的汤哦,还有一点商榷的余地。

像痉病这个东西呢,在今天我们可能会比较单纯的看待这个病人,就是他发烧高烧啊,然后病变,就是我们今天常识的框架是蛮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的,可是呢,因为痉病包含了阳明病的大承气汤证,所以大承气汤有的时候会谵语的,对不对,那谵语的话有的时候就是这个人仿佛还有一点清醒着,他在跟谁讲话你搞不清楚,对不对,所以当初这个广东四大金刚,里面那黎庇留啊,黎小剂,他也遇到一个患者,就是八九岁的小女孩啊,得这个承气汤的痉病,结果他去到人家家中,看到这个场面,他也呆掉了,因为那个家里面整个的场景是正在驱魔大会,就是小女孩突然讲一些大家听不懂的话,然后反应非常的奇怪,他们以为这个小孩着魔了,看到了这个房间里面小孩头上是罩着一个渔网,然后大人拿着菜刀在那边镪镪敲打,就是在驱邪,他看看他讲说,这个不是着魔,这个是大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的痉病哦,那吃药就会好,那果然吃药就好了,当年有这个脑部的变异哦,病起来的花样,可能会让一般人觉得很吃惊哦,不会把它当成是生病,觉得这个人的人格变得很奇怪了。

那么,痉病我们就姑且讲到这边就收摊了哦,那这几个方子认识一下就好了。

湿病(痛风、风湿)VS伤寒六经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讲湿病,湿病呢,我们先看桂林本的519条,因为桂林本前面的这个条文是伤寒跟金匮都没有的,那我们先来看桂林本。

那我们在学这个湿病的时候呢,有几件事情就需要先晓得一下,首先呢,就是处理湿病可以用到的方剂的幅度是非常的广的,《太阳篇》的什么麻黄汤桂枝汤什么葛根青龙什么的都可以治到湿病,《少阴篇》的真武附子也可以,太阴的四逆理中也可以厥阴的当归四逆也可以,就是可以治得到湿病的方子其实已经散布在整个《伤寒论》里面了。那么,我们在学习这个《湿病篇》的时候呢,就要看一看这个病呢,它的特征比较像是那个汤证,就好像是湿病,同样是风湿类的病,它会有一些稍微特征的不同,而这个稍微的不同呢,可能挂到的汤剂非常多。

那如果我们要讲比较是关系到风湿类的话,说起来也是胡掉的,怎么讲呢,就是张仲景有另外一个篇章是历节,历节比较是针对痛风这件事情的,可是呢,你在发痛风的时候,有的时候,看一看主证啊,用张仲景治风湿的药会有效,那有的时候张仲景的风湿呢你用历节的药会有效,所以痛风跟风湿又有方子可以借来借去,所以这一块的病,就是痛风风湿借来借去,然后呢跟这个伤寒六经传变的方又可以借来借去,而湿病里面你真的要说的可以借的话,连这个黄汗跟水饮的方都可以借,就像这个黄汗病有这个什么桂枝加黄芪汤,对不对,那你说桂枝加黄芪汤拿来治湿病有没有用,有的时候有用,就是人之所以容易受湿,往往是一个他的皮肤腠理不固,也就是这个人表虚,那么表虚的人特别容易受湿,那那种体质的人哦,比较标准的版本就是,一吹到风就会觉得特别讨厌,那这种人的湿病你反而要用黄芪剂,桂枝黄芪之类的东西来实他的表,才能把湿气推出来,把这个黄芪先补在里面,你不把黄芪先补在里面,那湿气推出去它又回来,没有用,所以这个时候偏到黄芪剂。

那么另外还有几个药物结构,比如说张仲景在治湿的时候常常会用到术附,同用,就是白术跟附子放在一起用,或者单独使用白术,或者单独使用附子,那或者是麻黄跟白术一起用,那你在看这些就会发现张仲景很细部的在拆解这个湿病所在的层次。

