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梳联机组生产差别化纤维的应用探讨

 昵称8464543 2017-05-24

技术提升联盟】2016年的技术提升计划仅完成1%?快来开启你的2017年技术提升计划。戳此了解联盟


来源/棉纺织技术(ID:mfzjsxcm)



前    言


随着清梳联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该技术已被国内纺织行业逐步广泛采用,据不完全统计,使用清梳联技术的厂家已经达到50%左右。我国纺织行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高科技密集型转变。清梳联的使用,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解决用工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半成品的主要质量指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我公司作为一个生产差别化纤维为主的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富华公司规划时24万锭全部采用清梳联机组,主要用于生产差别化纤维和部分棉纤维品种,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降低用工、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我公司在使用郑州纺机清梳联设备生产差别化纤维的体会介绍如下。



1、工艺流程配置


纺纱工艺流程


FA002A圆盘抓棉机 × 2 → TF45型重物分离器 → FA028C-120型多仓混棉机 → FA1124-120型开棉机 → TF26A型凝棉器 → FA177B型清梳联喂棉箱 → JWF1204A型高产梳棉机→FA311F并条机(头道)→FA322(自调匀整并条机) →FA497A粗纱机→1200锭细纱长机→No.21C自动络筒机。


2、生产品种


我公司使用清梳联生产的品种主要为各类差别化纤维,如兰精公司的Modal纤维、天丝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等,其纤维平均长度一般在34-39mm,纤维细度一般在1.3-1.67dtex,原料几乎没有含杂,短绒很少,但是含有少量的疵点,回潮率基本都在11%左右。


3、应用探讨


生产差别化纤维时清梳联机组的选择与棉相比要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流程选配、器材选配、工艺调整、清洁保养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3.1流程的选配


设备流程是确定产品生产的工艺路线,机组一旦确定,不易改变,因此要根据差别化纤维原料的性能和特点,选择合理的清梳联各单机设备,从流程的长短、开松点的多少及开松效果、生产品种的适宜性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由于我公司是以多品种生产模式,因此在清梳联机组的配备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短流程


选择短流程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与棉相比,差别化纤维原料一般不含杂质、没有短绒等疵点,纤维的整齐度较好,因此在清梳联的流程上一般不需要过多的开松点;二是因为很多差别化的原料纤维表面摩擦系数相对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搓绕形成棉结。具体流程配置原则为“一抓、一混、一开、一梳”的方式。


棉的流程配置原则上宜选用短流程,但是因棉的原料中杂质较多、短纤维较多、死棉僵瓣较多等因素的存在,流程采取“一抓、一开、一混、一开、一梳”的方式,可完成精细抓棉、有效开松、均匀混合、高效出杂的任务。从流程上看棉的开松点比化纤的多出一个,主要是考虑的到棉的原料中的杂质和僵瓣等原因,在混棉前增加一个开松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大杂质等疵点能够提前落掉。


3.1.2关键器材的配置


(1)清花工序打手的配置


在生产差别化纤维与棉品种时,清花工序各机组的打手配置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即抓棉机为圆盘锯齿型打手,呈里稀外密形和左右倾斜状;多仓为辊筒锯齿型打手;1124开棉机为梳针打手;(棉的单轴流开棉机为辊筒角钉打手)。


(2)梳棉针布的配置


经过实践证明,由于各种差别化纤维原料的基本性能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梳棉机上配置梳理器材时,首先要考虑是否能够正常生产,不能出现缠绕锡林,道夫转移困难,棉网下坠或棉网质量不好,成条困难等现象。所以梳理器材的选择既要考虑质量,又要考虑各种纤维的适用性以保证能正常生产。通过长期试验,我公司梳理器材的选择在厂家上,主要是以南通金轮、郑州白鲨、瑞士格拉夫、德国特律次勒、日本金井、西班牙布鲁哈、比利时贝卡尔特等厂家的针布为主;在针布规格的选配上,要根据纤维的特性进行分类配置,如锡林一般为2030系列,齿密控制不低于800齿/平方英寸为好,盖板针布的选择要和锡林针布相配套,一般在340-420针等。与棉使用的梳棉针布相比,针布密度略稀些,如棉的锡林针布密度一般在950齿/平方英寸,活动盖板的针一般在500针以上为好。


