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贯通三教养真集】第二十一篇: 物

 杏林春阳 2017-05-25
【贯通三教养真集】第二十一篇: 物

萬物之有生於無,凡人之情著於有。
能究常無固難,常無其有更難。
人要欲立常無之地,必主以性。主以性,則未始有物。己忘而物自化,物雖滿前,常歸於無矣!
龐居士曰:但自無心於萬物,那怕萬物常圍繞。人有妖人,物有妖物,皆能迷人。彼豈能迷人哉!還是人自迷之也!
百字碑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見物之美者,而生一愛念。此心便為他引去,即是迷了。
看透一物,不受一物之迷。看透萬物,不受萬物之迷。
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天下事事物物,自有個停停當當底道理,一毫私意用不得。故曰天下何思何慮?
是故君子就事了事,而不生事。因物付物,而不著物。
程伊川曰:人於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己一個身與心,卻不要好。茍得外物好時,而不知自己身與心,已先不好了也!
今夫人房舍衣服、飲食器皿,多恥不如人。至於學問不如人、良心不如人,却不知恥。抑獨何哉?弗思甚也!
白鬢老人曰:
己忘而物自化。可見內因有己,外纔有物。
內己若忘,外物自化。
世人棄真覓假,尚曰予智。
覺明淺釋二十一、物
萬物的有都是從無中生來。凡人情感卻執著於物的有。
能夠探究長久不變的無,固然有一定難度;而探索長久不變的有則更難。
人如果希望站在常常沒有的角度考慮問題,心必須放在真性上。
關注真性則不會執著於萬物的存在。
忘記自己,萬物自然就沒有了。那怕萬物(房子、車子、諸般金銀財寶等等)堆滿眼前,就好像沒有存在的一般。
龐居士說:一個人只要心不關注在物上,那裡怕萬物(如金錢珠寶、高官厚祿)經常圍繞身邊。
人有像妖精的人,物有似妖孽的物,都能夠迷惑人。他們真的能夠迷人麼?還是人自己被迷惑了啊!
百字碑說:用不變的真心來處理事物,處理事物要不被迷惑。
見到漂亮的物品,從而派生出愛戀。這顆心便被他帶走了,也就是迷了。
看透一物,則不會被該物迷惑;看透萬物,則不被萬物所迷惑。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的方法,就像夢中幻象和泡沫裡面的影子;又似早晨的露珠及雷鳴閃電。應該這樣去觀察才對。
天下的事事物物,都有一個適時存在的道理。一私一毫的私心參雜不得。因此說天下有什麼事情好思考好憂慮的?
有智慧的人是就這件事處理這件事,而不去分析推理派生出其他的事情來;因這件物而付出這件物,而不執著於這個物上面。
程伊川說:人對於外在讓自己身心付出代價的物質、名聞利養、毀譽稱頌等,事事都要求完美;只有自己一個身體和心靈,卻不要求完美。即便得到外物的好時,而不知道自己的身與心,已經在這之前就不好了啊!
今天的人對於房子、衣服、飲食、器皿,總是覺得羞愧沒有別人的好。而對於學問如不如人,良心如不如人,卻不知道羞恥。
為什麼會這樣呢?實在費思量啊?
白鬢老人說:
忘掉自己而萬物自然化作虛無。可見內在因素是有自己的存在,外在才有萬物的顯現。
內在自己如果沒有了,外在的萬物也就自然沒有了。
世間人放棄真實尋覓假象,還自得意滿地說我聰明。
覺明居士:
萬物之有無中生,執有失無喪本真;
縱觀世間痴物眾,唯美逐物忘自身;
終日但將喜好攢,物壑難填捨命掙;
未達魂牽夢繞己,既得漠然覓更新;
真常應物自不迷,夢幻泡影離合分;
人之吃喝拉撒睡,五字簡滿樂盈生;
爾今參透萬物理,無憂無慮返視聽;
棄假覓真物自化,物我兩忘怡然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