就好比说,湿病有一个方叫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薏仁甘草,那这个麻杏薏甘汤你说是那一层的湿气啊,你说真的到了骨节酸痛的风湿哦,用麻杏薏甘汤好像不太对,那什么时候用麻杏薏甘汤,就是我今天呢,好像出了大汗然后洗完冷水澡,然后肉就开始发酸,那这个时候好像麻杏薏甘汤就比较有效,就是这个风湿进来以后,它所在病的层次跟它的新旧,就是有位置上的深浅,也有这个病,刚生病的,或者是粘在里面变老病了,时间上面的向度,空间的向度都会影响到张仲景用方用药的一些差异跟加减。

所以,我说在学《湿病篇》的时候哦,比较好玩的是它的整个用药的可能性非常的广,然后呢,就是非常立体的让人去想,这个方要怎么开,那至于说开错了呢,其实也没什么关系只要换一些药就好了,因为《湿病篇》的药,没有说很吃得坏人的,有几个方子有一点点副作用,事先跟大家讲一下就好了。

所以,我觉得治风湿你可以当作是治起来很好玩,然后呢,开来开去也很长医术的一个篇章啊,练习治风湿又可以让人什么加减进退练得更好,所以这个篇章是让我觉得很美味的篇章,不过话说回来,讲这个话总是觉得有一点想得太天真,因为我也有听说过什么,从小是风湿病的都要快不能上学了,几乎是半残废的这样度过青少年,这样的患者也是有的啊,那像这么可怜的风湿病患者,我们在学《伤寒论》湿病的时候讲得那么轻松哦,好像也是很残忍,不知民间疾苦的感觉。可是,我也不晓得我觉得以经方治疗风湿类的疾病,我觉得效果是很好的,基本上是很好的,那总是有办法吧。

胡希恕教授疾呼——风湿病勿火疗!

这个那相反的在处理这种风湿类的病的时候,好像是大陆的胡希恕教授哦,他特地举证,你知道,通常大陆那边像刘渡舟教授或者胡希恕郝万山教授对西医那边都是很客气的,可是胡希恕在这个事情上面就很用力的讲过,就说什么,这个风湿病啊,张仲景有说不可以用外,火疗法,就是外面如果加热的话反而把那个邪气逼进去,更不会好,那他就说,我呢,就有去收集西医治风湿用什么电疗法案例,我收集了50个,这50个案例没有一个有医好的啦,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发飙哦,可能在这种事情上面以他的用药经验还是经方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那么今天是讲不到这个风湿,所以我们就先来讲刚刚受湿是什么状态,那故事的一开始来讲,我让助教换一下带子再来讲好不好。

湿病始得VS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VS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桂林本5-195-20条)

5.19】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

5.20】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桂林本的这个湿病篇,519条是讲说如果你刚刚被湿气侵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而他把这个感觉分成上半身跟下半身,这个人在刚刚受湿的时候呢,他可能是湿气攻击你的上半身跟下半身,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地方可以走哦,所以这两条先以上下来分,而无论是说上还是说下呢,他说的都不是那种慢性的风湿病,而是你刚刚受到湿气的时候可以这样处理,所以这个如果你遇到的是老病患的话,这种条文就没有什么用。

可是相反的,因为我们是台湾人,所以几乎是天天都在受湿的,所以你就会觉得这条文很像,哦,就是你平常过日子就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就说,“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行,按法诊治,勿失纪纲”,他说湿这个东西进来你的身体呢,这里那里到处都会钻的,而且是随邪变化,看你身体那里有不对了就往那里去,那各种症状都不一样,但是基本上你要知道是湿气造成的,不要乱了套,这样子就好了。

