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他识人相人的专著《冰鉴》写到: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惟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翻译过来就是: 俗语道,“稻谷蜕皮变成糠,留下来的是精华”,这是在说“神”。俗话又说,“泥土流失山不倒,就靠岩石作支撑”,这是在说“骨”。一身精神都在眼睛里,一身骨相都在面孔上。农、工、商、兵既要考察精神,也要考察形貌,文人则主要考察“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要诀。 对于观骨识人,历史上就有这样的明证:查继佐就通过观骨识人,结交义士而保住了性命。 故事要从《明史》案说起,这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狱,被凌迟、斩决的达70多人,震惊华夏。但是参与编写《明史》涉案的查继佐为何能幸免于难呢?原来是数年前的一段奇缘救了他的性命。 那年岁末,天降大雪。查继佐独自饮酒,颇觉无聊,到户外观赏雪景,见一乞丐在屋檐下避雪。那个乞丐虽只穿一件破旧单衣衫,在寒风雪冻中却丝毫不以为意。走近,查继佐见他生得身形魁梧,骨格雄奇,心下非常奇怪,便对那位乞丐说:“雪一时不会停,去喝杯酒如何?”乞丐爽快地答应了,无丝毫忸怩受宠之态。乞丐喝了20多碗酒仍无醉意,查继佐却已趴在桌子上了。 第二天醒来,查继佐忙去瞧那位乞丐,见他正在园里赏雪。寒风吹过,查继佐只觉冰气入骨,那乞丐却泰然自若。送客时,查继佐给了他十两银子,那乞丐接过银子,道声“好说”,也不言谢,扬长而去。 原来这位乞丐身负绝世武功,名叫吴六奇,一时落魄江湖,受阻于风雪中,后因军功累官至广东省提督,在《明史》一案牵连到查继佐时,出面救助了他。查继佐虽为一时之兴,未必真识出吴六奇的才干气运,但仍有“那乞丐非一般可比”的见识意气,因此在《明史》一案中保住性命。 《冰鉴》关于骨相的说法直接承自中国古代的骨相术、身相术等,实际上这些相人的方术都是从全息现象的角度,依据“天人感应”(或称之为“人体微观宇宙说”)这一基本理论,由局部看整体,对人的命运际会进行预断。从文化人类学方面来看,“微观宇宙说”或“天人感应”的理论有其文化上的意义,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心理世界的重要坐标,体现在各种相术上,其中也的确包括了不少古人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总结,具有某些合理的成分。 曾国藩深谙此道。他所编写的《相人口诀》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在这一方面,刘铭传的被重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刘是后起的淮军将领,曾随李鸿章赴上海镇压太平军。出发前与其他将领一道去拜谒当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曾午睡没醒,他们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刘铭传忍不住,当着众人发起脾气来 :“对部将如此怠慢,岂不令人心冷!烽火其间如此静候,岂不延误军机!”话音刚落,曾国藩步入大堂,旁人皆为之捏把汗,担心曾会降罪于他。岂料曾国藩见刘铭传“颜广面长,铁声铁面”,有“雄侠威棱”之气,料定他日后事业,非淮军其他将领可比。于是在众将拜谒之后,单独留下李鸿章对他交待说,此人将是你最得力的助手,须好好看待他。此后,由于李鸿章对刘铭传格外看顾,刘本人在戎马倥偬中也努力钻研兵法,曾力挫法国侵略军于基隆,并首任台湾省巡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