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帮你认清自我、改造自我的精神五元论

 han小真 2017-05-23
(1)帮你认清自我、改造自我的精神五元论

所有动物的精神属性都是由感觉、行为、思考、记忆、性欲这五个元素构成的, 我们称这为精神五元论。感觉和性欲是让动物活的更好的动力; 行为和记忆是让动物活的更好的工具; 思考是让动物活的更好的关键。人类是目前活的最好的动物, 但性欲比人类强的动物有很多, 行为比人类灵活的动物也有很多, 感觉比人类敏锐的动物也有很多, 记忆比人类强的动物也有一些, 而在思考方面超越人类的却还没有。所以这五个元素在让动物活的更好这件事上的作用, 按大小顺序依次为:思考、记忆、感觉、行为、性欲。人类目前是这五个元素的最完美组合体, 这自然是依靠物质部分(水、蛋白质、脂肪、无机质)的完美组合来实现的, 所以人能成为高级动物。

由于语言不通, 对动物的了解, 我们还停留在简单粗暴的阶段, 那么如何了解人这种高级动物呢?优先了解人的思考习惯, 其次了解人过去的记忆, 最次了解人的行为(做什么和说什么)。其中, 一个人做什么和说什么最容易获取, 但也最容易被掩饰, 这是了解一个人的一般方法。获取一个人大量全面的经历, 并从中抽象出这个人思(低)考(层)习(代)惯(码), 这是了解一个人的高级方法, 并可以据此来推测此人后续的各种行为。而感觉和性欲这两个因素受身体条件的影响最大, 后天是很难改变的, 行为和记忆便是用来满足感觉和性欲的工具。人在先天感觉和性欲的引导下, 会产生各种行为, 行为之后会产生新的感觉, 各种感觉储存在记忆中, 经过趋利避害的思考, 再做出新的行为, 产生新的感觉, 再储存, 再思考……, 经过多个事件的无数次调试, 人就形成了最有利于自己的思考习惯, 这便是人类底层代码的原始写入途径。但人不仅是高级动物, 还是群居动物, 所以就衍生出了许多群体策略, 以保证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而且很多时候往往要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这种群体策略的固化, 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成了各种文化、法律、制度, 用一整套的思考习惯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教育便是人类底层代码的高级写入途径。

中国有一句老话:“3岁看大, 7岁看老”。0-3岁, 小孩的行为更多是受先天感觉和性欲的引导, 这是孩子的天性, 经过家长的不断干预, 逐渐建立了平衡的思考习惯, 这里采用的是原始写入途径。3-7岁, 小孩既能听懂家长的话, 也能自己说话了, 便开始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 家长给出的因果关系将帮助孩子建立新的思考习惯, 这里采用的是高级写入途径。7-15岁, 孩子开始在这些底层代码上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了, 这是一个犯错高峰, 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修补底层代码的最后机会了。15-30岁, 开始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上安装各种软件, 为今后自己一生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奠定了基础。30-40岁, 开始不断打磨自己的软件, 开始建立应对各种问题的一套解决方案。40-50岁, 自己的软件已运用的炉火纯青, 进入了人生的巅峰。50-60岁, 年龄大了, 开始靠经验行动, 但社会在进步, 有些方案已然失效, 开始思考自己这一生。60-70岁, 充满了人生智慧, 很多事都看开了, 开始回归本性的生活。这便是人的一生, “3岁看大, 7岁看老”这话没毛病, 看的是硬件配置, 看的是底层代码, 虚拟的一生都是在这上面跑出来的, 所以孩子一生的成就有多大, 反倒跟孩子没太大关系, 硬件配置是父母选的, 底层代码是父母写的, 操作系统和软件是父母、学校、社会共同安装的, 所以望子成龙的家长, 你首先得是一个优秀的码农, 否则请收起你的痴心妄想, 别把这个锅甩给孩子。

