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31-60)(2014-03-03 10:50:39)三焦火篇第三十一
岐伯曰:三焦称腑,虚腑也。无腑而称腑,有随寓为家之义。故逢木则生、逢火则旺。
少师曰:三焦耗脏腑之气,宜为各脏腑之所绝矣,何以反亲之也? 岐伯曰:各脏腑之气非三焦不能通达上下,故樂其來亲而益之以气,
少师曰:各脏腑樂与三焦相亲,然三焦樂与何脏腑为更亲乎? 岐伯曰:最亲者,胆木也。胆与肝为表里,是肝胆为三焦之母,即三焦之家也。
少师曰:三焦火也,火必畏水,何故与水亲乎? 岐伯曰:三焦之火最善制水,非亲水而喜入于水也,盖水无火气之温则水成寒水矣。
少师曰:然则何以治之? 岐伯曰:泻火而水自流也。 少师曰:三焦无腑,泻三焦之火,何从而泻之? 岐伯曰:视助火之脏腑以泻之,即所以泻三焦也。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三焦之火附于脏腑,脏腑旺而三焦旺,脏腑衰而三焦衰,
胆木篇第三十二
岐伯曰:肾水生木必先生肝,肝即分其水以生胆。然肝与胆皆肾子也,
少师曰:然亦有肾水不衰,胆气自病者何也? 岐伯曰:胆之汁主藏,胆之气主泄,故喜通不喜塞也。
少师曰:肝胆同郁,将独鲜胆木之塞乎? 岐伯曰:郁同而解郁,乌可異哉。胆郁而肝亦郁,肝舒而胆亦舒。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肝胆同为表里,肝盛则胆盛,肝衰则胆衰,所以治胆以治肝为先。
膀胱水篇第三十三
岐伯曰:膀胱之水,水中藏火也。膀胱无火,水不化,故以阳水名之。
少师曰:膀胱通心肾之火,然亲于肾而疏于心也。
岐伯曰:膀胱与肾为表里最为关切,故肾亲于膀胱。而膀胱亦不能疏于肾也。
少师曰:然则膀胱亲于心而疏于肾乎? 岐伯曰:膀胱阳水也,喜通阴火而不喜通阳火,似心火來亲未必得之化水。
少师曰:此又何故欤? 岐伯曰:心火下交于肾,则心包三焦之火齐來相济,助胃以化膀胱之水。倘心不交肾,
少师曰:君火无为,相火有为,君火不下降,包络相火正可代君出治。
岐伯曰:君臣一德而天下治。君火交而相火降,则膀胱得火而水化。
少师曰:心肾之離合,膀胱之得失如此乎? 岐伯曰:膀胱,可寒而不可过寒,可热而不可过热。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膀胱本为水腑。然水中藏火,无水不交,无火亦不交也。故心肾二脏皆通于膀胱之腑。膀胱不通,又何交乎!交心肾,正藏水火也。 大肠金篇第三十四
岐伯曰:大肠之金,阳金也。不能生水,且藉水以相生。 少师曰:水何能生金哉? 岐伯曰:水不生金而能养金,养即生也。 少师曰:人身火多于水,安得水以养大肠乎? 岐伯曰:大肠離水实无以养,而水苦无多。所異者,脾土生金,转输精液庶无干燥之虞。
少师曰:土生金,而大肠益燥何也? 岐伯曰:土柔而大肠润,土刚而大肠燥矣。 少师曰:土刚何以燥也? 岐伯曰:土刚者,因火旺而刚也。土刚而生金甚,然未免同火俱生,
少师曰:水润金也,又善荡金者,何故欤? 岐伯曰:大肠得真水而养,得邪水而荡也。邪正不兩立,势必相遇而相争。
少师曰:人非水火不生,人日饮水何,以防之? 岐伯曰:防水何若培土乎。土旺足以制水,土旺自能生金。制水,不害邪水之侵。
少师曰:大肠无火,往往有传导变化而不能者,又何故欤? 岐伯曰:大肠惡火又最喜火也。惡火者,惡阳火也。喜火者,喜阴火也。
