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绘画之路”,是继此前“对话达·芬奇”特展和“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展”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呈现的又一场西方艺术盛宴。但有别于之前的两展,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51件来自法国圣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西方经典绘画作品,包括库尔贝、莫奈、马蒂斯、毕加索、杜布菲、苏拉热等大师真迹,以还原1800年至1980年这一百八十年间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 展览题为“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从题目我们可以解读出展览的初衷——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去了解西方现代美术史、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演变进程。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作品去处理和诠释这种演变,成为展览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展览所试图梳理的是1800年至1980期间西方艺术的发展,这种困难无疑是巨大的。众所周知,在这一百多年中,西方艺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风格激变,是艺术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并同时通向一个新艺术的世界,蕴含着艺术史伟大演变的种子。在这一时期,艺术家普遍开始自由化,并有了极强的创新冲动,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迥异的风格流派不断交替和发展。这一时段西方现代艺术充满矛盾和创新的崎岖之路,及其社会文化精神和艺术风格、观念的裂变。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他们大多数相对缺乏对西方艺术史的了解,尤其对西方现代艺术往往充斥着困惑与不解。因此,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如何清晰地阐述这一时期的演变,如何传递这种演变的重要性成为本次展览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看点。 1. 展品的选择 本次展览的51件作品都是法国圣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精品,涵盖了19世纪经典绘画、现代艺术大师作品和部分当代艺术作品。至于选择以现代艺术为主的策展方向,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圣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马蒂娜·穆赫-丹瑟表示是综合了中法双方的需求,主要是考虑到欧洲尤其是广大中国观众对法国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更为熟悉,而对现代艺术的了解是接近当代艺术必不可少的过程。 莫奈、库尔贝、马蒂斯、毕加索、杜布菲以及苏拉热这些大名鼎鼎的大师作品无疑是本次展览展品上的一大亮点。尤其是莫奈,作为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印象派大师,其《睡莲》获得了观众极大的关注与兴趣。除了这些名家大师,此次展览还呈现了一些不为观众所熟知的艺术家作品。对此,穆赫-丹瑟表示“我们希望令中国观众意识到除了莫奈、毕加索等名声在外的艺术家,还有许多不那么广为人知的艺术家也影响了这些艺术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2. 展览结构 本次展览分为六个主题:(1)1800-1910 对风景的新感知;(2)1850-1980 西方艺术的人物与肖像;(3)1810-1950 从立体主义革命到纯粹主义;(4)1940-1950 超现实主义,梦境与无意识;(5)1930-1960 回归物质;(6)在具象与抽象之间。 所涉及的艺术流派包括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抒情和几何抽象主义等。 从小标题上看,展览似乎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对艺术风格进行梳理。然而,在参观的时候能感受到展览并非完全以时间为线索进行粗略地呈现,而是在相似命题下不同作品的对比中彰显历史的发展。以“19世纪到20世纪的风景”为例,通过乔治·米歇尔充满古典主义风格的《巴黎郊区风景》,库尔贝透露现代绘画端倪、注重写实的《田园景色-古老风景》,莫奈笔下光影变幻的《睡莲》,亚历山大·塞昂以自然风景折射内心孤独与隔绝的《红色岩石旁的海岸》,亚历山德拉·埃克斯特融合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风景,房屋》,伊夫·唐吉犹如梦境的《手与手套》,以及让·杜布菲抽象扭曲的《虚幻的风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19世纪到20世纪艺术家对“风景”的认识和诠释已经飞跃至艺术的新阶段。 左图:乔治·米歇尔《巴黎郊区风景》 中图:库尔贝《田园景色-古老风景》 右图:莫奈 《睡莲》 左图:亚历山大·塞昂《红色岩石旁的海岸》 中图:亚历山德拉·埃克斯特《风景,房屋》 右图:伊夫·唐吉《手与手套》 让·杜布菲《虚幻的风景》 2. 