那么他说如果是湿气在上,他说人如果是上半身容易被湿气侵袭的话,通常是中于雾露,就是是湿的空气,打在身上造成的,比如像是如果是住在阳明山的人,就会说,他开个窗啊,云雾都会飘进来,那么云雾这样子飘进来,你也晓得,有的人会中标有的人不会,就像大方助教,好像常常就会在那个蒸汽间里蒸这个什么,三温暖是吧,我问他说你有得到这个症状吗,他好像也没有哦,这个皮坚肉厚的,如果你受到这个湿气这样扫过上半身就会中湿的话,其实通常就是你的腠理非常松的,那相对于大方助教,我就觉得我是那种游泳也好怎么样也好,怎么样都会受湿的人。

湿气非常讨厌的一点,也就是它在身体里面几乎是不移动的,就是说他是一种,不是说湿气不会跑,是说它粘住你的话会粘得很死,所以像我是夏天是常常在游泳的人,然后一面游就一面在累积湿气,那前一阵不是在家里面玩放血疗法吗,拔罐放血,那我前两天吐舌头给陈助教他们看,他们就说很恶心,因为我是身上拔了几灌之后舌苔就少了几圈,就舌头上面都是一个一个圆形的空洞,那看着自己的舌头就会说,啊,还有那么多地方的血要拔要放哦,就是身上的湿气就是这里一坨就是一整片,然后你拔掉一罐舌苔就一个洞,看起来很恶啊。在人身上的湿气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了。

那如果你身体是腠理那么松的那么空虚的话,那受到湿气你一定第一个想到什么,黄芪,你不用黄芪实表你湿气推出去也没用,像我们台湾,天天这种湿湿的风在吹对不对,如果你没有抵抗它的能力话,你排出去也是让腠理更松的而已,所以它又进来了。

那么他的这个湿气在上的方呢,跟湿气在下的方其实是非常像的,一样的药味有什么啊,有桂枝茯苓跟细辛,他治上半身的时候,桂枝茯苓细辛的药就轻一点,然后治下半身的时候就放重一点,就这样子,所以基本上要把刚来的湿气跟寒气逼出去,桂枝茯苓细辛都是很好的哦,因为茯苓可以增进身体水的代谢,但是,那我们中医也是认为药物重一点就入下焦,轻一点就入上焦,那么差别就在于一个是搭配白术一个是搭配黄芪。

那么黄芪呢,在这个地方用的话,你看他的主证是什么,你被这个湿湿的空气吹到以后呢,就“头痛,项强,两额疼痛”,那么,因为是中上焦,脉比较偏浮,下一条是中下焦,脉是比较偏沉,那无论是浮还是沉呢,那掺杂这个脉一定是什么,涩脉。像这个涩脉前面我们在讲到痉病的时候,讲到其脉如蛇,也是讲类似的问题,就是身体湿堆得越多的时候脉是越不流畅的,所以那个脉把起来跳得有一点摩擦感,那个样子。当然人在太干的话也会有摩擦感,所以血虚也会有涩脉。

那么,这样一个浮而涩的脉呢,那基本上黄芪实表,然后其他把这个刚来的湿气打出去,就是这样一个药的组成,那主要是主证,同学你要感觉一下,你有没有有的时候啊,在这种空气很湿的地方呆一呆,就会觉得好像脖子也发闷了,就是后脑勺也闷起来,然后头也闷闷的,两个额头开始觉得不舒服,其实这个时候呢,以我们台湾人,就可以照湿气医了。

那至于他说,“湿气在下,中于水冷”,就是毛孔开开的时候啊,你踩了冷水啦,或者怎么样,就是裤管被雨打湿啦,或者怎么样,这个时候就会“腰以下重,两足肿”,像是这种下半身湿气的人,我们多不多啊,说起来也是很多,我们台湾人很多人每天都是觉得脚肿肿的,也有很多中年或者没有到中年的人,就站一站脚就有一点肿,对不对,那其实都是下半身有湿气了哦,那平常是这种状态的话,这个药它的药性也安稳哦,就是吃了当保养就好了。

