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是大家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除此之外,天津,重庆,成都,武汉,苏州,杭州,哪一座是未来的第五城? 从产业影响力的角度,我们逐一分析。 天津 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北方工业中心,名头很响,钢铁和石油是支柱产业,三星电视和空中客车的生产基地,北方第一大港口,地位确实很重要,但仍然缺少全国影响力。 天津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是国家火箭航天基地,体现了天朝政府要将天津打造为国家战略国防工业中心的意图。只是,这个产业的规模目前仍然太小,还不具有带动全局的影响力。 在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天津在过去的十年经济快速崛起,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是为什么在人们关于一线城市的讨论中,始终有意无意的被人忽视?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天津的GDP过于依赖国企投资,缺乏市场化竞争力的产业:无论是航天还是石油,这些产业的决策者都在北京。因此,天津之于北京的关系,更像是北京的郊区,承担的是北京央企的生产基地角色。 由于这样的原因,天津的GDP即使继续膨胀,也不可能获得一线城市的地位。 重庆 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西部工业中心,名头很响,汽车和IT制造是支柱产业。 重庆在过去的五年里经济崛起速度极快,堪称和天津并列的双子星。这里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转移的主要产业就是苏州的笔记本电脑制造业。但目前仍然处于打工者地位,缺乏行业话语权。 另外一个核心产业,就是以长安和力帆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汽车业的影响力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长安汽车毕竟只是业内老四,被三大集团死死压住。长春有一汽尚且没位子,重庆的产业影响力仍然欠点火候。 这就是目前的现实:重庆的经济规模很大,但是经济水平距离发达地区仍有差距,一线的人才一般都不会考虑去重庆发展。 十年之后,重庆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线城市,但目前还不是。 成都 西部双子星之一,曾经被誉为第四城,我理解为这是发展的目标。 成都确实有这个潜力:和重庆一样,这里是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大量的沿海IT企业成群结队在这里扎营,其规模和影响力正如苏州在十年前崛起的一般。 是的,目前而言,成都只是苏州的翻版,虽然外资很多,经济欣欣向荣,但仍然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土企业。 成都的第四城之梦,在十年之后。 武汉 华中经济中心,汽车和钢铁是两大支柱。尤其是东风二汽,武汉的所有荣耀和希望都寄托在他之上。 在2010年代的中国,伴随着产业升级的东风,汽车业和石化业将成为两大支柱产业。 只可惜,东风汽车的合资伙伴只是行业的二线,他也缺乏民企的灵活机制,这使得东风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通用福特一样的巨头。 武汉的底特律之梦或许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武汉离一线城市的距离仍然很远。 苏州 苏州和深圳的gdp之争曾经炒得很热。苏州有这样的资本:这里是外资跨国企业的主要制造和研发基地,欧美,日本,韩台的跨国资本都视这里为乐土。这里不但能吸引一流的研发人才,而且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深圳。 近年来,苏州也发展起了一批本土民企巨头:沙钢集团,恒力石化,波司登服饰,还有一些电缆,电梯等细分行业。 但苏州的致命伤在于:苏州的外企只是将生产基地设于苏州,决策总部仍然在上海或者国外。在这些产业领域内,苏州不具有话语权,其地位正如天津之于北京,东莞之于深圳。 苏州的民企所影响的行业,又大多只是传统低端产业,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实在是件尴尬的事情。 正因如此,苏州想晋身一线城市,始终缺了些底气。 杭州 杭州的gdp是十大城市中最小的,也不是华东区域经济中心,似乎离一线城市的位置最遥远。 但我不这么认为。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大省。在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品,外贸出口等诸多领域内具有全国影响力。而浙江民企的总部大多设于杭州。 杭州在全国具有话语权的行业包括: 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业, 吉利汽车,万向零部件,盾安制冷,奥克斯空调为代表的机械工业, 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为代表的化纤业, 娃哈哈为代表的食品业。 正因为有这一大批行业龙头的存在,杭州对全国一线人才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 你认为谁会是第五城呢? <关注作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 t-b-苏惠智能生活馆=""> 关注作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
|
来自: professor1938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