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峰刻石注释(八种)

 飞鸿雪泥0859 2017-05-24
        写在前面的话
  《云峰刻石》注释(八种)写于十八年前,原准备作为《云峰刻石调查与研究》的一章,即第七章。付梓时,出版社认为这一章体量过大,与其他章节不太协调,建议割爱,另作处理,遂弃置箧中,无遐顾及。
  近来翻检旧稿,使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为了继承“云峰刻石”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和莱州市博物馆联合,于1983年秋和1984年春对“云峰刻石”进行了实地考查。1984年秋,山东省石刻博物馆、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又联合在莱州举办了“云峰刻石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论文结集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大型图录《云峰刻石全集》(四十一种)。
        自1985年开始,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即组织人力对“云峰刻石”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同时确定若干专题进行研究。1990年,书稿完成,定名为《云峰刻石调查与研究》,1992年由齐鲁书社出版。本人有幸参加了“云峰刻石”田野调查、学术交流、书稿撰写等一系列活动,经常忆起二十年前在云峰山、大基山、天柱山度过的艰苦而愉快的时光。
       当时确定撰写《云峰刻石》注释,是基于以下两点认识:
       一、“云峰刻石”作为北朝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但它同时又是研究郑道昭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可补文献之阙如,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
       二、郑道昭诗文多用典,多数读者难明其意,在欣赏“云峰刻石”时,书法艺术与人文内涵不能相得益彰,殊为憾事。于是选取郑道昭最有代表性的碑文一篇,诗四篇,铭一篇;另外,选取郑道昭之子郑述祖记、铭各一篇,试作注释。本人才疏学浅,又无资料可资借鉴,所作注释,错讹肯定不少,诚望识者不吝赐教。
        今将注释交莱州市博物馆馆长林光旭先生处置,如能对《云峰刻石》的研究有所裨益,吾愿足矣。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焦德森
                                                                                                           二OO五年十月
          一、《郑文公下碑》
[碑文]
公讳羲,字幼驎,司州1荥阳开封人也。肇洪源于有周2,胙母弟以命氏3。桓以亲贤司徒,武以善职并歌4,《缁衣》之作,诵乎奕世5。降逮于汉6,郑君当时7,播节让8以振高风;大夫司农9,创解诂10以开经义。迹刊图史,美灼二书11;德音云翻,硕响长烈12。扬州以十策匡时13,司空豫州以勋德著称14。
高祖略,恢亮儒素,味道居真15,州府招辟,莫之能致16。值有晋弗竟17,君道陵夷,聪、曜虔刘18,避地冀方19,隐括20求全,静居自逸。属石氏勃兴21,拨乱起正,徵22给事黄门侍郎,迁23侍中尚书,赠24扬州刺史。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25、济南贞公。祖温,道协储端,燕太子詹事26。父晔,仁结义徒,绩著宁边27,拜建威将军、汝阴太守。绵荣千载,联光百世。自非28积德累仁,庆届无穷29,其熟能传辉踵美30,致如此之远哉,可谓身没而名不朽者也。
公禀“三灵”之淑气31,应“五百”32之恒期。乘和载诞33,文明冠世,笃信乐道,据德依仁34,孝弟35端雅,寘言愍行36;六藉孔精,百氏备究37,八素九丘38,靡不昭达。至乎人伦礼式,阴阳律历39,尤所留心。然高直沉默,恥为倾侧之行;不与俗和,绝于趣向41之情。常慕晏平仲、东里子产42之为人,自以为博物43不如也。蕰斯文于衡泌,延德声乎州闾44。和平中,举秀才,答策高第45,擢46补中书博士,弥以方正自居47。虽才望称官48,而乃历载不迁。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撰《话林》数卷,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儒49。又作《孔颜誄》、《灵岩颂》及诸赋詠诏策,辞清雅博,皆行于世也。以才望见陟50,迁中书侍郎。又假51员外散骑常侍、阳武子。南使宋国,宋主客郎52孔道均就邸设会53,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公答曰:“哀楚54有余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55,而能久乎56!”均嘿57然而罢。移年而萧氏灭宋。虽延陵之观昔诗58,郑公之听宋乐,其若神明矣。朝廷以公使协皇华,原隰斯光59,迁给事中中书令,总司文史,敷奏惟允60,国之律令,是所议定。
公长子懿,邕容和令,器望兼资61,早综铨衡,能声徽著62,敦诗悦礼63,尤精易理。季子道昭,博学明俊,才冠秘颖64,研图注篆65,超侍紫幄66。公行于前,吏部秘书随其后,凡厥庶寮67,莫不钦其人也。于时有识,比之“三陈”68。后年不盈纪69,懿给事黄门侍郎、太常卿、使持节督齐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齐州刺史。道昭秘书丞、中书侍郎、司徒咨议、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秘书监、司州大中正、使持节督光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光州刺史。父官子宠,才德相承,海内敬其荣也。
先时假太常卿、荥阳侯,诣长安拜燕宣王70庙。还,解71太常卿,其给事中中书令、侯如故。纵容凤闱,动斯可则72。冠73婚丧祭之礼,书疏报问之式74,公之制矣,民胥75行矣。虽位未槐鼎76,而仁重有余。太和初,除77使持节安东将军、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南阳公。德政宽明,化先仁惠78,不严之治,穆如清风79。耕桑80有敬让之高,朝市81无鞭戮之刑。即道之美,不专于鲁矣82。
太和中,徵秘书监。春秋83六十有七,寝疾薨于位84。凡百君子85,莫不悲国秀86之永沉,哀道宗87之长没。皇上振悼,痛百往常88,遣使赗禭89,策赠有加,谥90曰“文”,祭以大牢91。以太和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归葬乎荥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于是故吏92主薄东郡程天赐等六十人,仰道坟之缅邈93,悲鸿 94之未刊。乃相与钦述95景行,铭之玄石,以扬非世96之美,而作颂97曰:
爰鉴往纪,稽览前徽98,有贤有圣,靡弗99应时。繇实契姒,旦亦协姬(100)。于穆郑公,诞睿应期(101)。伊昔桓武,并美司徒。恭惟我君(102),世监秘书。《三坟》剋阐,《五典》允敷(103);文为辞首,学实宗儒(104)。德秀时哲,望高世族。灼灼(105)独明,亭亭(106)孤邈。式胄三雍(107),邹风(108)再独。作岳河兖,泽移草木(109)。庆灵长发,继叶传光,君既挺拔,胤亦含章(110)。文义袭轨,朱绂相望(111)。刊石铭德,与日永扬。
[笺注]
1司州:魏晋以京辅所辖之地为司州。北魏孝文帝迁洛后,改洛州为司州,州治洛阳,统领二十二个郡,荥阳郡为其中之一。
2肇洪源于有周:祖先始于周期。肇,始。洪源,引申为血缘、祖脉。
3胙母弟以命氏:周宣王封同母弟友于郑,是谓桓公,友因以郑为姓。胙, 賜、封。《左传·隐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
4桓以亲贤司徒,武以善职并歌:郑桓公因亲近贤人而任司徒,郑武公因忠于职守亦任司徒。桓,即桓公。《史记·郑世家》:“宣王立十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年,百姓皆偏爱之,幽王以为司徒。”武,即郑武公,桓公之子。