那当然这些状况都不一定有伴随着筋骨的酸痛,他不一定是风湿,他刚来是软绵绵在这里的,那至于说湿气在下的这个病,他的方其实跟另外的方有点像,就是我们在杂病里面有一个叫肾着病,就是寒邪着于肾经,那么寒邪着于肾经的方是什么,是甘干苓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那这个甘干苓术汤治的肾着病它的特症是什么,一方面是下半身特别的沉重,一方面是这个人膝盖正后方特别的不舒服,如果一个人僵硬的感觉是膝盖正后方,那同样是脚觉得很沉重,腰觉得很酸痛的话,那这个照肾着医啊,不是照湿气医,那肾着是比较以寒气为主啦啊,比较不以湿气为主,所以这个我们大概知道一下。

湿气VS桂枝汤VS桂麻各半汤(桂林本5-21条)

5.21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然后呢,521条,他讲说如果是湿气从外面进来,刚好你也吹到风了,那这个风跟湿一起进来的,刚开始的状况,就这个风气夹着湿气在你身上钻那,你会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这个“骨节烦疼”,我们可以理解,那“卧不欲食”怎么理解呢,通常就是这样子,如果这个人肌肉湿的时候脾胃就会有湿的感觉,于是这个人就会有胃口不开的调调,那至于说卧这个字呢,我们在讲平胃散的时候就讲过,脾湿的人就怎么样,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是不是,所以这种人就会爱躺,不爱吃饭。

那最近着段时候,同学有没有人觉得很爱躺,不爱吃饭啊,有吧,一定会有的,最近很湿冷的,那脉浮缓啊,就是如果是在刚中表的话,脉是浮而缓的,因为是风气吗,所以基本上是桂枝汤的脉证,而“按之涩”,就知道又有湿气,那如果是桂枝汤证带进来的湿气,你就好好的照桂枝汤医,你吃了桂枝汤慢慢的把这个风气逼出去,他带进去的湿气也会一起带出去,所以是这样的一个想法,所以这种情况用桂枝汤就可以连风跟湿一起医,当然老病号的患者不是这样医,可是你刚刚开始受到湿气侵袭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用的方子。

那另外呢,他说如果湿气进来的时候,除了风气之外啊,还夹杂着寒气的话,会怎么样呢,就是有一点点寒气也一起钻进来的时候,他说,如果是“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紧细”,他说这就是有掺杂寒气,所以这个湿气风气进来的时候呢,脉会因为那个寒而勒紧一点点,那这个时候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我就记得,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我完全照书生病过,就是2005年的时候跟我妈妈去大陆旅行的时候,我们在黄山上面过了一晚,那大陆的有些旅馆不是很仁道,就是除湿设备非常的差,那我们在黄山的旅馆呢,从他的衣橱里面搬出来的棉被,比我们的行李箱还重,就是棉被已经吸饱了湿气了,那黄山上面已经是又湿又冷了,那盖了那个棉被就好像是鬼压身一样哦,更湿更冷,那就真的觉得整个人哦,冷得手都好像有点没感觉了,他这个四肢不仁的感觉会有,那你知道当我们接触到很湿很冷的空气的时候,你说缩在那边你知道你不是感冒,就是缩在那边就觉得手脚都酸了,有没有这种感觉。

像我是住在淡水的人哦,前一阵子台北9度的时候,我那边都不敢看是几度了,但是就觉得每天冷的你手酸脚酸,缩在床上都不敢动,就下不了床了,那我呢,那个时候在黄山,一把自己的脉就觉得,诶,真的是浮紧细,就是浮紧但是勒成很细一条,这个浮紧细的脉如果是杂病在左手的话是酸枣仁汤的脉,那受邪气的话就是桂麻各半汤的脉证,那那个时候就科学中药桂枝汤跟麻黄汤各吃一点点,好像总共加起来也不过1.5吧,那是立刻好,就立刻觉得手脚暖回来了,身体被压住的感觉哦就好了。