少师曰:肾火虽水中之火,然而克金,何以喜之? 岐伯曰:肺肾子母也。气无时不通,肺与大肠为表里,肾气生肺,即生大肠也。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大肠无水火何以开阖。开阖既难以传导变化乎。可悟大肠必须于水火也。大肠无水火之真,即邪來犯之,故防邪仍宜润正耳。 小肠火篇第三十五
岐伯曰:小肠与心为表里,与心同气,属火无疑。其体则为水之路,故小肠又属水也。 少师曰:然则小肠居水火之间,乃不阴不阳之腑乎。 岐伯曰:小肠属阳,不属阴也。兼属之水者,以其能导水也。水无火不化,小肠有火,
少师曰:斯又何故乎? 岐伯曰:膀胱,水腑也,得火而化,亦必得水而亲。
少师曰:肠为受盛之官,既容水谷,安在肠内无水,必藉肾水之通膀胱乎? 岐伯曰:真水则存而不泄,邪水则走而不守也。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小肠之火,有水以济之。故火不上焚,而水始下降也。
命门真火篇第三十六
岐伯曰: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兩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 少师曰:藏于水以生水,何也? 岐伯曰:火非水不藏,无水则火沸矣。水非火不生,无火则水绝矣。
少师曰:命门之火,既与兩肾相亲宜与各脏腑疏矣。 岐伯曰: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不止肾恃之为根,各脏腑无不相合也。 少师曰:十二经皆有火也,何藉命门之生乎? 岐伯曰:十二经之火,皆后天之火也。后天之火非先天之火不化。
少师曰:命门之火气甚微,十二经皆來取资,尽为分给,不虞匮乏乎? 岐伯曰:命门居水火中,水火相济,取之正无穷也。 少师曰:水火非出于肾乎?岐伯曰:命门水火虽不全属于肾,亦不全離乎肾也。
少师曰:命门之系人生死甚重,《内经》何以遗之? 岐伯曰:未尝遗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所谓主者,正指命门也。七节之旁有小心。
少师曰:命门为主,前人未言何也? 岐伯曰:广成子云:窃窈冥冥,其中有神。恍恍惚惚,其中有气。亦指命门也。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命门为十二经之主。《素问》不明言者,以主之难識耳。
[清代]陈士择远公 命门经主篇第三十七
岐伯曰:肾中之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也。 雷公曰:十二经最神者,心也。宜心为主,不宜以肾中之命门为主也。 岐伯曰:以心为主,此主之所以不明也。主在肾之中,不在心之内。
雷公曰:其共相贯通者,何也? 岐伯曰:人非火不生,命门属火,先天之火也。
雷公曰:命门属火,宜与火相亲,何偏居于肾以亲水气耶? 岐伯曰:肾火,无形之火也;肾水,无形之水也。
雷公曰:何遭之渺乎,非天师又孰能知之. 陈士铎曰:命门在心肾之中,又何說之有无。如世人隸知也。
五行生克篇第三十八
岐伯曰:五行之理,又何易穷哉。 雷公曰:盍不尽言之? 岐伯曰;谈天乎,谈地乎,谈人乎。 雷公曰,请言人之五行。 岐伯曰:心、肝。脾,肺、肾配火、木,土、金、水,非人身之五行乎。 雷公曰:请言其变。 岐伯曰:变则又何能尽哉。试言其生克。生克之变者,生中克也,克中生也。
雷公曰:何以見生中之克乎? 岐伯曰:肾生肝,肾中无水,水涸而火腾矣,肝木受焚,肾何生乎?