5《缁衣》之作,诵乎奕世:《缁衣》为《诗经·郑风》中的篇名,其序云:“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於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奕世,累世。此句谓其祖上有美德,且累世传诵不衰。
6降逮于汉:降,下。逮,及、到。
7郑君当时:即郑当时。《汉书·张冯汲郑传》载,郑当时,字庄,陈人。西汉景帝时为太子舍人,常置驿马四郊,存问故人,所交皆天下名士。武帝时累官大司农。
8节让:礼节,谦让。《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9大夫司农:即郑众。《后汉书·郑范陈贾张传》载,郑众,字仲师,东汉开封人。“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知名于世。”章帝时为大司农。后人遂称众为“郑司农”。
10解诂: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此指为经书作注。
11迹刊图史,美灼二书:事迹载入史册,美名见诸二书。二书,当指《汉书》、《东观汉记》、《东观汉记》为魏晋时期官修的记东汉一代的史书,南北朝时习惯称《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南朝宋国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础,撰《后汉书》。北魏永平间,《后汉书》还未被认可。唐代《东观汉记》失传,《后汉书》选为三史之一。
12德音云翻,硕响长烈:美誉远播,盛名长著。硕响,巨响,借指大的名声。
13扬州以十策匡时:扬州刺史郑泰,献“十策”匡救时势。《后汉书·郑孔荀传》载:郑泰,字公业,郑众之曾孙,官居尚书侍郎、侍御史等职。董卓作乱时,曾献“十策”,以期挽回颓势。参予谋诛董卓,事泄脱走,投奔袁术。术委以扬州刺史,卒于赴任途中,年四十一岁。
14司空豫州以勋德著称:豫州刺史、司空郑袤以功高为人称颂。《晋书·郑袤传》载:袤,郑泰子,字林叔,仕曹魏官济阴太守,礼贤下士,吏民悦服;徙广平,以德化为先,郡人爱戴。司马炎代魏后,进爵密陵侯。拜司空,坚辞不受,以侯爵就第,拜仪同三司。袤任豫州刺史一事,本传不载,当以碑文补阙。
15恢亮儒素,味道居真:恢亮,谓气度恢弘通达。儒素,儒者素质,此指具有儒者品行。《北堂书钞》卷六六引《晋中兴书》:“侍臣宜须儒素有行者。”味道,玩味体察圣人之道。居真,守真,古人重返真还朴。
16州府招辟,莫之能致:州府征召(他)出来做官,未能使(他)应召。招辟,征召官吏。
17值有晋弗竟:值,时值。弗竟,指晋朝朝網不振。“竟”同“兢”,有强、强劲之意。
18君道陵夷,聪、曜虔刘:国势衰败,前赵刘聪、刘曜劫掠中原。陵夷,衰落。虔刘,劫掠,杀害。《左传·成公十三年》:“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注:“虔,刘,皆杀也。”
19冀方:冀州一带。
20隐括:同“隐栝”。矫正竹木弯曲器具。《韩非子·显学》:“自直之箭,自圆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此处比喻控制自己,随世而安。
21属石氏勃兴:适值石勒的后赵勃然兴起。属,意为适值,恰好。石氏,即石勒。勒系羯人,于晋太兴中据襄国,叛前赵,自立为王,史称后赵。
22徵:征召为官。
23迁:升迁。
24赠:朝廷赐给诰敕,生前曰封,死后曰赠。
25中山尹、太常卿:均为官名。《尚书·顾命》:“成王将崩,……乃同召太保爽,……百尹、御事。”楚有令尹、箴尹,汉有京兆尹。秦置奉常,汉景帝时改名太常,为九卿之一,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26道协储端,燕太子詹事:以道辅佐王储,任燕太子詹事。詹事,官名。秦汉置詹事,秩二千石,掌皇后、太子家事。东汉废,魏晋复置,为太子属官。
27绩著宁边:在守护边疆中,功劳卓著。
28自非:假若不是。自,苟,假如,与“非”连用。《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9庆届无穷:行善不止。庆,善。《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届,至,到。《尚书·太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30其熟能传辉踵美:熟,即“孰”,谁。踵美,美名递接。踵,接续,承接。《汉书·刑法志》:“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
31“三灵”之淑气:“三灵”,指天、地、人。《文选·典引》:“答三灵之蕃祉。”注:“三灵,天、地、人也。”一说指日、月、星。淑气,温和元气。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语。”
32“五百”:即“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之意。孟子谓由尧舜至于汤,五百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余岁。借指郑羲应运诞生,是辅佐人君的栋梁之材。
33乘和载诞:谓在吉时诞生。乘,趁。载,语气语。
34笃信乐道,据德依仁:语出《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又《述而》:“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35弟:即悌,尊敬兄长。
36寘言愍行:《论语·里仁》:“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寘”为“置”的别体字。从文义分析, 应作“ ”,即“寡”。寘作“ ”可能是刻工之误。愍通“敏”。言其言语迟,行动快。
37六藉孔精,百氏备究:十分精通六经,对诸子百家都有研究。孔,副词,甚,很。六藉,即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百氏,百家,泛指诸子百家。
38八素九丘:古代书名。素同“索”。《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疏引孔安国尚书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为九州之志。东汉贾逵以八索是八王之法,九丘是九州亡国之戒。张衡则说八索即《周礼》的八议,九丘即《周礼》的九刑。各说不一,此泛指上古典籍。
39阴阳律历:指天文、乐律、历法。
40倾侧:偏邪。
41趣向:谓趋时。趣同“趋”。
42晏平仲、东里子产:即晏婴和郑子产。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倡导节俭、力行。曾出使楚国,临大节而不辱。郑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博学多闻,为政宽猛相济,深受国人爱戴。
43博物:博学多识。《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44薀斯文于衡泌,延德声乎州闾:胸怀治国之策隐居不仕,在乡里博得盛名。斯文,语出《论语·子罕》,指礼乐制度,此处指治国安邦之策。衡泌,《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楼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衡门,衡木为门;泌,泉水。后称隐居的地方为衡泌。延,引,招。州闾,乡里。古制二十五家为闾,两千五百家为州。
45答策高第:参加答策考试,名列前茅。答策,科举时以经文、政事设题,让考生对答,谓之答策或对策。
46擢:升,提拔。
47弥以方正自居:更加以端平正直自处。弥,愈,更加。
48称官:做官称职。
49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儒:无不符合经书要旨,见解超过了一般的文人儒士。玄契,默契,吻合。
50陟:《尔雅·释诂》:“陟,陛也。”引申为提拔。
51假:暂署,代理。
52主客郎:官名,主礼宾事务。
53就邸设会:在客馆中举行宴会。
54哀楚:哀怨凄楚。
55甚细已甚:(乐声)细弱得很厉害。
56而能久乎:(国家)怎么能久长呢?
