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规曹随中的萧何制定的规则曹参为什么会不遗余力的去遵循呢?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25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随曹规等等这些个典故都离不开一个人物,那就是汉初三杰的萧何。萧何为什么能成为三杰之一呢?为什么曹参那么出生入死的为刘邦打拼,在上文中我也提到他的功劳只排第二,第一你好奇不呢?约法三章我们不陌生,可萧何为什么会制定汉律九章呢?一切的一切和萧何分不开关系了。

萧何我曾提到和曹参一样是刘邦的老乡沛县人,在当时萧何、曹参相当于县中名流,受老百姓敬仰,而刘邦、樊哙则类似于地痞流氓。但萧何不以为意还是和刘邦交往,慢慢的成为莫逆之交,也许是被刘邦的气质所吸引吧。

后来在反抗暴秦的路上,萧何为其出谋划策,不遗余力的为刘邦安定后方,提供粮草,这我们可以从汉朝建立之初的一次谈话中可知,一次刘邦宴请群臣,喝的很是高兴,就问下面的人说“你们也不必期满我,都实话实说,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 ”群臣是各抒己见,但都没能说出刘邦想说的意思。于是刘邦顿了顿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的赞扬,同时也认为他们三个是他最得力的功臣,故以后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

夸奖完之后就得论功行赏了,刘邦认为他得天下,萧何功劳最大,于是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这时有些大臣不乐意了,就说曹参的一些功劳(上文有提到),认为他得排第一。刘邦一听,心里不高兴,但又不能直接表现出来,正愁苦之际关内侯鄂君出来了,说“萧何应该排第一,”刘邦问其原因。他说“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这正符合刘邦的心意,于是顺水推舟的就说“善”。并特许萧何‘赐带剑履上殿’。

我们知道,刘邦曾和项羽打赌谁先攻入咸阳城,谁就是关中王。进入咸阳城之后,刘邦为了取得民心,也为了以后能得到天下就召集当地父老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这就是约法三章的由来,但汉朝建立以后约法三章就有点不适用了,于是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也成为汉朝制作律令大开端。

且萧何制定完这些就有点心力交瘁,再加上年纪大了,不久便病逝了,汉惠帝对他的家人大加封赏,并谥文终侯。一代重臣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来汉惠帝根据萧何的遗言,任命曹参为相国,曹参认为自己能力不如萧何,且萧何制定的制度也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就完全按照他所制定的加以执行,这也即是萧规曹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