3.1.3工艺参数的配置


在选配好各机台关键器材配置的前提下,各机台工艺的配置对成纱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各种差别化纤维的特性,各部工艺配置如下:


(1)清花工序


根据差别化纤维原料特点,对纤维主要以开松、混合为主,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因此抓棉机以提高小车运转速度、降低抓棉打手速度的措施,做到以“勤抓、少抓、缓和开松”的工艺目的。经过试验,抓棉机小车运转速度调整为3.0r/min,抓棉打手速度调整为600r/min为好。


对于差别化纤维使用多仓的目的是对不同批号之间的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以减少色差现象发生。此工序要注意将混棉机的打手速度降低到最低档576r/min,以减少对纤维的损伤。而对于棉品种,除了对原料的充分混合外,还需要对其杂质、死棉僵瓣的落除,因此打手速度相对较高,一般控制在800r/min为宜。


FA1124开棉机主要是对初步开松混合的纤维进行精细开松,将棉束分解更小状态的散纤维,以便于后道工序的梳理。为减少在开松过程中对纤维的损伤,开棉机打手采用梳针打手,梳针打手速度一般控制在550r/min为好。而棉品种此开棉机的打手速度一般控制在750r/min,以便纤维与杂质等疵点的进一步分离。同时采用上下罗拉给棉方式,便于对纤维进行握持;下给棉罗拉与梳针打手的隔距调整为1.5mm,既保证了对棉层均匀握持,使纤维具有可放性,又减少了对纤维的损伤和短绒的增加。另外因差别化纤维不含杂质,所以落棉要偏小控制,以节约成本,落棉调节板的开口要调到最小。而棉的落棉调节板的开口要偏大控制,以便纤维中的杂质等疵点的落掉。


(2)梳棉工序


对于差别化纤维,梳棉工序生产中宜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小加压”的工艺原则。为有利于纤维从刺辊顺利转移到锡林上,减少飞花和棉结,将刺辊和锡林的速比适当加大,锡林、刺辊和盖板的速度适当降低,以减少纤维损伤、降低生条中短绒量以及减少落棉和盖板花,从而提高成纱质量、降低原料消耗。同时通过减小锡林和道夫间的隔距,以解决转移不良、棉网飘落、下垂等问题。表1是我公司在生产差别化纤维的工艺参数与棉品种的工艺参数的对比。


从表1的工艺参数可以看出,对于差别化纤维而言,刺辊、锡林的速度要偏低控制,以减少对纤维的损伤;盖板的速度要偏低控制,以减少落棉;锡林与盖板的梳理隔距偏大控制,以减少对纤维的过度梳理而造成纤维损伤。对于棉品种而言,为将棉花中的杂质尽量排除,刺辊的速度相对偏高控制,同时锡林、盖板的速度也要偏高控制,以便对纤维进行充分梳理和短绒、杂质的进一步排除,梳理隔距相对控制的偏小,以减少生条中的死棉等棉结的存在。


3.3 生产控制要点


3.3.1质量与产量的平衡控制


众所周知,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与产量永远是一对矛盾的话题,在单方面提高质量的同时,相对会带来对产量的影响,同样,如果单方面追求产能的增加,也会带来产品质量的牺牲。当然追求优质高产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但是实际生产中往往又不能如愿以偿,因此如何将两者平衡好是生产中的关键。通过大量试验证明,清梳联机组影响成纱质量的关键点主要在梳棉工序,尤其是梳棉机台的上机工艺和专件器材的配置对纤维产生的梳理效果。因为清梳联机组产量提高后,梳棉机梳理负荷相对增大,梳理区棉层中单纤维受梳齿数相对减少,纤维梳理度下降,从而造成纤维不能被充分梳理而在后道工序牵伸过程中容易形成棉结、毛羽等疵点。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要提高产能,只有保证纤维得到充分的梳理。具体做法有:


1、在上机工艺配置方面:依照“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配置理念,根据不同纤维的性能不同,梳棉机部分部位的上机工艺采用与棉相近的工艺配置,以便确保高产量下纤维的充分梳理;锡林和刺辊速度偏低掌握,但锡林与刺辊的线速比应适当增大,这样既保证了纤维损伤的减少,又确保了纤维的转移效果。


2、在专件器材方面:优选高质量、高耐磨度的专件器材,保证针布的光洁度、平整度、锋利度和耐磨度;适当缩短锡林针布的使用周期;