参观体验 展厅根据主题分为六个空间,整体参观路线呈U字型,观众在参观时能直观明确地感受到主题的变化以及作品风格的演变,是比较清晰的参观路线。并且在观展路线的中间,设置了多媒体厅,播放了莫奈、马蒂斯、毕加索和苏拉热经典作品的高清图片,缓解观众参观疲劳的同时,使观众更多地了解大师作品,激发了对现代艺术的兴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很多展览惜墨如金的展览文本,此次展览非常注重展览的文字介绍。本次展览按历史发展分为六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附有这一时期以及这一风格产生背景及特点的说明文字,篇幅不长,但比较清晰,可以帮助观众理解这一时期或这一风格的形成背景。关于展品,除了对基本信息的介绍,还包括了对艺术家生平、个人风格发展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的简短介绍。对此,穆赫-丹瑟表示“在策划每一场展览时,我们都力图以不同层次的解读使以下三类观众受益:希望对作品进行大致了解的观众、带着特殊的关注点前来参观的艺术爱好者以及专家学者。” 此次展览在梳理西方艺术的演变进程方面无疑是非常出色的。在面对流派如此繁多交杂的历史时期,展览能利用作品提炼出一条清晰的主线讲述了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从莫奈到苏拉热的艺术风格的演变。与此同时,此次展览不仅以时间为维度从横向对现代艺术发展进行阐释,还从深度即通过不同的命题如风景、肖像、物体等来对其加以诠释。 然而,作为观众,我对此次展览仍拥有更多的期待。 1. 对西方现代艺术深远影响的探寻 如同文章开头所提,除了对展览如何清晰地阐述这一时期的演变充满期待之外,我对展览如何传递这种演变的重要性也十分感兴趣,然而却并没有在展览中获得关于后者的信息。西方现代艺术在今天依然为观众所喜爱、所讨论,其魅力就在于它为艺术甚至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认知上的变革。 西方现代艺术史是艺术史上一次巨变,它的产生颠覆了传统艺术中对艺术的种种束缚,使艺术向着一个更加自由广阔的方向继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艺术时代。如果没有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也许现在艺术还被限制在对自然世界的再现中,所认识的美也只能从真实而精致的画面中获得。 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则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感知抽象的线条美和浓郁的色彩美。西方现代艺术所带来的革命,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艺术表现形式,使艺术具有了无限的可能。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波普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等新的艺术形式相继产生,摄影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中国艺术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也有了迅速的发展。 而此次展览只是展示了西方现代艺术演变的过程,却忽略了这种演变所留下的宝贵遗产以及深远影响的分析。对于这种影响的阐述,能帮助观众对于现代艺术的欣赏不只停留在作品的技法、题材、风格层面,也可以鼓励观众去思考、探寻现代艺术对他们所在世界的改变,加深他们对艺术的理解。 展览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思想的启迪。 2. 生动的展示方式以及舒适的参观环境 本次展览主要以展品与陈述性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虽然线路清晰,观展路线也并没有什么大的阻碍,但由于展品数量众多、展示方式单一,很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倦感。再加上展厅并没有可供短暂休息的设施,也会加重观众的疲劳感,使其没有办法耐心地好好欣赏这些精彩的展品。 笔者曾于英国留学期间参观了许许多多的美术馆,并注意到,有的博物馆会在展览中挑选几件展品,采用发问式的展品说明替代陈述性说明,用发散性思考代替传统的知识灌输,既可以缓解观众在参观时一直输入而不输出所造成的大脑疲劳,也能鼓励观众真正参与到这次展览中来。 对于展厅里的休息设施,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厅中,为观众提供了面向作品可供休息的长椅,以便观众在歇息的同时,也能够静下心去细细揣摩面前的艺术作品。我想,以上这些方法是否也可以供国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借鉴呢? 左图:发问式展品说明牌;右图: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厅 结语 END 不论是历史类、艺术类,还是其他主题的博物馆,精美的展品是判断展览是否优秀的关键条件,但并非必然条件,如何将它们聚合在同一个展览空间中并产生化学反应才是真正考验博物馆人的问题。 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 展览日期:2017年5月7日 - 8月31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1-3展厅 部分图片资料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作者/编辑:大侦探 相关链接: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绘画一一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