57嘿:同“默”。
58延陵之观昔诗:延陵季子观赏古代音乐诗歌。延陵,即季札,春秋时吴王梦寿之少子,有贤名,梦寿欲立为王,季札坚辞不受,遂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曾出使鲁国。在为他演奏诸侯国传统的音乐时,他能据其风格判明国别,并断言其盛衰趋势。
59使协皇华,原隰斯光:胜任使臣之职,为国争光。《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诗序谓为君遣使臣之作。后来遂用皇华作使臣的典故。原,高平地;隰,低湿地。原隰,泛指大地。
60总司文史,敷奏惟允:总管文史,建言得当。司,管。敷奏,《书·舜典》:“敷奏以言。”孔传:“敷,陈也;奏,进也。”后指臣下的建言。
61邕容和令,器望兼资:容仪温文和善,器识声望都具备。邕,通“雍”。雍容,谓容仪温文。令,美好。《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郑笺:“令,善也。”兼资,都具备。
62早综铨衡,能声徽著:早年负责考评官员政绩、才能,以才能卓越著称。铨衡,衡量轻重的器具,此指铨选官吏。
63敦诗悦礼:注重《毛诗》,喜欢《礼记》。
64才冠秘颖:才能超过秘府同寮。
65研图注篆:与上碑中“研注图史”是同等文义,是说郑道昭深明“八素九丘,河图洛书”,洞达经史古籍。“篆”、“史”为同声假借字。东魏元象二年元氏县赵融造凝禅寺三级浮图碑中,有“颂郁郁于篆册”之句,可作“篆”即“史”的证据。(详见《云峰刻石调查与研究》第六章第一节)
66紫幄:君王所居之地,代指朝廷。
67凡厥庶寮:所有他的同寮。凡,所有的。厥,代词,他(指郑羲)。
68于时有识,比之“三陈”:当时有见识的人,把他们父子比作“三陈”。三陈,指陈寔 及其子陈纪、陈谌。陈寔,东汉时许昌人,字仲弓,曾为太丘长,有盛德。居乡处事公平,有争讼事,皆求寔判正。时人云:“宁为刑罚所加,毋为陈君所短。”子陈纪、陈谌俱以至德名重一时,时人称之为“三君”。
69年不盈记: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不盈纪,即不满十二年。
70燕宣王:此指北魏文明皇太后(即冯太后)之父冯朗的谥号。《魏书·冯熙传》载,冯朗“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坐事诛。冯太后临朝,追赠假黄铖、太宰、燕宣王,立庙长安”。
71解:解除,免去。
72纵容凤闱,动斯可则:在朝廷之上,仪态从容,一行一动都符合礼仪规则。“纵”通“从”。
73冠:指冠礼。《礼记》谓男子到了二十岁要结发戴冠,举行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74书疏报问之式:泛指各类文稿的格式。
75胥:古代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柳宗元《柳先生集·梓人传》:“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
76槐鼎:用以比喻三公之位,泛指宰辅等执政大臣。槐,三槐。周时,朝廷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左九棘为孤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正面三槐为三公之位。鼎,有三足,古时为权力的象征。
77除:拜官授职。《史记·田虫分传》:“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
78化先仁惠:教化以仁惠为先。
79不严之治,穆如清风:以宽治事,象清风一样和畅。《诗·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80耕桑:种田植桑。此指乡村,乡里。
81朝市:朝廷和市肆。上古前朝后市。
82即道之美,不专于鲁矣:能达到“先王之道”的美善境地,就不只是鲁国了。语出《论语·雍也》:“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83春秋:指年令。
84寝疾薨于位:在职期间染病去世。寝疾,卧病。薨,公侯死称薨。
85凡百君子:听有的君子。凡百,泛指一切,概括之词。
86国秀:国家的杰出人才。
87道宗:道德宗师。
88痛百往常:哀痛百倍于往常。
89赗禭:赠给死者钱财和衣物。赗,读feng,以财力助丧事。禭读sui,向死者赠殓用衣被。
90谥:根据死者生前行迹所定的名号。大臣由皇帝赐谥。无官位者多由朋友、门弟子等“私谥”。
91大牢: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的隆重礼节,用牛、羊、豚,三者称大牢,也作“太牢”。
92故吏:旧时属吏。
93哀道坟之缅邈:痛感郑公的葬地遥远。道坟,对人坟墓的敬称。旧称人死为归道山。
94鸿烋:大美大德。烋,读xiu,美,庆善。
95钦述景行:《诗经·小雅·车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钦述,恭敬地述说。景行,高尚的德行。
96非世:非通“匪”。有“彼”的意思,引申为久远,不朽。
97颂:文体的一种,用于歌功颂德。
98爰鉴往纪,稽览前徽:回顾过去的历史,稽察前人的业绩。徽,美,善,引申为业绩。
99靡弗:没有不,无不。
(100)繇实契姒,旦亦协姬:皋陶实应夏禹而生,姬旦亦为佐周而出。皋陶亦作咎繇,曾佐舜、禹,而于禹功最大。夏,姒姓,周,姬姓。周公名旦,武王之弟,佐武王灭商。武王死,成王幼,又佐成王。制礼作乐,被称为圣人。
(101)于穆郑公,诞睿应期:郑公壮美,聪明哲圣,应时而生。于,吁,叹词。穆,壮美。睿,哲圣。
(102)恭惟:敬思,窃意,自谦之词。旧时多用此为颁扬的起语,后面接着加尊敬之词。
(103)《三坟》剋阐,《五典》允敷;《三坟》能阐述明白,《五典》能敷陈清楚。剋,即克。允,诚,确。
(104)文为辞首,学实宗儒:文采为辞章家之首,学问是一代儒学之宗。