3、在原材料消耗方面:适当提高梳棉的落棉量;确保原料中的硬丝、胶块及分梳过程中产生的短绒、棉结等疵点尽可能多的排出,避免影响成纱质量。


另外,也要根据市场及客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对清梳的质量和产量、专件器材的投入和原料的消耗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3.3.2 生条重量不匀率的控制


清梳联机组对重量不匀率的影响可以说每个单机台都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棉箱的供棉及梳棉机的自调匀整系统。


当棉箱中储量不稳定或过少时,将直接影响输出棉层密度。试验表明,在棉箱的密度、输出定量和开松等条件一致情况下,为使筵棉的横向、纵向均匀度增加,棉箱的储棉量要偏多控制,这样有利于生条的重量不匀率;另外下棉箱压力的稳定程度直接会影响和改善生条重量不匀率,所以保持下棉箱压力更趋于稳定是保证喂入梳棉机棉层重量均匀、波动小的关键所在。并且喂棉箱内喂棉罗拉要尽量100%运转,以确保均匀连续平稳喂棉,这样就会有效改善生条重量不匀率。


自调匀整的棉层和棉条检测装置的灵敏度和精确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匀整的匀整效果,只有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反映棉层厚度和棉条粗细的真实数据提供给自调匀整,它才能正确匀整,否则将会起反作用;并且自调匀整的工艺参数也是影响匀整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合适的工艺参数设定使自调匀整调节既不会超调也不会欠调。这些都是自调匀整系统最基本的要求。


3.3.3 生产环境的控制


整个生产环境的控制对生产差别化纤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温湿度的变化,可使清梳联工艺质量产生波动。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清梳联棉流是靠气流输送、气压控制的,当车间温湿度高、回潮大,原料纤维易膨胀,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同时由于纤维的膨胀,透气性小,梳棉管道内压力加大,使供棉量变小,因此使输出条重量减轻。反之,使出条重量增加。再者,生产车间湿度过大,原料纤维含湿高,弹性差,不易梳理,清棉易产生束丝,梳棉易缠罗拉,棉结增加;相对湿度低,纤维脆弱,容易被打断,筵棉蓬松,梳棉静电作用增加,剥棉不爽,清梳落棉、飞花增多,生条中的短绒增加。另外,对于一些新型差别化纤维,在必要的时候,原料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必要时清花工序及梳棉工序要采取相应的局部环境加湿措施,以保证纤维的比电阻要尽量小,避免在生产时由于静电原因而造成绕锡林、转移不好甚至无法成网、成条等现象。


4、结束语


4.1 在选择清梳联流程生产差别化纤维时,开清棉设备的合理配置是提高生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差别化纤维无杂质。采用“一抓一混一开一梳”的短流程即可。


4.2 在清花流程应强调的是自由开松、柔和开松,不要有过多的打击,应选用梳理作用柔和的梳针打手为宜,同时选用原料不宜翻滚而又能起到充分混棉效果的多仓混棉机,尽量少用凝棉器。同时各部气流要通畅,减少阻塞挂花,这些都会有效的减少生条棉结的产生,从而提高成纱质量。


4.3 工艺配置上如采用国产自动抓包机,打手的速度不宜过快,同时应该提高运转效率,尽可能减少停止抓棉的时间,这样既能保证少抓勤抓,充分开松,又能防止抓包打手反复打击该处的原料而造成棉结的产生。


4.4 清梳联生产中优质和高产二者要相互兼顾,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片面追求清梳联产量而不注重产品质量的变化,以牺牲质量来提高产量。因此实际生产中不但应注重对清梳联各单机性能的研究,还要在设备使用上进行大胆创新,并加强对清梳联系统的的工艺优化,这样才能开好用好短流程清梳联。


4.5 清梳联设备对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能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能,对于批量小的品种而言,品种翻改工作量较大,清洁工作不好做,因此在流程选配上,一般选配的梳棉机台相对要少


4.6 清梳联技术是棉纺行业发展的必然,抓好管理是用好清梳联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掌握清梳联各单机性能,进行精细调节,做到前后兼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水平。(雒书华 尹书辉 曹爱国)

梭子讲堂(微信号:suoziedu)

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梭子讲堂(ID:suozied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