所以家常之中,你不要说感冒,最近如果真的有什么寒流要来的话,你走着走着就会变成这个脉证,那你就桂麻各半汤吃那么一点点,马上就可以感觉到好转,所以这一条以我们台湾人来讲呢,没有问题哦,常常会遇到的。

湿气入里的辨证与治法(桂林本5-22条)

5.22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那接下来,522条,他就说,湿气如果进来之后呢,可能往这里跑,可能往那里跑,他说如果湿气呢,跟脾相博,博的话,古书上面也常常写手字旁,一个“专”(音)字,那如果照这个字就是两个东西打成一团了嘛,就如果湿气跟这个脾混杂在一起的话就成脾湿了啊,那脾湿的特质是什么啊,脾湿的特质就是中满,就是这个人觉得闷闷的,胃口不开,那当然,你要看舌头的话,舌苔一定会很厚嘛,是不是。

那这个中满,胃口不开的病,我们时方是用什么啊,用平胃散,对不对,平胃散是哪四味药啊,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嘛,陈皮是行气的,苍术厚朴比较是去湿的,那你看张仲景用什么药啊,他说中满用白术茯苓厚朴汤,那这个看起来一点都不输给平胃散哦,白术茯苓厚朴3个药哦,都是可以把脾胃里面的水气排掉的,所以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当我们中满的时候可以煮这个汤来喝。

他说“胃寒相将”,这个将哦,因为这一条是桂林本独有的条目,也不知道字应该怎么写,但是我们有时候也说这个将的古字是这个“勒”(音)字啊,对不对,就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叫做勒嘛,他说如果你跟胃里头的寒气呢,扭到一起了,就变成泄泻,那张仲景说到胃就指这个消化轴的传送机能嘛,对不对,那这个消化轴如果被这个湿气侵袭了,本来就是冷的,再加上湿就会拉肚子了,那这个时候如果没什么问题就用理中汤来治是不是,这是我们晓得的,就又冷又湿的消化轴就是太阴病的消化轴啦,理中汤。

那如果呢,这个湿气往上跑,跟肺混到一起了,那肺太湿太冷会怎么样啊,那是小青龙汤证嘛,对不对,那这个发成咳嗽的也有,发气痞的也有,是不是,那都是用小青龙汤啦,那如果往下面走呢,他说,下移肾,发为淋漓,这个比较是指啊,这个湿气干扰到我们整个泌尿系的肾,以中医来讲就是水运化的整条路啦,那这条路要清干净的话要用什么,是五苓散嘛,对不对,那主证就是小便不利啦,如果你受到湿气以后,变成有点尿不出来了,像我们台湾人啊,中暑之后常常都会有五苓散证,因为中暑的时候同时中湿嘛,所以五苓散证也会出来。

湿病VS黄病(桂林本5-24条)

那如果是这个湿气是堆在你的皮肤底下的肉里面的话呢,他说会发为黄肿,这里要提一下哦,我们阳明病里头,讲到的这个黄疸病,一整串,其实都是湿病,对不对,只是它是湿热在消化轴造成的,所以湿病有一路啊,也可以说是黄疸类的,我们先跳开了来看524条,524条他说“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这个比较是讲说一个常年有湿病的患者,当然他有两个路数的可能性,一个是全身发疼发热,这是指关节炎的症状。那另外就是“身色如熏黄”,这个熏黄有一点点难面对,因为如果是阳明病的那个纯粹的茵陈蒿证的黄,通常是橘黄,就是比较鲜艳的,那这里他说长期的湿病的患者哦,是黑黑的那种黄,就是暗沉暗沉的那种黄,那这个暗沉暗沉的黄到底要怎么治呢,当然光是我们阳明病在治黄就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层次了,对不对,纯粹是溶血型的有麻黄连翘赤小豆嘛对不对,然后关系到胆汁的,然后有茵陈啊,什么的。