(105)灼灼:鲜明、光彩貌。《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06)亭亭:耸立貌。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107)式胄三雍:式胄,以……为楷模。三雍,辟雍、明堂、灵台合称“三雍”,为天子举行祭礼、典礼的场所。
(108)邹风:邹鲁之风。孔子鲁人,孟子邹人,后世以指儒学或文风。
(109)作岳河兖,泽移草木:作州牧在黄河、兖州之地,恩泽遍及草木。岳,古官名。上古地方最高长官有四岳。见《书·尧典》。
(110)胤亦含章:后代子孙也美质内藏。胤,嗣,后代。含章,含美于内。
(111)文义袭轨,朱绂相望:道德文章能继其祖先之迹,为高官显宦者接连不断。朱绂,红色的祭服或朝服。《周易·困》:“困于酒食,朱绂方来。”疏:“绂,祭服也。亦指高官佩印用的红色绶带。《文选·曹植<</font>求自试表>》:“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李善注:“《苍颉篇》曰:‘绂,绶也。’”此指世代高官显宦。相望,形容接连不断。
[译文]
公名羲,字幼驎,司州荥阳郡开封人。郑氏祖脉始于周朝,周宣王封同母弟姬友于郑地,姬友即以地名为姓。郑桓公辅佐周朝,亲贤远佞,任幽王司徒。郑武公忠于职守,亦任司徒之职。国人爱戴他们,作《缁衣》之歌,世代传颂。下至汉朝,大司农郑当时努力传播礼义教化,使社会风尚更加淳厚朴实;大司农郑众精心注解古籍,使经义得以发扬光大。他们的事迹载入史册,功业显赫刊于《汉书》、《东观汉记》;美誉远播,盛名长著。东汉末年,董卓作乱,扬州刺史郑泰曾献“十策”匡正时弊。豫州刺史、司空郑袤以德政感化人民,功勋著称于世。
高祖郑略,气度恢弘明通,具有儒者品德,体察圣道,纯真自守。州府征召他出来做官,他坚辞不就。这时,正值西晋末年,国势衰败,刘聪,刘曜劫掠中原。他洞察时事,避居古冀州一带,刚正不阿,自求保全,隐居以待时。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以后,拨乱反正,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于是被召为黄门侍郎,不久又升任侍中尚书,死后被追赠为扬州刺史。曾祖郑豁,以聪明睿智辅佐当世,任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死后谥济南贞公。祖父郑温,协佐王储,任燕太子詹事。父亲郑晔,以仁德结纳志士,在守卫边境中功劳卓著,官拜建威将军、汝阴太守。从始祖到郑晔,延续荣华千余年,光辉照耀百余世。若不是积累仁德,广行善事,谁能象郑氏这样祖孙美名传递,以至如此久远呢?这真可说是身虽死而名不朽啊。
公禀承天、地、人“三灵”的温和之气,顺应“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期运,乘吉祥之时而降生人世,文德光耀冠绝一时。诚实忠信,喜爱圣人之道,一言一行都不离仁义道德;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端庄博雅;拙于谈论,敏于身体力行;六经极为精通,诸子百家无不研究,就连《八索》、《九丘》那样古奥的典籍,也没有不知晓的。至于伦常礼仪、阴阳五行、乐律、历法,更是格外用心。高尚正直,性格内向,恥于奔走权贵之门;不与世俗合流,不追求时尚所好。他非常钦佩晏平仲、郑子产的为人,自认为在博学多识方面还不如他们。他身怀治国之策隐居不仕,在乡里博得盛名。文成帝和平年间,被举荐为秀才,因对策成绩优异,被补为中书博士。从此,更以端方正直自处。虽然他才能和官职相称,但却数年不得升迁。他政务清简,遂利用空闲时间从事著述,给许多经书作注,撰写《话林》数卷,无不符合圣贤之旨,才识超过了一般儒士。又写了《孔颜誄》、《灵岩颂》及诸多诗、赋、诏、策,这些作品文辞清新、博雅,均流行于世。因有才能和声望,受到朝廷的提拔,提升为中书侍郎,又兼任员外散骑常侍、阳武子。他奉命出使南朝宋国,宋国主客郎孔道均在客馆中设宴招待。酒席间奏起了音乐。孔道均问道:“这音乐奏得怎么样?”回答说:“哀怨悽楚之情有余而高雅平正之气不足,细弱过分,国家的命运能长久吗?”孔道均听了,默然不作一声,便停止了演奏。过了一年,南齐高帝萧道成果然灭宋。延陵季子观赏音乐诗歌而知周朝及列国兴衰,而今公听宋乐,亦知宋国将亡,真象神明一样有预见啊。朝廷因公出使称职,不辱使命,为国争了光,特迁升他为给事中中书令。他总管文史,建言得当,国家的法律条令也多由他议定。
公长子郑懿,仪表温文美好,器识声望兼备,早年担任量才授官的职务,以才能卓越著称;注重《毛诗》,喜欢《礼记》,尤其精通《周易》。少子郑道昭,学识渊博,资质明俊,文才超过秘府同寮;研讨经史,注释《周易》,以文才出众侍奉皇帝的左右。每在朝堂,公走在前面,吏部秘书跟随其后,那些同事官员,没有不钦佩他的。当时的有识之士,把他们父子三人比作东汉时的“三陈”。后来,不到十二年,郑懿任给事黄门侍郎、太常卿、使持节督齐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齐州刺史。郑道昭也担任了秘书丞、中书侍郎、司徒咨议、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秘书监、司州大中正、使持节督光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光州刺史。父亲位居高官,儿子倍受恩宠,才德和品德承接沿袭,国内的人都敬慕他们的殊荣。
当初,公以太常卿、荥阳侯的身份,到长安拜谒燕宣王庙。回朝后,被免去太常卿的职务,其给事中中书令、荥阳侯的爵位仍旧保留。在朝堂之上,他风仪万端,从容不迫,一行一动都符合礼仪规矩。那些冠婚丧祭的仪式,书疏报问一类文稿的程式,都是他制定的,人们都遵照执行。他虽然没有做到宰辅那样的官位,但仁德厚重却绰绰有余。太和初年,就任使持节安东将军、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南阳公。他为政清明宽厚,教化百姓必以仁惠为先,处理政事象清风一样和畅。在乡间,互敬互让蔚成风气;市肆上没有因犯罪而受鞭笞或处死刑的人。由此看来,能达到“先王之道”美善之境的,就不只是鲁国了。
