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理问题的躯体化”是指人们在发生心理不适时,不是或较少以焦虑?恐惧及情绪变化等心理化的方式呈现,而是以头痛?腰痛和胸痛等躯体症状的方式呈现?在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1990)中,躯体化被列为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作为一种临床现象,它表现为某种身体上的症状,但不能从医学角度对身体疾病做出合理解释,并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征:患者体验到和表达出躯体不适与症状;这些躯体不适与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病变来解释;患者将躯体不适症状归咎为躯体患病;患者据此向医学各科求助? 一般认为,躯体化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独特的反应,即患者主要是用躯体方式而非心理方式做出反应?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为头昏?头痛?耳鸣?乏力?睡眠障碍?胸闷?心慌?慢性疼痛?咽喉梗阻?厌食?腹胀?尿频等,患者就诊时往往以丰富?生动?多变的躯体症状为主诉,但其躯体症状与相应的医学检查不符,对症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因疗效不好,患者又会对医生和医院不满,从而反复更换医院科室和医务人员?这一状况在使患者本人深感痛苦?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并损害了医患关系,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双重的困扰?有资料表明,当前引起各种疾病的原因中有百分之七?八十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由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1/10? 当人们内心存在情绪障碍时,会因此备感焦愁不安,这种内在的压力长期得不到适当的释放,就很有可能转化为外在的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出现一系列病痛与不适?一般来说,焦躁和压抑越重,身体上的反应也就越明显,就是精神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内心的痛苦通过身体的不适?身体的症状而表现出来? 心理问题可以转换成躯体问题,这是弗洛伊德在研究歇斯底里问题时发现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躯体化障碍看作是一种潜意识过程,借此一个人将自己的内心矛盾或冲突转换成内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从而摆脱自我的困境?曾国藩患牛皮癣,看起来好了,但心烦的时候,又会复发,其中的原因不能用躯体疾病来解释? 心与身无法截然分开,身和心共同拥有同样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胰脏或肝脏发生病变,大脑就痛苦,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反之,脑部出了偏差,也可能传送生化震波,扰乱身体各部位? 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愉快?欣赏?赞叹等良好的情绪时,血液中会产生一种对健康非常有益的化学物质;而不良的情绪则会产生对神经与血管组织有害的另一种物质?如愤怒?焦急?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嫉妒等往往过分刺激人体的器官?肌肉或内分泌腺,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对客观事物产生良好情绪还是产生不良情绪由人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决定,同一客观事物不同的看法其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 本田宗一郎曾经面部神经疼痛,到处求医问药甚至泡温泉,都没有用?很多心理问题导致的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就是如此,疼痛如电击?刀割,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繁到影响进食和休息的程度? 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病人为了减免发作常常不敢洗脸,大声说话,甚至不敢进食? 曾有一位快退休的董事长为此两次入院治疗达半年之久,病楚未除而焦虑日甚?当他听说儿媳产一男婴,母子平安?之后几天内,家人不断地告诉他这小孙孙如何如何可爱,怎样怎样逗人,病人喜笑颜开,没过一个星期便出院回家? 精神压力如果无法解脱而长期存在,则极有转化为器质性病变的危险和可能?本田宗一郎很幸运,当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以后,久治不愈的面部神经疼痛突然不治而愈?证明了一旦在精神上得以解脱,身体上的不适也就不治而愈了? 象温岭杀医案的患者,反复在五官科就诊,说明其主观不适感觉肯定是存在的,假若能尽早给予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辅导,或许将可以避免血案的发生? 临床上要分清楚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身心疾病和心身疾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身心疾病是身体疾病在前,因为身体疾病而引起心理?行为上的改变?比如意外车祸导致身体残疾,心灵受到重创,极度伤心抑郁中有些人甚至会发生自杀行为,这种严重的抑郁症是因为身体疾患而引起的?心身疾病是心理疾病在前,因为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逐渐以躯体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也称作“躯体化”?比如一位总是担心自己会阳痿的男士在紧张焦虑中,出现了心因性阳痿?脱发?失眠?便秘等症状?所以,身心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是不同的?身心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而心身疾病则主要进行心理治疗及对症治疗?身心疾病是先病而后郁,心身疾病是先郁而后病,躯体化就是心身问题? 治疗首先要医疗检查,排除潜在的躯体疾病,然后进行心理治疗?许多企业家是因为躯体生病后,性格变得古怪,动不动就发脾气,说让人伤心的话,其实是疾病引起了他情绪的改变,需要包容?安慰和体贴;对于企业家的心身疾病,主要从预防着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宽容大度的胸怀,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当发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及时宣泄疏导,不让自己沉浸在愤怒?郁闷?焦虑等负性情绪中?心理治疗和各种松弛疗法是常用的,也是重要的,中国传统医疗中的各种松弛疗法,有很多可取之处,重要的是使患者明确并发展生活中其他的积极面? 临床上碰到主观症状多,与相应的医学检查又不符,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时,临床医生有必要推介患者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可能将会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