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配调肝汤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乳腺囊性增生,一类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又称乳腺小叶增生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大多数患者表现的症状是月经前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月经过后,疼痛自然消失。也有的始终不消失,只是月经后有所减轻。触诊可见乳房内有结节,呈片状或条索状。
中医认为本病与肝气郁结和冲任失调有关。长期的肝气郁结或冲任失调,导致痰瘀凝滞,在乳房集结成块,成为囊肿或纤维瘤。
这类病症属于阳热证者居多,属于虚寒证者也不少,虚寒证者多为肝郁痰结、肝冲任失调所致,患者往往月经愆期,量少,色淡,月经前后乳房隐隐疼痛,得热则舒,扪之难以找到硬块,心胸郁闷,乍寒乍热,腰酸乏力,面色恍白,舌淡,或有瘀斑,脉细弱或脉涩。我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宣郁化痰,配合调肝汤加减温冲散结,先开后合,治疗乳腺增生颇有疗效。柴胡桂枝干姜汤为:
柴胡15克 桂枝10克
干姜10克 黄芩10克
天花粉10克 牡蛎30克 炙甘草5克
方中以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天花粉生津止渴,牡蛎化痰散结,桂枝、干姜温里寒,甘草调和诸药。马继松先生认为:“天花粉经现代研究证实,有极好的抗肿瘤作用,对于急慢性炎症或非炎性包块,如乳腺增生,该药疗效确定。”本方是小柴胡汤的变方,因为去掉了人参、大枣,加入了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使整个方剂重于祛寒逐饮、软坚散结。冯世纶先生认为:“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而本方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胸膜炎、疟疾、发热、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有胸胁疼痛而偏于寒证者。
治疗属于寒证的乳腺增生,宜先用此方走厥阴、宣郁化痰,后用调肝汤温冲任、和血散结,即先开后合,始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调肝汤为: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山萸肉10克 阿胶10克
山药10克 炙甘草5克 巴戟天10克
傅青主先生的调肝汤,为治疗月经后血海空虚,冲任失养,少腹疼痛而设。方中以当归、白芍、山萸肉、阿胶补肝养血,巴戟天补肾温阳,山药、炙甘草健脾和中,纯用补药,无一味疏肝理气之品,不止痛而痛可止,本方之奇,就奇在这里。傅青主先生云:“何以虚能作疼哉?盖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尔作疼。”又云:“此方平调肝气,既能转逆气,又善止郁疼。经后之症,以此方最佳。不特治经后腹疼之症也。”傅青主先生的这段活,给我以很大的启发:其一是揭示了月经后的少腹疼痛,可以通过补肝肾、调冲任而达到疏肝止痛的目的,这种疼痛为疾病之标,而冲任亏虚为疾病之本。其二是从“经后之症,以此方最佳”,可以进一步领悟到举凡肝肾虚,冲任失调之症,此方均可考虑使用。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乳房与胞宫一样,同为足厥阴肝经所循行之处,故妇女的痛经与乳房胀痛,病机有相同之处,均有虚有实。属于实者,多为阳证,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属于虚者,多为阴证,须滋肝养血,调补冲任。陆德铭先生认为:“乳癖之为病,与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肾气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瘀凝滞则为其标。故临证以调摄冲任为主治疗本病,常效如桴鼓。实验室证明,调摄冲任可调整内分泌,从根本上防治和扭转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观点对于临床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班秀文先生则直接用调肝汤加仙茅、仙灵脾、菟丝子、制附子以治疗本病。
加减法:我在用本方治疗乳腺增生时,考虑到肿块已成,纯用温补,尚嫌不够,仍需温散,故在方中除了加仙灵脾助巴戟天温阳,加鸡血藤助归芍养血之外,再加白芥子化寒痰,鹿角霜、露蜂房暖奇经、散癥结,使肿块得消。
验案举隅:乳腺结节
卓某,女56岁,湘潭人,社区干部,2006年11月13日初诊。
五年前,患者左乳上房发现结节,大小为17×9mm,性质不明,肿块发硬,不按不痛,每年均作B超检查,未见长大或缩小,常年怕冷,胸闷,背胀,经常感到一阵寒一阵热,吃温药则上火,吃凉药则腹泻,平时小便多,口干,口苦,大便先硬后溏,有肾囊肿史,也未手术,舌胖淡,有浮黄苔,脉缓,此为肝郁气滞,痰湿凝结,而成乳癖,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桂枝10克 干姜10克
牡蛎30克 花粉10克
炙甘草10克 七剂
11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胸闷、背胀均消失,全身发热,感到很暖和,多年怕冷的现象解除,仍然有口苦,口渴,小便多,舌淡红,脉缓,仍用上方加软坚散结之品: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干姜10克 黄芩10克
牡蛎30克 花粉10克
甘草10克 蜂房10克
鹿角霜10克 白芥子10克
夏枯草15克 浙贝10克 十四剂
12月5日三诊:服上方后,感觉乳房肿块变软,其他均可,脉舌同前,拟用调肝汤加减:
当归30克 白芍15克
川芎15克 山萸肉30克
巴戟天15克 肉苁蓉30克
鹿角霜15克 鸡血藤30克
露蜂房15克 穿山甲15克
威灵仙30克 楮实子30克
白芥子10克 急性子15克
菟丝子15克 仙灵脾10克 大海马1对
以上药以二剂为一料,研末,蜜丸,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大约可服二个月。
服丸一料药后,经B超检查,左乳房肿块消失。
治疗心得:本案很快获得治愈,在于一诊切入得当,而一诊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得益于熟悉和理解《伤寒论》条文及其方证。其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这是少阳郁热兼以痰饮内停,属于寒热错杂之证。本案所述之证候与条文不完全相同,但仔细思索,病机是一致的,况且乳腺肿块所生位置正在肝经循行之处,无论从整体辨证或是局部辨证,均相吻合。患者服完一诊所开的七剂药后,大喜过望,因为困扰多年的怕冷、胸闷、阵寒阵热竟豁然而愈。二诊着眼于局部的肿块,仍用原方加化痰散结之品,所选之药,均注意到药性的寒热平衡,故服后肿块变软。三诊从调摄冲任入手,温散结合温补,从本论治,所选方为调肝汤加减,以丸剂缓图,服药不到三个月,多年疾患得以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