太和中期,征召为秘书监。六十七岁时,因患病逝于任所。所有的君子,对于这样一位国之俊秀、道德宗师长逝人间而深感哀伤。皇帝闻讯,亦震惊哀悼,悲痛百倍于往常,并派遣使者前往吊唁,赏赐了很多钱财衣物,赠谥号曰“文”,用大牢的礼节祭祀。太和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归葬于荥阳石门东南十三里的三皇山南麓。现在,公旧时的属吏、主薄东郡程天赐等六十人,痛感葬地遥远,美德未能刊留于世,便相约恭述他一生的高尚品德,刻在这巨石上面,以此来颂扬他不朽的美名。因作颂词说:
回顾过去的历史,稽察前人的业绩,凡是贤臣圣君,无不应时而生。咎繇(皋陶)实应夏禹而生,周公旦亦为辅周而降。公聪敏壮美,也是应时而生。从前,桓、武二公尽心佐周,都荣任司徒;公辅魏,也竭尽忠诚,多年任职秘书。象《三坟》、《五典》那样的古奥的典籍,能阐述明白,敷陈允当。论文采,为辞章之首;论学问,是一代儒宗。德行超过了当时的贤人哲士,声望高出了当时的世家大族。象一盏明灯,光华灿烂;象一座孤峰,高耸入云。以三雍为楷模,使孔孟之学再现光明;在黄河古兖州之地为州牧,恩泽遍及草木。光辉长发,世代相传。公挺拔俊逸,子孙后代也美质内藏。他的文章能继其先祖之迹,子孙身佩红色印绶为显宦者亦相继不断。刻石铭记下他的功德,它将和太阳一样,永放光芒。
二、《论经书诗》
[诗文]
靖觉镜□津1,浮生2厌人职 。耸志3访□遊,云峻期登陟。拂衣4出州□,缓步入烟域5。苔替□迳难,山笼 山聚6星路逼。霞旌照□□,凤驾缘虚赩7。披衿接九贤8,合盖高顶极。峥嵘非一岩,林峦迭峣   9。双阙承汉开10,绝巘虹萦敕11。涧岨禽跡迷,竇狭鸟过亟12。层穴通月遂13,飞岫陵地亿14。回首眇京关15,连川□未即。还济河渐□,□来尘16玉食。藏名隐仙丘,希言17养神直。依微姑射踪,逍遥朱台日18。尔时19春岭明,松沙若点殖。攀石坐危垂,□鸟栖倾侧。谈对洙
山就 宾,清赏妙无色。图外表三玄20,经中精十力21。道音动齐泉,义风光韶棘。此会当十龄,斯观宁心识22。目海浅23毛流,看崖瞥24鸿翼。相翔足终身,谁辨瑶与□。万象自云云25,焉用挂情憶。槃桓26竟何为?云峰聊可息。
[笺注]
1靖觉镜□津:靖,安定,闲静。镜,照,照见。津,原指渡河的地方。“津”前一字残失,据前后文意,似可作“迷惘”解。
2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庄以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来相沿称人生为浮生。
3耸志:坚持其志趣。
4拂衣:提衣,振衣。或怒或喜,表示某种情感。
5烟域:云烟缥纱的地方,喻仙境。
6山笼 山聚:山峰聚集高耸貌。山聚 通“聚”。
7凤驾缘虚赩:凤驾,帝王或仙人的车驾。《七夕》诗:“仙车驻七骧,凤驾出天潢。” 赩,赤色。《楚辞·大招》:“北有寒山,卓龙赩只。” 注“赩,赤色无草木貌。”
8披衿接九贤:敞开衣襟,迎接九仙降临。九贤,即九仙。上句言“凤驾”,是仙人降临,故此句言“接”。若是对同游者,则不得言“接”。
9峣 :山石重迭貌。 同“嶅”。《说文》:“嶅,山多小石也。从山,嶅声。”
10双阙承汉开:双阙承接天河,左右分开。双阙,指云峰山左阙和右阙。汉,天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11绝山献虹萦敕:高峰间彩虹萦绕。山献,山峰。敕,束,围绕。
12竇狭鸟过亟:峰间通路狭窄,飞鸟疾促而过。竇,孔道。亟,急速。竇狭视野窄,故显飞鸟疾。
13层穴通月遂:遂,顺,畅通。
14飞岫陵地亿:山峰凌空,高亿万丈。岫,峰峦。陵同“凌”。亿,数词,此处比喻极高。
15回首眇京关:回头遥望京师。眇,远视。
16尘:宗教用词。道家称一世为一尘。
17希言:寡言,少言。
18依微姑射踪,逍遥朱台日:仿佛追踪姑射山上的神人,在朱阳台上逍遥自如。依微,隐约,仿佛,依稀。姑射山,传说中的神山。《山海经·东山经》:“卢其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朱台,即大基山南峰朱阳台。
19尔时:犹言其时或彼时。
20三玄:魏晋南北朝流行玄学,以《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
21十力:原指佛教称佛和菩萨所具备的十种智力。此借指神仙奥旨。
22此会当十龄,斯观宁心识:这次聚会实在令人难忘,这样的良辰美景怎能不永远记在心间。龄,年岁。宁,岂能,难道。
23浅:读jian,水流急速貌。屈原《九歌·湘君》:“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24瞥:暂观,掠起。《文选·河阳县作诗》:“颎如槁石火,瞥若截飚。”注:张衡《舞赋》曰:“瞥若电灭。”
25万象自云云:万象,原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引申为人世间的一切事物。云云,即芸芸,纷纭扰扰。
26槃桓:流逝,逗留。《后汉书·种岱传》:“禀命不永,奄然殂殒,若不槃桓难进,等辈皆已公卿矣。”
[译文]
安定的生活使我感到迷惘。
浮生若梦,已厌倦了名利场中的纷争。
决心摆脱世俗干扰,游览山水,
相约攀登高高的云峰。
撩起衣襟,无比兴奋地走出城廓,
缓步慢行,从容进入云烟缥纱的仙境。
长满青苔的山路极难行走。
抬头看,山峰突兀直逼太空。
彩霞满天,笼罩着起伏的山岗,
仿佛仙人的车驾沿着赤色的山岩驰骋。
敞开衣襟,去迎接九仙降临,
奋力攀登,相会在云峰极顶。
峭崖壁立的山峰岂只一座,
层峦迭翠,到处都是苍郁葱茏。
双阙承接天河,左右分开,
雨过天晴,峰巅间萦绕着美丽的彩虹。
山涧高低错落,难觅禽鸟踪迹,
峰岩间通路狭窄,飞鸟来去匆匆。
洞窟幽深,可通月宫,
山峰万丈,直插太空。
回首遥望京师,渺茫在何处?
但见烟雨莽苍,关山万重。
跋山涉水,来到这天之一隅,
岂能贪恋尘世间的锦衣玉食,儿女之情?