中国还有一句老话:“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除了感觉和性欲是硬件基础所决定的, 其他诸如:行为、记忆、思考, 都是后天构建的, 自然也是可以修改的。0-3岁, 家长与孩子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 要想规范孩子的行为, 帮他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适当的到感觉的刺激是有必要的, 比如:打屁屁。反正孩子这时候的行为和记忆都是用来建立底层代码的, 长大后就忘了。3-7岁, 家长们一定要好好回答孩子提出的为什么, 你要是糊弄事, 就有可能会坑了孩子一生, 这段时间能用说教解决的问题, 就最好别使用武力。7-15岁, 如果之前的底层代码构建的好的话, 孩子这一段时间不会犯什么大错, 家长也省心, 微调就够了。如果之前家长偷懒了, 那这时候就该修补漏洞了, 胡萝卜加大棒搞起来吧, 再偷懒, 孩子就毁你手里了。15岁以后, 孩子的思考习惯基本就定型了, 然后行为习惯、语言习惯也就定型了, 这一整套的习惯可以和自己的感觉、性欲进行无缝衔接, 再想改变, 身体也会排斥的, 最多偶尔修补一下漏洞。本性难移, 难在人生没有关机, 没有重启, 很难在开机状态下更换操作系统或者底层代码。但只是难而已, 不是不可修改。修改一定要从行为开始, 并作用于感觉, 正负感觉的无数次刺激就能重建思考习惯了, 但需要投入的成本(时间和精力)一定是比小时候大很多很多了, 在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 自然很少有人愿意去涅槃重生, 所以望子成龙也情有可原啦, 与其去修改自己几乎已写死的底层代码, 还不如再开一台电脑从头再来, 这也就是为啥鬼谷子自己不牛逼, 却能教出那么牛逼的学生来。

那么什么样的底层代码才是最好的呢?其实留给我们选择的余地并不是很多, 人类初期已经形成了人类发展的底层代码, 后世的发展, 只能在这些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而个人的底层代码也只能从当前人类的底层代码库中去选择, 违背了就会受到群体的惩罚, 那人类初期的底层代码是怎么来的呢?你可以结合人类的起源去研究这个问题。那人类的底层代码库在哪里呢?别看现在已经21世纪了, 但我们却依然在沿用很久以前的底层代码库——宗教, 虽然中国人没有信仰, 但其实我们的文化底蕴比哪个国家都厚,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底层代码库, 法律和制度只是为这些代码划定界限, 只能在界限内运行, 不能跑出来, 但是既然有界限内, 就总有界限外。所以, 同志们整天想着怎么在界限内玩出界限外的酸爽, 领导们整天忙着在界限内再划出更小的界限, 这样下去是没有终点的, 不如多用教化去更新社会的底层代码库。回到最初的问题, 什么样的底层代码才是最好的呢?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考习惯, 但通常来说智慧越高者, 看的越远, 所形成的思考习惯往往能让自己长久受益, 也就越好, 智慧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非老子莫属, 老子提倡的是“道”, 那小子从老子那里借点“道”虾喷给你听, 比如:“返也者, 道僮也; 溺也者, 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又, 生于亡”。解释:有而再有是谓“又”, 在事物发展的早期, 如果想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要有而再有, 方法便是“溺”, 非溺玄达深, 不可得其志, 然则物壮将老, 老则将死, 要想让事物长久发展下去, 方法便是“返”, 想返老还僮, 需自去其有, 有而后失是谓“亡”, 自亡其有而后复生, 此乃长生之道也。比如企业的发展, 0-1-2-3的阶段, 需要溺于其中, 以求生存, 忌一心二用; 4-5-6的阶段, 需要有而再有, 以求发展, 忌得过且过; 7-8-9-0的阶段, 需要自亡其有, 以求复生, 忌狂妄自满, 这样的企业才能进入立体螺旋上升的永生通道。

而人的底层代码和计算机一样, 终究逃不脱1和0的束缚(1为趋利, 0为避害), 最牛逼的智慧便是能够用最少的行为换来最全面最持久的趋利避害, 感觉和性欲便是人生的监控体系。人类起始期, 感觉和性欲的表达方式比较简单, 也比较野蛮, 后来随着记忆和思考的积累, 慢慢形成了比较文明的表达方式, 人也产生了复杂的心理感觉, 又通过文化沉淀下来, 通过教育传递下去, 人类就慢慢在自己堆砌的文化上越爬越高, 越活越累。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只是按照社会文化所附加的感觉系统在奔波, 身边的人都这样, 所以你也这样, 别忘了自己的真实的感觉和性欲才应该是行为的目的。个人最大的智慧便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而你能得到的利益除了感觉和性欲, 还有别的吗?小子是想不到了。而社会最大的智慧便是平, 方法便是通过制度来缩短因与果之间的距离, 随着这距离的不断缩小, 社会上的重犯、中犯、轻犯将依次消失。反之, 若因与果之间的距离太远, 则轻犯将逐渐变成中犯、重犯, 更会衍生出替天行道的无罪之犯。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活的自在, 首先要遵守社会的最大智慧平, 其次才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你忽略了平而迷失在自己的个人利益里, 那终将在罪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那感觉和性欲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把感觉分为物理感觉和心理感觉, 物理感觉又分为普通物理感觉和高级物理感觉。普通物理感觉就是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痛觉、饿觉等等; 高级物理感觉是指激素所带来的感觉, 激素也分两种, 一种是先有外界刺激, 然后产生的激素, 然后再产生被再次刺激的强烈渴望, 如爱情或毒品会让人产生过量的多巴胺, 然后过量的多巴胺又会让人陷入爱情或毒品(上瘾)。另一种是无需外接刺激, 身体自动产生的激素, 然后产生强烈的行为欲望, 如:性欲、哺乳期的母爱等等, 性欲最原始的表达是拉一个异性来发泄, 但既然有了文明, 就不能再这么野蛮了, 就需要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羽毛、展示自己的勇猛、展示一些特殊的动作和姿势, 总之就是表达出“快看, 我很牛逼, 快来与我交配吧”, 这就是性欲。心理感觉好理解, 比如:别人骂你, 你会生气; 别人夸你, 你会开心等等, 别人只是说了一句话, 或者做了一个动作, 但是由于社会约定俗称对这个动作或词语的定义, 你的内心就会产生感觉了。心理感觉通常是建立在普通物理感觉之上, 然后作用于高级物理感觉, 比如别人骂你, 然后你耳朵听到了, 然后明白了骂的内容, 然后肾上腺素增加, 然后生气并做出反击。心理感觉往往在普通物理感觉和高级物理感觉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虽然激素所引起的感觉是最强烈的, 但一般情况下激素都维持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 所以我们的行为在很多时候都是可控的, 只有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刺激下人的激素水平才会有较大的波动, 产生强烈的感觉, 并引发偏执的行为。另外, 身体激素水平的较大波动除了能产生强烈的感觉外, 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 然后对身体产生各种物理性影响, 所以那些拥有相同疾病(内伤)的人, 往往会在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