雷公曰:何以見克中之生乎? 岐伯曰:肝克土,土得木以疏通则土有生气矣。脾克水,水得土而畜积则土有生基矣。
雷公曰:请言生不全生。 岐伯曰:生不全生者,专言肾水也.各脏腑无不取资于肾。心得肾水而神明焕发也;
雷公曰:请言克不全克。 岐伯曰:克不全克者,专言肾火也。肾火易动难静,易逆难顺,易上难下,
雷公曰:生畏克而不敢生者若何? 岐伯曰:肝木生心火也,而肺金太旺,肝畏肺克不敢生心则心气转弱,金克肝木矣。
雷公曰:何法以制之乎? 岐伯曰:制克以遂其生,则生不畏克。助生而忘其克,则克即为生。 雷公曰:善。克畏生而不敢克者,又若何? 岐伯曰:肝木之盛由于肾水之旺也,木旺而肺气自衰,柔金安能克刚木乎。
雷公曰:何法以制之? 岐伯曰:救其生不必制其克,则弱多为强。因其克反更培其生则衰转为盛。 雷公曰:善。 陈士铎曰:五行生克本不可颠倒。不可颠倒而颠倒者,言生克之变也。
小心真主篇第三十九
岐伯曰:大哉,问也。阴阳有先后天之殊也,后天之阴阳藏于各脏腑。
为当曰:命门何物也? 岐伯曰:命门者,水火之源。水者,阴中之水也;火者,阴中之火也。 为当曰:水火均属阴,是命门藏阴不藏阳也。其藏阳又何所乎? 岐伯曰:命门,藏阴即藏阳也。 为当曰:其藏阴即藏阳之义何居? 岐伯曰:阴中之水者,真水也;阴中之火者,真火也。真火者,真水之所生;
为当曰:阴阳有偏胜,何也? 岐伯曰:阴胜者,非阴盛也,命门火微也。阳胜者,非阳盛也,命门水竭也。 为当曰:阴胜在下阳胜在上者,何也? 岐伯曰:阴胜于下者,水竭其源则阴不归阳矣。阳胜于上者,火衰其本则阳不归阴矣。
为当曰:命门为十二官之主寄于何脏? 岐伯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即命门也。 为当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非小心之谓欤。 岐伯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者,言三焦包络也,非言小心也。
陈士铎曰:小心在心肾之中,乃阴阳之中也。阴无阳气则火不生,阳无阴气则水不长。
水不克火篇第四十
岐伯曰:人生于火,养于水。水养火者,先天之真水也。水克火者,后天之邪水也。
大封司马曰:余终不解其义,幸明示之。 岐伯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寅实有火也。
大封司马曰:然则水不可饮乎? 岐伯曰:水可少饮以解燥。不可畅饮以解氛。 大封司马曰:此何故乎? 岐伯曰:无形之火旺,则有形之火微。无形之火衰则有形之火盛。
大封司马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补先天无形之水,则无形之火自息矣,不可見其火热饮水不解,
陈士铎曰:水分有形无形,何疑于水哉。
三关升降篇第四十一
岐伯曰:三关者,河車之关也。上玉枕,中肾脊、下尾间。 巫咸曰:三关何故关人生死乎? 岐伯曰:关人生死,故名曰关。 巫咸曰:请问生死之义。 岐伯曰:命门者,水中火也。水火之中实藏先天之气,脾胃之气后天之气也。
巫咸曰:气衰安旺乎? 岐伯曰: 助命门之火,益肾阴之水,则气自旺矣。 巫咸曰:善。 陈士铎曰:人有三关,故可生可死。然生死实在先天,不在后天也。
表微篇第四十二
岐伯曰:合脏腑言之也。 奚仲曰:脏阴腑阳,阴结在脏,阳结在腑乎? 岐伯曰:阴结阳结者,言阴阳之气结也。合脏腑言之,非阳结而阴不结,
奚仲曰:《阴阳别論》中,又有刚与刚之言。言脏乎?言腑乎? 岐伯曰:专言脏腑也,阳阴气不和,脏腑有过刚之失,兩刚相遇,阳过旺阴不相接也。 奚仲曰:脏之刚乎?抑腑之刚乎? 岐伯曰:脏刚传腑,则刚在脏也。腑刚传脏,则刚在腑也. 奚仲曰:《阴阳别論》中又有阴抟阳抟之言,亦言脏腑乎? 岐伯曰:阴抟阳抟者言十二经之脉,非言脏腑也。虽然十二脏腑之阴阳不和,