藏名匿姓,隐居仙山,
寡言少语,养神处静。
在朱阳台上逍遥自如,
仿佛追寻姑射山神人的仙踪。
在这春光明媚的时光,
山上的青松,涧底的砾石,就象用彩笔点染而成。
攀上岩石,坐在边缘居高临下,
旁边栖息着美丽的鸾凤。
与诸宾朋开怀畅谈,
真是赏心悦目,其乐融融。
阐发“三玄”的深奥义理,
探讨佛家“十力”的哲言。
清音回荡在齐东大地,
和风吹拂着美丽的山林。
这次聚会,十年八年也不会忘记,
特别是这如诗如画的山川美景。
远眺大海,波涛汹涌,渺无际涯,
碧岩之上,鸿雁展翅,掠过天空。
象鸿雁一样自由翱翔,足以了却一生,
何须分辨哪是顽石,哪是瑶琼。
人世间熙熙攘攘,纷纭扰扰,
岂能挂在心中。
逗留此间作何打算?
云峰山上可以栖息,陶冶性情。
三、《仙坛诗》1
1仙坛:仙人修道的地方。唐元结《登九嶷第二峰》:“九嶷第二峰,其上有仙坛。”此指郑道昭举行祭神活动的场所。从现在遗迹分析,当时很可能仅是清理出一片平地供做法事之用,未必有建筑设施。
[诗文
寻日爱丘素2,陵月开靖场3。东峰青烟寺,西岭白云堂。朱阳台望远4,玄灵崖色光5。四坛周四岭,中明起前冈6。神居杳汉眇7,摇景拂霓裳8。希微三四子9,披霞度仙房10。萧萧11步林石,寮寮12歌道章。空谷和鸣罄13,风岫吐浮香。冷冷非虚唱14,郁郁15绕松梁。伊余莅东国,仗节牧齐疆16。乘务惜暂暇,游此无事方。依岩论孝老17,斟泉语经庄18。追文听浅义19,门徒森山行20。   念岁述,幽衿烛扶桑21。栖槃时自我,岂云蹈行藏22。
[注笺]
2丘素:即《八索》、《九丘》。素同“索”。见《郑文公下碑》注9。
3陵月开靖场:每隔一个月就作一次法事活动。陵,超越。《礼记·檀弓》:“故丧事虽遽不陵节。”靖场,安定、静逸的场所,此指郑道昭作求仙活动的场所。
4朱阳台望远:朱阳台峰是大基山的南峰。站在这里,大基山和道士谷可尽收眼底。
5玄灵崖色光:玄灵宫峰是大基山的北峰,怪石嶙峋,远望状如莲花,因又称“莲花盆”。色光,景色美丽。
6中明起前冈:中明坛建在前冈。前冈,即今大基山林场场部南面的一座山包,《中明坛题字》三角刻石原立于此。
7神居杳汉眇:谓神仙居住的地方,幽冥高远,比之霄汉还杳远。
8摇景拂霓裳:遥见神仙的羽衣在飘动。霓裳,以霓为裳。《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此处指神仙、道士的羽服。
9希微三四子:信奉老庄的几个人。《老子·道论》:“视之不见面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三四子,犹“二三子”,此处是称同行者。
10度仙:求仙者当有仙者接引或传以大道,始可飞升,故称“度”,谓度之成仙。
11萧萧:沉静,凄清。
12寮寮:声音响亮。寮同“嘹”。
13罄:古代乐器名,以玉、石或金属为材料制成。
14冷冷非虚唱:诵经之声清脆入耳。冷冷,读ling ling,象声词。《文选·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冷冷而盈耳。”虚唱,步虚声,道士诵经声,亦指神仙发出的声响。见刘敬叔《异苑》。
15郁郁:指美貌。
16伊余莅东国,杖节收齐疆:我来到东莱故国,奉朝廷之命镇守齐地边疆。伊,助词,无义。莅,临,到。牧,治理,镇守。
17孝老:指《孝经》和《老莱子》。
18经庄:指《道德经》、《庄子》等道藏。
19追文听浅义:追踪文义但听起来浅显易懂。浅,不深奥。
20门徒森山行:门徒环列肃立。行,读hong。
21   念岁述,幽衿烛扶桑:谓昼夜相继,岁月蹉跎,时不我待,须及时行乐之意。《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暮),今我不乐,日月共除。”叙述晋地人民每岁之末始行娱乐,诗人慨叹岁月不待人,劝其及时行乐。岁述,谓岁末追思行乐之必要。幽衿,黑夜。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称,传说日出其下。
22栖槃时自我,岂云蹈行藏:隐居栖息,应随我意,何必说“用舍行藏”。槃桓,有息止、归隐之意。行藏,语出《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吾与尔有是夫!’”谓入仕即行其所学之道,否则退隐藏道以待时机。
[译文]
平日里爱读《八索》、《九丘》,喜欢解易论道,
求仙敬神,差不多每月都做一次道场。
(特为建仙坛)
东峰上的名叫“青烟寺”,
西岭上的名叫“白云堂”。
站在南岭的“朱阳台”上可以望远,
“玄灵宫”峰状若莲花,格外生光。
四座仙坛分布在四周山岭上,
还有“中明坛”建在谷地前冈。
神仙住在幽冥高远的天汉边,
那五彩虹霓仿佛就是神仙的衣裳。
随我求道的诸君子,
一同在度仙房中沐浴着霞光。
漫步在林间小路上,神色沉静凄清,
唱起道章,声音却是如此嘹亮。
空谷中传出石罄声与之应和,
盛开的鲜花飘出阵阵幽香。
冷冷的音响虽非步虚声,
却美妙动听,余音绕梁。
当初,我来到这东莱故国,
奉朝廷之命镇守齐地边疆。
趁着政务以外的闲暇时间,
来游览这清幽绝尘的地方。
背依岩石谈论《孝经》、《老莱子》,
斟酌山泉讲述《诗》、《书》与老庄。
追踪文义又浅显易懂,
门徒肃立恭听,环列身旁。
岁月蹉跎,顿思《蟋蟀》的诗篇,
扶桑日出,照彻我深藏的思想。
隐居槃桓,应随我意,
何必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四、《观海童诗》1
1海童:传说中的海中神童。《文选·吴都赋》:“江斐于是往来,海童于是宴语。”晋刘逵注:“海童,海神童也。”《观海童诗》通篇光怪陆离,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从诗末两句“秦皇非徒驾,汉武岂空嗟”分析,该诗应是郑道昭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对传说中的海上仙景的具体描绘。
[诗文