那历代在看待这一条的时候呢,是分成两路,就是呢,一路是把他当做是阳明病黄疸来治,那一路是把他当做是虚劳黑疸来治,那这个两路其实是有交汇点的,就是历代的医家说如果是一个湿病的患者发黄的话,当然,最好是有主证可以抓啦,抓了吃哪个汤证那一定会有效。但是如果这个人就是只是这样子暗暗的,皮肤比较偏黄一点,你知道这个人就是湿病,那么,历代比如说一开始会比较想说,要不要用这个茵陈蒿汤啦,但是如果这个人体质比较偏虚寒一点,茵陈蒿汤也不好用,那就茵陈五苓散吧,发现也不好用,那就退成什么,茵陈加白术附子汤,那茵陈术附汤用了,发现好像还是没有跟这个人体质很对上,那后来,说是用什么有用啊,是归脾汤加大量熟地黄有用,那这到底是什么,因为归脾汤加大量熟地黄就变成去补肾去啦,那这是用茵陈剂的这个使用经验会开始慢慢偏到补肾药。

那另外还有一些医家就提出,这种东西一开始就应该当作是女劳疸那种黄来治,同样是用去湿药,但是用女劳系的去湿药,于是呢,就有人就提出来说,这一条千金方有一条一模一样的症状啊,那千金方用什么,千金方用的是矾石滑石散,就是不是硝石矾石散,是矾石滑石散,那吃法跟硝石矾石散一样,也是一瓢哦,然后呢,用这个大麦粥来吃,只是因为你矾石加滑石就比芒硝要温和了嘛,对不对,所以就这么吃着,那也可以退这个发黑的这个湿气,所以大概是有这两路的思考。

麻黄茯苓汤VS湿气留于肌肉

那这一条我们知道的话,我们在回去看这个“留于肌肉,发为黄肿哦,宜麻黄茯苓汤”,那麻黄茯苓汤的主结构呢,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蛮类似的,但是呢,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我们一般是治疗血分有湿热,对不对,溶血型黄疸啦,或者是荨麻疹啦,对不对,就是跟血分比较有关系的,而这个地方呢,麻黄茯苓汤呢,比较是跟肌肉有关系。那么肌肉就是比较脾胃属土那一路,跟血分微微有一点不一样,所以这个邪气呢,既然是钻到肉里头了哦,有到肌肉那么深,我们说肌肉本身就是气血混和成的东西,所以阳明区块叫做多气多血之腑,所以你要发出来还是得用麻黄那么厉害的药才能从肌肉里面发出来而且,麻黄一旦跟白术一起用的话,其实发的是很温和的哦。

那么茯苓的话,脾胃有湿的话,血分有湿茯苓还是有一点用的,而白术,那当然是基本盘,这个肌肉里面的湿用白术没有问题,防己我们可能下个礼拜在来谈,防己这个药也是很强的抽湿药,从某个角度来讲,跟木通有点像,只是木通这个药呢,抽湿的时候是抽掉湿热为主,而防己的话呢,除了抽湿还可以抽寒,可是你说防己能够抽掉寒,它本身是热药吗?并不是,防己是寒药,它是能够抽寒的寒药,那么血分里头的湿气,张仲景固定就是用赤小豆的,用红豆的,这也没有问题。这个方剂结构要看得比较清楚,可能我们下个礼拜谈防己这个药再来,哦,下个礼拜放假,下下个礼拜谈防己这味药的时候,比较有点意义。

但是这个这个汤证的主证呢,我想同学不晓得有没有过这样的观察到,可能不是你自己,就是因为我们台湾是湿气很重的地方嘛,有些小孩子就从小受了湿气入了肌肉,这个小孩在长大的过程,你会发现这个小孩是又黄又胖,就是这种黄胖的小孩子哦,偶尔你会看得到的,就是这个小孩子比其他小孩子肥,而且皮肤是发黄的,那这种时候就是要用这个汤,那另外它有一个姐妹方是防己黄芪汤,那防己黄芪汤是水毒胖,所以呢,防己黄芪汤的胖是又苍白又发灰,然后人又有腐臭味,那就用防己黄芪汤,但是黄胖证这边有一个方,那我觉得我们台湾至少是有黄胖证的患者的,所以这个方子要把握一下。