奚仲曰:善。 陈士铎曰:阳结、阴结、阴抟、阳抟、俱讲得微妙。 呼吸篇第四十三
岐伯曰:天地人同之。 雷公曰:心肺主呼,肾肝主吸,是呼出乃心肺也,吸入乃肾肝也。
岐伯曰:一呼不再呼,一吸不再吸,故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也。 雷公曰:请悉言之。 岐伯曰:呼出者,阳气之出也。吸入者,阴气之入也。
雷公曰:善。 陈士铎曰:呼中有吸,吸中有呼,是一是二,人可參天地也。 脉动篇第四十四
岐伯曰:脉之常动不休者,不止肺、胃、肾也。 雷公曰:何以見之? 岐伯曰:四末阴阳之会者,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曲径也。周流一身,昼夜环转,
雷公曰:十二经动脉之穴可悉举之乎? 岐伯曰:手厥阴心包经,动脉在手之勞宫也。手太阴肺经,动脉在手之太渊也。
陈士铎曰:讲脉之动处,俱有条理,非无因之文也。 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
岐伯曰:必得之内热多饮也。 云师曰:世人好饮亦常耳,未見瞳子皆散大也。 岐伯曰:内热者,气血之虚也。气血虚,则精耗矣。
云师曰:然往往视小为大也。 歧伯曰:瞳子之系通于脑。脑热则瞳子亦热,热极而瞳子散大矣。夫瞳子之精,
云师曰:何火之虐乎? 岐伯曰:必饮火酒兼食辛热之味也。火酒大热,得辛热之味以助之则益热矣。
云师曰:善。 陈士铎曰:瞳子散大,不止于酒。大约肾水不足,亦能散大。
黄帝外经-第六卷 [清代]陈士择远公 诊原篇第四十六
岐伯曰:诊脉不若诊原也。 雷公曰:何谓也? 岐伯曰:原者,脉气之所注也。切脉之法繁而难知,切腧之法约而易識。 雷公曰:请言切腧之法。 岐伯曰:切腧之法,不外阴阳。气來清者,阳也。气來浊者,阴也。气來浮者,阳也。
陈士铎曰:诊原法,不传久矣。天师之論,真得其要也。 精气引血篇第四十七
岐伯曰:血不归经耳。 力牧曰:病可療乎? 岐伯曰:療非难也,引其血之归经,则瘥安。 力牧曰:九窍出血,脏腑之血皆出矣。难療而曰易療者,何也? 岐伯曰:血失一经者重,血失众经者轻。失一经者,伤脏腑也。失众经者,伤经络也。 力牧曰:血已出矣,何引而归之? 岐伯曰:补气以引之,补精以引之也。 力牧曰:气虚则血难摄,补气摄血则余已知之矣。补精引血余实未知也。 岐伯曰:血之妄行,由肾;火之亂动也。肾火亂动,由肾水之大衰也。
力牧曰:兼治之乎抑单治之乎? 岐伯曰:先补气后补精。气虚不能摄血,血摄而精可生也。
力牧曰:善。虽然血之妄出,疑火之祟耳。不清火而补气,母乃助火乎。 岐伯曰:血至九窍之出:是火尽外泄矣,热变为寒,乌可再泄火乎。清火则血愈多矣。 力牧曰:善。 陈士铎曰:失血,补气本是妙理。谁知补精即补气乎。
天人一气篇第四十八
岐伯曰:天之转移,阴阳之气也。人之气亦阴阳之气也。安得不随天气为转移乎。 大挠曰:天之气分春夏秋冬,人之气惡能分四序哉?
岐伯曰:公泥于甲子以論天也。天不可测,而可测。人亦不可测,而可测也。
大挠曰:天之气万古如斯,人之气何故多变动乎? 岐伯曰:人气之变动,因乎人,亦因乎天也.春宜温而寒,则春行冬令矣。
大挠曰:天气变动人气随天而转移,宜尽人皆如是矣。何以有变,有不变也? 岐伯曰:人气随天而变者,常也。人气不随天而变者,非常也。 大挠曰:人气不随天气而变,此正人守其常也。
岐伯曰:宜变而不变,常也。而余谓非常者,以其異于常人也。
大挠曰:彼变动者何以治之? 岐伯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郁则达之,热则寒之,寒则温之,如此而已。 陈士铎曰:天人合一,安能变乎。說得合一之旨。 地气合人篇第四十九