山游悦遥赏,观沧眺白沙1。洪波泛仙鹄,灵童飞玉车2。金轩接日綵,紫盖通月华3。腾龙蔼星水,翻凤暎烟家4。往来风云道,出入朱明霞5。雾帐芳霄起,蓬台插汉邪6。流精丽旻部,低翠曜天葩7。此嘱宁独好,斯见理如麻8。秦皇非徒驾,汉武岂空嗟9。
[笺注
1山游悦遥赏,观沧眺白沙:游览名山,赏心悦目的事莫过登高望远,眺望大海,波涛茫茫,就象无垠的白沙一样。
2洪波泛仙鹄,灵童飞玉车:波涛之上,仙鹤成群,仙童们乘玉车凌波奔驰。泛,漂浮,浮现。
3金轩接日綵,紫盖通月华:饰金的轩车映照着太阳的异采,紫色的车盖衬出月光的清寒。轩,一种曲辕有车番 的车,为卿大夫及诸候夫人所乘。也作车的通称。綵通“彩”、“采”,原指有色丝织物。
4腾龙蔼星水,翻凤蟥烟家:神龙腾空,出没于云雾中;彩凤翻飞,映照着缕缕烟霞。蔼,通“霭”,指云气。暎,同“映”。
5往来风云道,出入朱明霞:(仙人们)往返于风云铺起的大道上,出没于朱红色的霞光中。
6雾帐芳霄起,蓬台插汉邪:薄雾轻纱似的帷帐云中显现,蓬壶的山峰插在天河边。雾帐,仙人的饮宴之所。蓬台,即蓬壶,又名蓬莱,传说中的海中的三神山之一。另有方壶、瀛壶之称。见晋王嘉《拾遗记》。邪,通“斜”。司马相如《子虚赋》:“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
7流精丽旻部,低翠曜天葩:湛蓝的天空流光溢彩,在辽阔的碧海衬托下,太阳就像开在天上的鲜花。旻部,犹天际。《尔雅·释天》:“秋为旻天。”葩,草木的花。
8此嘱宁独好,斯见理如麻:这景观岂只个人独爱,前人见仁见智,争论不休。
9秦皇非徒驾,汉武岂空嗟:秦始皇来此求仙并非徒劳,汉城帝难道是空发嗟叹。史载秦始皇曾三次来山东沿海地区巡视,并使人入海求神仙不死之药;汉武帝曾四次东巡,亦使人入海求仙。
[译文]
游览名山,赏心悦目的事儿莫过于登高望远,
北眺大海,茫茫波涛犹如白沙一片。
(仿佛看见了)仙鹄成群,漂浮嬉戏,
诸仙童乘玉车,凌波向前。
饰金的轩车,映照着太阳的异采,
紫色的车盖,衬托出月光的清寒。
蛟龙乘雾腾云,遨游苍穹,
彩凤上下翻飞,宛如缕缕霞烟。
(朦胧中出现了一座岛屿)仙人们行走在风云铺起的大道之上,
出没于灿烂的霞光之间。
薄雾轻纱似的帷帐云中显现,
蓬壶的碧峰插在天汉边。
湛蓝的天空流光溢彩,
在辽阔的碧海衬托下,太阳就像开在天上的鲜花。
这景观岂只个人独爱?
前人见仁见智亦各自有言。
秦始皇来此求仙并非徒劳,
汉武帝难道是空发嗟叹。
五、《泳飞仙室诗》1
1飞仙室:云峰山“虎头岩”下有天然石室,郑道昭等人命名为“飞仙室”。石室幽深宽敞,顶呈苍穹状,门上方有石簷伸出,可遮风避雨。因地处山腰,又北临大海,盛夏之时常有云气缭绕。人处其间,有乘云驾雾之感。凡登山者,多在此休憩小坐。
[诗文]
岩堂1隐星霄,遥檐架云飞2。
郑公3乘烟至,道士4披霞归。
[笺注]
1岩堂:即飞仙室。
2遥檐架云飞:檐同“簷”。架同“驾”。
3郑公:系僚属对郑道昭的尊称。
4道士:道昭好道,故戏称“道士”。
[译文]
岩堂高敞,仿佛隐没了天上的星辰,
石簷外伸,犹如驾云翩翩欲飞。
郑公迎着晨曦至此,
夕阳西下,披一身霞光尽兴而归。
六、《东堪石室铭》
[铭文]
孤峰秀峙1,高冠霄星。寔2曰天柱,镇3带莱城。悬崖万仞4,峻极霞亭5。接日开月,丽景流精。朝晖岩室,夕曜松清。九仙仪綵6,余用栖形7。龙游凤集,斯处斯宁8。渊绵言想9,照烛空溟10。道畅时乘,业光幽明11。云门烟石,登之长生。
[笺注]
1峙:耸立。
2寔:是。
3镇:古称一方的主山为镇。《尚书·舜典》:“封十有二山。”孔传:“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
4仞:古代长度单位,一说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
5峻极霞亭:山势高峻,上与云齐。《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峻极於天。”《水经注·涑水》:“奇峰霞举。”霞亭,犹霞举,谓高出云际。
6九仙仪綵:指王子晋、安期子、赤子、浮子、羡门子等九人的仪表风采。綵同“采”。
7余用栖形:我以此栖息隐行。用,以。《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8斯处斯宁:这地方如此宁静。斯,代词,这,此。
9渊绵言想:深而绵长的思绪,不着边际的联想。渊,深。绵,延续,连续。言,虚词,无义。
10空溟:空旷,高远。溟同“冥”。
11道畅时乘,业光幽明:君王睿圣,政治清明时,则功业光照天地。时乘,《周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地。”后因以时乘指帝王即位。幽明,天地。《大戴礼·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
[译文]
孤峰挺秀耸峙,
巍巍直插太空。
此山名曰“天柱”,
这是莱州的镇山
悬崖万仞,
上与天接。
它迎接日月升起,
披拂日光月影。
朝晖洒满岩室,
夕阳映照青松。
九仙的仪表风采令人羡慕,
引我在此栖息隐行。
这龙游凤集之地,
可以居住,可得宁静。
深沉绵长的思绪,
联翩直上苍冥。
君王睿圣政治清明,
功业光照天地明。
烟霞长伴云门山,
攀登其上可得长生。
七、《重登云峰山记》
[记文]