那么,接下来呢,两个他就没有说要用什么方了,因为他说如果钻在经络里面呢,湿跟热混在一起的话。可能会发成什么地方的脓疮发炎之类的东西,那这样子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了哦,那一旦长成脓包了,那你就另外治脓拉,治发炎变成另外一路了。

那么他说如果这个人一向脾胃呢就是比较虚冷的,那湿气在那边呆久了呢,湿邪,好像我们就觉得像是云雾一样的东西称之为湿气,对不对,但你湿气一直堆积了,最后还凝结成水啊,那他说也可能这个湿气堆久了哦,又凝回死水,变成痰饮病了,那他说与燥相搏,则发为痰饮哦,这个与燥相搏这个说法是,不太确定是什么,可能是它跟这个人体里面比较干燥的部分,哪里有湿,哪里又太干哦,产生一些乱七八糟的这个供需不良的问题吧。他说,总而言之,发成痰饮之后呢,那就变成饮家了哦,就是如果一个人是长期的痰饮的病号的话,就照痰饮治了,那这样湿气进来身体后,有各种可能性,张仲景就大概介绍一下。

湿痹(类风湿)VS利小便(桂林本5-23条)

5.23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那么至于说,金匮跟宋本《伤寒论》讲的湿病,是从我们桂林本的523条开始的,那这个湿病呢就是我们比较说的,俗称的风湿哦,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这种湿病,那我们也看一下他怎么陈述,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一开始太阳病的时候人都会有这个关节疼痛的感觉嘛,桂枝汤啊麻黄汤啊青龙汤啊都可能,而“脉沉而细”,也就是好像呢,他的脉象来讲,又有一些类似少阴病的调子,的确啦。

我们经方在治湿病的时候,用药的幅度就是太阳挂到少阴的这些药,然后呢,“此名湿痹”,那这个湿之外还有痹,就是这里那里有在那边痛的状态了,那他说一个有这种风湿病的人是怎么样呢,是“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就是他说风湿病的患者,都是你会看到他的这个中焦哦,抽水的机能已经很差了,所以总是尿尿的量不多,可是大便好像又水太多,就是总是有这样的感觉,那从这个地方呢,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件事,就是你要治这个人的湿病,你要让他能够把这个大便抽干一点,然后让他小便顺一点,就是小便的机能关系到这个人在体质上是不是可以借助他身体的力量把这个湿气抽出来。

这样的一种治则,就是治湿要利小便的治则呢,是张仲景在这个地方呢,有提出来那后代医家也都认同这个用药方法,我们说呢,治这个湿病啊,像太阴的药白术干姜什么啦,少阴的药附子,太阳的药桂枝麻黄拉,就是这样,好几个层次的药全部都要在湿病里面会合。那我们又晓得,其实麻黄遇到白术会有一些药性的转变,术遇到附子又会有一点不一样,那麻黄跟桂枝这两个药呢,又是有的时候用麻黄比较对,有的时候用桂枝比较对,哦,这个我们说桂枝比较补阳虚一点,麻黄比较破阴实一点,那也有人把它去对到现代的病名,说是风湿性关节炎比较用麻黄好一点,类风湿关节炎用桂枝比较有效,就是之类之类的对应,但是对应没有什么很绝对的准确,因为张仲景主证框这个观点哦,本来就不是对应西医的病名的。

但是这些种种不同的论点,都是大家各自的一种试图去逼近一个真相啦,就是治湿病的时候我们怎么去用药,怎么来做出不同的结构,打不同层次哦,我想这个篇章要是读起来会比较好玩,就我们台湾人来讲,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湿病的,那我们就休息一个礼拜哦,下星期再来看湿病的主要方剂。(本课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