岐伯曰:地气之合于人气,《素问》、《靈枢》已详哉言之。何公又问也? 大桡曰:《内经》言地气统天气而并論也,未尝分言地气。 岐伯曰:三才并立,天气即合于地气,地气即合于人气,原不必分言之也, 大挠曰:地气有独合于人气之时,请言其所以合也? 岐伯曰:言其合则合,言其分则分。 大挠曰:请言人之独合于地气。 岐伯曰:地有九州岛,入有九窍,此人之独合于地也。 大挠曰:《内经》言之矣。 岐伯曰:虽言之未尝分晰之也。 大挠曰:请言其分。 岐伯曰:左目合冀,右目合雍,鼻合豫,左耳合扬,右耳合兖,口合徐,
大挠曰:其病何以应之? 岐伯曰:冀之地气逆,而人之左目病焉。雍之地气逆,而人之右目病焉。
大挠曰:有验,有不验何也? 岐伯曰:验者,人气之漓也。不验者,人气之固也。固者多,漓者少,故验者亦少。
大挠曰:既有不验,恐非定理。 岐伯曰:医统天地人以言道,乌可缺而不全乎。寧言地气听其验不验也。 大挠曰:善。 陈士铎曰:地气实合于天,何分于人乎。
三才并論篇第五十
岐伯曰:子言是也。 臾区退而作《天元纪》各論,以广五运六气之义。 岐伯曰:臾区之言大而肆乎,虽然执臾区之論,概治五脏之病,是得一而矣一也。 臾区曰:何谓乎? 岐伯曰:五运者,五行也。谈五运即阐五行也。然五行止有五,五运变成六,
臾区曰:弟子之言非欤? 岐伯曰:子言是也。 臾区曰:弟子言是夫子有后言,请亟焚之。 岐伯曰:医道之大也,得子言大乃显然。而医道又微也,执子言微乃隐。
臾区曰:请悉言之。 岐伯曰:五运乘阴阳而变迁,五脏因阴阳而变动。
鬼臾区曰:请言缺半之理。 岐伯曰:阴阳之气,有盈有虚。男女之形,有强有弱,盈者,虚之兆。虚者,盈之机。
鬼臾区曰:医道合天地人者,始无弊乎? 岐伯曰:人之阴阳与天地相合也。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未尝異也。
鬼臾区稽首而叹曰:大哉!圣人之言乎,区无以测师矣。 陈士铎曰:六气即五行之論,知五行即知六气矣。世不知五运即不知五行也。不知五行,即不知六气矣。 五运六气離合篇第五十一
岐伯曰:五运非六气,则阴阳难化。六气非五运,则疾病不成。二者合而不離也,
鬼臾区曰:然则何以治六气乎? 岐伯曰:五运之盛衰随五脏之盛衰为强弱,五脏盛麗六气不能衰,五脏强而六气不能弱。
鬼臾区曰:善。 陈士铎曰:六气之病,因五脏之不调也。五脏之不调即五行之不正也,调五行即调六气矣。 六气分门篇第五十二
岐伯曰:五运不可分,六气不可合。 雷公曰:其不可合者,何也? 岐伯曰:六气之中有暑火之異也。 雷公曰:暑火皆火也,何分乎? 岐伯曰;火,不一也。暑外火,火内火也。 雷公曰:等火耳。火与火相合,而相应也。奈何異视之? 岐伯曰:内火之动,必得外火之引。外火之侵,必得内火之召也。
雷公曰:予昧矣,请示世之不知二火者。 陈士铎曰:五行止有一火,六气乃有二火。
六气独胜篇第五十三
岐伯曰:阴阳足以包天地之气也。虽然,阴阳之中,变化错杂,未可以一言尽也。 雍父曰:请言其变。 岐伯曰:六气尽之矣。 雍父曰:六气是公之已言也,请言所未言. 岐伯曰:六气之中有余不足,胜复去留,臾区言之矣。尚有一端未言也。
雍父曰;请悉論之。 岐伯曰:辰戌之岁,太阳司天而天柱不能窒抑之,此肝气之胜也。
雍父曰:司天之胜,予知之矣。请言在泉之胜。 岐伯曰:丑未之岁,太阳在泉而地晶不能窒抑之,此肝胆之气胜也。
雍父曰:子闻顺天地之气者昌,逆天地之气者亡。
岐伯曰:顺之昌者,顺天地之正气也。逆之亡者,逆天地之邪气也。
岐伯曰:人之强弱不同,纵欲与节欲異也。 雍父曰:善。 陈士铎曰:天蓬地玄,独有二者,正分其阴阳也。阴阳同而神亦同者,正显其顺逆也。可見宜顺不宜逆矣。 三合篇第五十四
岐伯曰:五行之生化也。 雷公曰:人之五脏,分金木水火土,彼此有胜负而人病,