大齐河清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使持节都督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光州刺史郑述祖,字恭文,即魏镇北将军、秘书监、青、光、相三州刺史文恭公荥阳郑道昭之子,魏大鸿胪卿、北豫州刺史、司空公严祖之第三弟。先君2之临此州也,公3与仲兄豫州敬祖、叔弟光州遵祖、季弟北豫州顺祖4同至此镇。於时公年始十一,雅好琴文,登山临水,未尝不从。常被鹿皮裘子5,此州人士,呼为“道士郎君”6。及长,官历司徒左长史,再履尚书7,三为侍中,沧、瀛、冀、赵、怀、兖行正8得此十州刺史。公之所抚9,莫非大蕃10,言及光部11,恒所钦羡。只为前蹤12,诚所愿也。便以此夏,斯愿方遂。忻慰登途,若归桑梓13。入境叹曰:“吾自幼游此,至今五十二年,昔同至者,今尽零落,惟吾一人重得来耳。”于是凄感,殆不自胜。因南眺诸岭,指云峰山曰:“此山是先君所名,其中大有旧迹。”未儿14,遂率僚佐同往游焉。对碣观文,发声哽塞;临碑省字,兴言泪下。次至两处石诗之所,对之号仰,弥深弥恸,哀缠左右,悲感傍人。虽复曾、闵15之诚,讵能16过也。但石诗年久,字皆癣落17,宾从18寻省,莫能识之。公乃曰:“此时吾虽幼小,略尝记行。此当是与道俗十余人论经书者。”遂口持百余言。诸人得之,乃共披拂19,从首及末,无一讹舛20。久之,方升于此21。此处名曰“山门左阙”。乃仰观斯峰曰:“此上应有九仙之名。”即遣登寻,果如所说。此山正南四十里,有天柱山者,亦是先君所号。以其孤上干云22,傍无嵠山鹿 23,因以名之。其山上之阳,先有碑碣24,东堪石室亦有铭焉。从此东北一十二里,大基山中复有云居馆者,亦是先君所立。其四岭之上,镌记不少,悉有志录,殊复可观25。今日于此,略陈彼境26,冀洪声巨迹,永无沦没27者矣。
[笺注]
1仪同三司:官名。意谓品位虽未至三公,但仪制却同于三公。
2先君:指郑道昭。下同。
3公:随行人员对郑述祖的尊称。下同。
4北豫州顺祖:《北史》、《魏书》仅记顺祖“卒于太常丞”,刻石谓其曾任北豫州刺史,可补史书之阙。
5鹿皮裘子:粗陋的鹿皮裘衣。《晏子春秋·外篇》:“晏子相景公,布衣鹿裘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贫也,是奚衣之恶也。’”
6郎君:汉制,二千石以上得任其子为郎。后来,门生故吏称长官或师门子弟为郎君。
7再履尚书:两次担任尚书之职。再,两次。履,担任。
8行正:行、正是两个概念。行,兼代官职,凡职位高兼管低官位的事称行某官;正,即正除,正式除旧官就新官。《北史》载郑述祖“前后行瀛、殷、冀、沧、赵、定六州事,正除怀、兖、光三州刺史,又重行殷、怀、赵三州刺史。”又云,卒后“赠豫州刺史。”而《云居馆题字》、《天柱山铭》则记述祖曾任北豫州大中正,非卒后追赠。由此可知《北史》记载有误。
9抚:安抚。所抚,指曾历官的地方。
10蕃:通“藩”。大藩,大邦,大的州郡。
11光部:光州的衙署。部,衙署。《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节,言谈大有缘。’”
12前蹤:原先的踪迹。指郑述祖早年曾随父到光州。蹤同“踪”。
13忻慰登途,若归桑梓:忻,心喜。桑梓,故里,家乡。《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后以桑梓称父母之邦。
14未几:没过多长时间,很快。
15曾闵:即曾参、闵子骞。孔子弟子,著名的孝子。
16讵能:岂能。讵,何,岂。《庄子·齐物论》:“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
17癣落:癣同“藓”。落,当是“菭”字之误。《说文》:“菭,水衣,从草。治声,徒衰切。” 即今之“苔”字。
18宾从:宾客及仆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车马有所,宾从有代。”
19披拂:擦拭。
20讹舛:错讹。舛,读chuan,错谬。
21方升于此:升,登。此,指《重登云峰山记》刻石所在的地方。
22干云:触云。干,抵触,干犯。《左传·文公四年》:“若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23嵠山鹿:谿谷。嵠同“谿”。山鹿,音义不详。
24先有碑碣:“先”字后似漏刻“君”字。谓先君立有碑碣(指《郑文公上碑》)。
25殊复可观:甚是可观。
26略陈彼境:简略地陈述那时的情景。
27沦没:湮没,沉没。
[译文]
大齐河清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使持节都督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光州刺史郑述祖,字恭文,是北魏镇北将军、秘书监、青、光、相三州刺史文恭公荥阳郑道昭的儿子,北魏大鸿胪卿、北豫州刺史、司空郑严祖的三弟。当年,先君赴光州任职,公与二哥、豫州刺史敬祖,大弟、光州刺史遵祖,二弟、北豫州刺史顺祖,也一同来到这里。当时,公年仅十一岁,喜好琴棋文章,先君每次出游,他都跟从。
收藏

(新浪博客提示:此博文已经过自动调整,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标签: 转载
阅读:57 转载:0 喜欢:0 收藏:1
分享: 
    
< 上一篇下一篇 >
请 登录 或 注册评论
所有评论(0)转载 喜欢 收藏 微博
热门博文

十大杯具男星惨遭性感女星劈腿内幕(图)
“国嘴”罗京20岁儿子近照留学美国(图)
揭罗嘉良刘恺威等TVB10大离巢小生之悲喜现状(图)
2014日国民美少女出炉历届冠军全揭秘(组图)
独家:赵本山早年蓬蓬头发型(组图)
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2014韩寒《后会无期》

上海经典冷盘【五香熏鱼】
一个人的简餐也奢华——酸菜粉丝鸭肉汤
醇香美味无法挡-----醇香牛奶糖
晒奖品(乐葵模具):#清凉High一夏“-松软Q弹雪山蛋糕
鲜嫩至极回味无穷的【萝卜干焖烤鱼】
#清凉high一夏# 醋溜土豆丝:口感味道100分!(禾然有机糙米醋试用)

中国上海18万吨航母露真容:超大甲板全球罕见
普京兴奋不已:中国空前超级军演帮了俄罗斯大忙
全球震惊不已:中国又一种空中神秘幽灵战机曝光
俄罗斯道出骇人真相:中日到底何时会爆发大战?
中美冲突后果很严重:澳洲态度曝光震惊中央高层
惊人秘密:美国动用核武也奈何不了中国三峡大坝
查看全部热门博文
电脑版PAD版
copyright ? 1996-2016 sina corporation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