各种感觉产生之后会被储存在记忆中, 比如:眼睛看到的画面所带来的视觉、耳朵听到的声音所带来的听觉等等, 通常情况下, 对感觉的刺激越大, 记忆越深刻, 比如: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已经储存在记忆里的感觉, 反复的演变, 尽管每次都有微小的变化, 但却并不容易记住, 英语单词就是很好的例子。“address”, 每个字母我都认识, 但组合在一起, 当年小子读了十几遍, 依靠我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a、d、d、r、e、s、s、额拽死”所产生的听觉, 眼睛看到的“address”形成的视觉, 手里拿支笔一遍一遍的写形成的触觉, 考试的时候, 愣是想不起来。还是对感觉的刺激不够强烈啊, 每天读那么多单词, 每天看那么多单词, 每天写那么多单词, 这个有啥特别的。虽然和其他单词有所不同, 但没啥特别的, 所以要想记住, 只能沿着艾宾浩斯曲线隔三差五来一句“a、d、d、r、e、s、s、额拽死”。擦, 时间都浪费到这上面了, 要不咱换一种方法, address=add+rest(t换为s), add和rest的意思之前脑子里已经储存了, 无需再次储存。记成:好累啊, 我需要补充(add)一次休息(rest), 休息的地方(address)不要桌子(t), 要一个有s曲线的美女, 哈哈。啥, 你连add和rest都没记住, 那咱再换一种说法:突然听到“啊”一声(a), 我看见两个大肚子男人(dd), 在太阳下跪着(r), 眼睛里流着泪(e), 旁边站着两个s曲线的美女(ss), 手里拿着鞭子, 嘴里嚷嚷着要小三的地址(address)。原来是两个出轨的老男人被老婆抓住了, 这下有热闹看了。能记住不, 不行咱再详细一点:今天天气不错, 挺风和日丽的, 我们今天下午没有课, 于是我就开着大奔出去兜风了, 走到南环北路, 突然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啊”, 好像杀猪一样, 我赶紧停下车, 过去看看咋回事,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啊, 太阳下, 有两个大肚男光着膀子, 只穿了一条红色内裤跪在键盘上, 眼睛里闪着泪花, 背后站着两个s曲线的美女, 一个身穿淡粉色的荷花抹胸, 腰系百花曳地裙, 手持烟绿色拖把棍。一个身穿粉紫色短披肩小外套, 搭配一条嫩黄色天鹅绒齐膝裙, 脚蹬一双黑色高筒靴, 手持漆黑色赶马鞭。最终这俩男的招出了小三的地址, 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载着俩美女去找小三去了。你要再记不住就真的没救了。