岐伯曰:脏腑之五行,即天之五行,地之五行也。天地人三合而生化出矣。 雷公曰:请问三合之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在天为风,
雷公曰:五行止五,不应与六气合也。 岐伯曰:六气即五行也。 雷公曰:五行五而六气六,何以相合乎? 岐伯曰:使五行止五,则五行不奇矣。五行得六气,则五行之变化无穷。
雷公曰:六气之中,各配五行,独火有二,此又何故? 岐伯曰:火有君相之分耳:人身火多于水,五脏之中,无脏非火也,
雷公曰;大哉盲乎,释蒙解惑,非天师之谓欤。请载登六气之篇。 陈士铎曰:五行不外五脏,五脏即六气之論也。因五行止有五,惟火为二,
黄帝外经-第七卷 [清代]陈士择远公 四时六气異同篇第五十五
岐伯曰:人身之脉气,上通天,下合地,未可一言尽也,故彼此错言之耳。 天老曰:章句同而意旨異,不善讀之,吾恐执而不通也。 岐伯曰:医统天地人以立論,不知天何知地,不知地何知人。
天老曰:请问归一之旨。 岐伯曰:五时之合五脏也,即六气之合五脏也。六气之应六经也即五时之应六经也。
天老曰:善。 陈士铎曰:何尝異,何必求同;何尝同,不妨言異。人惟善求之可耳。 司天在泉分合篇第五十六
岐伯曰:岁半以上,天气主之。岁半以下,地气主之。 天老曰:司天之气主上半岁乎?在泉之气主下半岁乎? 岐伯曰:然。 天老曰:司天之气何以主上半岁也? 岐伯曰:春夏者,天之阴阳也,阳生阴长,天之气也,故上半岁主之。 天老曰:在泉之气何以主下岁也? 岐伯曰:秋冬者,地之阴阳也。阴殺阳藏,地之气也,故下半岁主之。 天老曰:一岁之中,天地之气截然分乎? 岐伯曰:天地之气,无日不交.司天之气始于地之左,在泉之气奉乎天之右。
天老曰:然则司天在泉,何必分之乎? 岐伯曰:不分言之则阴阳不明,奚以得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义乎。
天老曰:司天之气何以始于地?在泉之气何以始于天乎? 岐伯曰:司天之气始于地之左,地中有天也;在泉之气始于天之右,天中有地也。 天老曰:善。 陈士铎曰:司天在泉,合天地以論之,才是善言天地者。 从化篇第五十七
岐伯曰:五行各有胜,亦各有制也。制之太过则受制者应之,反从其化也。
天老曰:何道而使之不从乎? 岐伯曰:从火者润其金乎;从金者抒其木乎;从木者培其土乎;从土者导其水乎;
天老曰:润其金而金仍从火,抒其木而木仍从金,培其土而土仍从木,
歧伯曰:此阴阳之己变,水火之已漓,非药石针灸之可療也。 陈士铎曰:言浅而論深。 冬夏火热篇第五十八
岐伯曰:外寒则内益热也。 胡孔甲曰:外寒内热,人宜同病,何故独热? 岐伯曰:肾中水虚,不能制火,因外寒相激而火发也,人生五脏非火,无腑非火也,
胡孔甲曰:火必有所助而后盛,火发于外,外无火助,宜火之少衰,
岐伯曰:此正显火郁之气也。暑日气散而火难居,冬日气藏而火难泄,
胡孔甲曰:可以治夏者治冬乎? 岐伯曰:辨其火热之真假耳,毋論冬夏也。 胡孔甲曰:善。 陈士铎曰:治郁无他治之法,人亦治郁而已矣。 暑火二气篇第五十九
岐伯曰:暑病成于夏,火病四时皆有,故分为二也。 祝融问曰:火病虽四时有之,然多成于夏,热蕴于夏而发于四时,宜暑包之矣。 岐伯曰:火不止成于夏,四时可成也,火宜藏不宜发,火发于夏日者,火以引火也,
祝融曰:火不可发也,发则多不可救。与暑热之相犯有異乎? 岐伯曰:暑与火热同而实異也。惟其不同,故夏日之火不可与春秋冬之火共論。
祝融曰:暑火非一也,分二气宜矣。 陈士铎曰:暑与火不可并論,独吐至理。 阴阳上下篇第六十
岐伯曰:阴阳之气,上下相同。阳之气未尝不行于下也, 常伯曰:寒厥到膝不到巅,头痛到巅不到膝,非阴气在下,阳气在上之明验乎? 岐伯曰:阴气生于阳,阳气生于阴。盖上下相通,无彼此之離也。
陈士铎日:阳宜达,阴宜降也。二者相反,则达者不达,降者不降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