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规则
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各联之间,平仄相粘。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二、基本句式
五言律诗的基本句式: (甲) 仄仄平平仄, (乙) 平平仄仄平。 (丙) 平平平仄仄, (丁)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则是在每句前加上两个相反的音节: (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律诗的格式
五言律诗仄起式的两种格式,仅仅是首句不同: 1. 仄起仄收式: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2. 仄起平收式: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平起式的两种格式,也仅仅是首句不同。 3. 平起仄收式: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4. 平起平收式: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四、特殊情况
“二四六分明,两处不明”: 1. 在一定的条件下,(平平)仄仄平平仄(即甲种句)句式中的第四字(七言为第六字)之平声可作仄声。 2. 在一定的条件下,(仄仄)平平平仄仄(即丙种句)句式中的第四字(七言为第六字)之仄声可以作平声。
“一三五不论,两处必论”: 1. 避免“三平调”。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即丁种句)中,第三字(七言为第五字)不能变动为平声,否则会出现“三平调”。 2. 避免“孤平”。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即乙种句)中,若第一个字(七言为第三字)的平声用为仄声,就是“犯孤平”。
五、拗救方法
句中拗救: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若为仄声而犯孤平,将第三字的仄声改为平声。在五言“平平平仄仄”中,若第四字之仄声作平声,出现了“拗”,则第三字的平声须改为仄声。
联中拗救:在五言中,指在“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所构成的一联中的拗救,当出句的第三字拗(当平而仄),对句第三字来救(改仄为平)。当出句的第四字出现拗(当平而仄),则须用对句第三字来救(改仄为平)。
六、巧记入声字
语音演变规律识入声字: 1. zh,z,g,j和b,d。凡是和这六个声母相拼的阳平调的字,在中古都是入声字,“鼻”字除外。 2. zh,ch,sh,r,k,和uo相拼,皆为入声字。 3. d,t,n,l,b,p,m,和ie相拼的字,除去“爹”字,都是入声字。 4. 凡是ue韵的字,除了“嗟、瘸、靴”三字以外,都是入声字。 5. d,t,n,l,z,c,s,拼e皆为入声。 6. fa,fo音的皆为入声字。 7. 以下情况不是入声字:鼻音韵尾的,以uei为韵的,zi,ci,si声字的,m,n,l,r的阴、阳、上声的。 参考文献:郭芹纳:《诗律》,商务印书馆,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