记忆的途径只有一个, 就是增强对感觉的刺激。小时候, 这个世界对我们很陌生, 很多声音没听过, 很多东西没见过, 很多感觉都是新鲜的, 所以记忆力很强, 很快就储存下来了, 后来, 见得多了, 听得多了, 很多东西对感觉的刺激就减弱了, 尤其是当好多内容都是需要在已经记住的感觉上进行再次加工时, 这些刺激就更弱了, 所以就很难记住, 我们强调理解记忆, 理解就是通过想象力把这些文字的感觉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个性化, 记忆起来自然是稍微容易一点了。不难想象的未来, 随着VR技术的发展, 课本上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立体化, 视频化, 有声音的刺激, 视觉的刺激, 综合多种感觉的刺激能让人记的更快、记的更久。如果虚拟头盔再将痛觉, 触觉等等引入进来, 把各种学习内容都游戏化, 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 用全方位的正向感觉刺激来帮人记住一些内容, 让学习成为一件能上瘾的事, 一次记住长久不忘, 简直可以让人的记忆力迈上新的台阶, 15岁的孩子就可以拥有现在人30岁的记忆, 记忆多了, 自然就能总结出更大的智慧了, 所以未来人会越来越聪明。另外, 现在已经互联网时代了, 一机在手, 天下我有, 拥有一些基础的知识和部分框架记忆就够了, 很多内容真没必要去强行记忆, 不经意间的记住就差不多了, 但如果你真要强行往脑子里装载, 也别再使用“a、d、d、r、e、s、s、额拽死”的方法了, 太low, 有点像脑白金式的重复。说起广告, 怎样才能让客户记住呢?可以试试把商品或服务的形象新鲜具体化, 多感觉正向刺激化, 然后以毫无违和感的方式传递给客户。既要新鲜又不能太突兀, 比如听觉喜欢节奏感, 视觉偏爱线条之美等等, 迎着感觉的喜好走, 才能让看广告变成一件美好的事情。

行为的作用是为了让人活的更好, 即产生更全面更持久的良好感觉以及性欲的合理释放。每个人的行为和感觉、性欲之间会建立一种平衡, 以保证身体利益的最大化。很多时候, 为了一时快感所做出的行为和为了长久幸福所做出的行为是互斥的, 一个人的思考能力, 也就是底层代码, 也就是智慧, 往往决定着这种平衡的高度。所以, 想要获得更全面更持久的良好感觉以及性欲, 往往需要克制一时的感觉和性欲, 我们习惯称这种人为理性的, 其实是为了追求更全面更持久的感觉和性欲。比起其他几个因素, 行为是最容易改变的, 也是最容易控制的, 所以你想对自己进行任何改造都要从行为开始, 然后一定要作用于感觉, 正负感觉的无数次刺激之后就会建立起新的平衡了。比如:想要走出失恋、想要走出抑郁等不良感觉的长期控制, 就一定要通过行为来刺激感觉, 比如和朋友逛街、撸串、打电动、蹦迪, 用朋友之间的友爱来代替之前的恋爱, 尽快建立起新的快感平衡, 你才能逃离不良感觉的魔爪。对行为的管控, 不仅局限在对嘴和腿脚臂手所带来的语言和行为的控制, 还包括对耳朵、眼睛等的管控, 用孔夫子的话说叫“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呃, 礼这个字用的不好, 但一时想不起来更好的, 再加一句“非礼勿思”, 勿思虽难, 但偷天换日易啊。总之, 对身体的管控, 要从眼、耳、口、手脚、思等等, 这些容易控制的开始进行。

成长本身就是一场战争, 思考与感觉、性欲的战争, 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对行为的控制权, 咋一看, 思考好像落了下风, 其实不然, 思考还有一个卧底:记忆, 随时监督感觉和性欲, 并将情报提供给思考。在年龄越小的人体内, 感觉和性欲往往是战胜方; 在年龄越大的人体内, 思考和记忆往往是战胜方(只是和年龄正相关, 并非决定性因素); 在越不牛逼的人体内, 感觉和性欲往往是战胜方; 在越牛逼的人体内, 思考和记忆往往是战胜方。取得了胜利后, 不要赶尽杀绝, 不要傲慢放肆, 不要忘其凭借, 只有这样才可以拥有长久的胜利。比如:虽然思考和记忆战胜了感觉和性欲, 获得了对行为的控制权, 但千万不要完全压制感觉和性欲, 一定要给他们留条活路, 否则, 当感觉和性欲被压制久了, 积累了足够的势能反扑归来的时候, 思考和记忆一旦扛不住, 憋了那么久的感觉和性欲一定会通过更加疯狂的行为来获得更大的满足。所以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这话有毛病, 还差前半句“人生最大的朋友也是自己”。人虽然从一出生就获得了身体, 但很多人却直到死都从未真正学会如何驾驭好自己这台身体, 但这也没啥可耻的, 就像很多买了车的人不能成为顶尖车手一样, 驾驭身体的顶尖高手也一定是极少数的, 一般人的驾驶技术只要一辈子不出交通事故就谢天谢地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