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之易数(4)

 冷月当空mql 2017-05-28

周易之易数(4)-“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2016-05-26 14:22阅读:
这是易经中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思想。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静止的,是“不居”的。然而,天地变化的规律,基本上是以六为周期的。既是一个循环系统的完美与圆满,又是一个新的循环系统的开始与发展。
1、六是阴阳的基础。
六爻构成六十四卦的组合,而其中的“错综复杂”、“连互”又把六十四卦的基本单位扩展为浩渺而难以穷极。
2、六是阴阳结合的交接点。
1)序数。河图序数为16、27、38、49、510,也是五行的序数。即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居中。无论哪一组都是以六为结合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讲的就是阴阳的结合。
2)十天干的五合。十天干的五合也是和河图序数完全一致的,甲1与己6相合,乙2与庚7相合,丙3与辛8相合,丁4与壬9相合,戊5与癸10相合。
3)十二地支的六合: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巳申、午未。按照阳顺阴逆的原则,其结合的规律,除了子丑相合为3,其他均为15。地支是依附和反映天干的,故天干五合为顺合,地支六合为逆合。这与周易中的阳顺阴逆是一致的。
3、“七日来复”的本质就是“周流六虚”。
六是阴爻至极,极则必反,所以就有了“七日来复”,一个新的循环开始。
4、“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讲的始终,其本质依旧是“周流六虚”。
5、纳音五行。
共30组,按同类五行分五组,每组6个,金6,木6,水6,火6,土6。不管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地支两个一组分成六组,每组纳音是相同的,子丑相同,寅卯相同,辰巳相同,午未相同,申酉相同,戌亥相同。
6、掌中万年历。
本人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比较创造的掌中万年历:元旦干支1941年己酉、1961年甲午、1981年己卯、2001年甲子,循环往复。酉寅未子、午亥辰酉、卯申丑午、子巳戌卯----,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顺布20年。与元旦干支相同的日干支1月1号、3.2号、5.1号、6.30号、8.29号、10.28号、12.27号(申子辰年为1.1号、3.1号、4.30号、6.29号、8.28号、10.27号、12.26号)。首先推导出元旦干支,就可以推导出每一天的干支,不用万年历。
1)依照的是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干合的基本规律。
2)每一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组4年,一共5组,共20年,第五组的结束,第六组的开始,就是新一轮的开始。
1941年元旦干支为己酉,依次排列甲己日为酉---寅---未---子,乙庚日为午---亥---辰---酉,丙辛日为卯---申---丑---午,丁壬日为子---巳---戌---卯,戊癸日为酉---寅---未---子。
1961年元旦干支为甲午,依次排列甲己日为午---亥---辰---酉,乙庚日为卯---申---丑---午,丙辛日为子---巳---戌---卯,丁壬日为酉---寅---未---子,戊癸日为午---亥---辰---酉。
其余以此类推。
3)以上不难看出,四组固定结构形态的循环往复,构成了元旦干支纪日的基本规律。而四组结构的数字变化,也是六的一致性按循序排列的。即:酉---寅中间戌亥子丑,寅---未中间卯辰巳午,未---子中间申酉戌亥,午---亥中间未申酉戌,以此类推,都是六位。
4)四组不管那一组,与下一组的对接,都是对冲。冲就是转换,就是承接。
7、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本身就体现了“周流六虚”,六十年为一循环,为一个纪元。每一天干为一单位共十组,每组六位。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
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丙寅。
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丁卯,以此类推。也体现了“周流六虚”。
8、每一季节为六个节气。
一年二十四节气,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节又分为六个节气。春季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有力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9、六六大顺。
六爻把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坤卦卦德为顺,又是纯阴卦,均为六,故曰六六大顺。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七上八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七上为九,为阳,八下为六,为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生之,地成之,故“成”就是“顺”,六六大顺就是六六大成,集大成者,六也。举例:六十甲子一个循环,集大成者;一年三百六十天,集大成者;八卦六爻,集大成者,等等。
10、人体经络。
人体经络共有12经脉,实际上就是六个经脉,即阳明、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然后又区分手足则为12经脉。其中手三阴三阳,为六;足三阴三阳,为六;手三阴足三阴,为六;手三阳足三阳,为六。
人体有五脏六腑,即心、肝、脾、肺、肾五脏,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六腑。脏腑互为表里为六,即肝与胆互为表里,脾与胃互为表里,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心包经与三焦互为表里。五脏加心包经,为六;六腑,为六。
人体有九窍,实际上是六窍:口、鼻、耳、目、前阴、后阴。
人体成双于表的有六对:手、足、乳房、耳、鼻、目。
人体从下至上共六节:脚、小腿、大腿、肩腰间、脖、头。
11、十二消息卦阴阳各六。
消息卦是指卦中阴阳的关系,阳爻去而阴爻来称谓“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谓“息”,合称为消息卦。共有十二卦,分管一年的十二个月。十二辟卦又称侯卦,是指诸侯主掌一方之义。以卦气论,又称消息卦或月卦。
1)阳息阴六卦。
地雷复:一阳息阴,建子,主十一月,大雪、冬至,律吕:黄钟。一阳初动,万象春回,阳长阴消,生进死退。年从冬至为复,月从初三为复,人从两岁八个月为复。论修持,阳火生,阴火灭,此乃“大还”。论造化,生命肇始。“复”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发展,是新生命的开始,是生命的升华提高。然一阳微弱,需要精心呵护,当要养精蓄锐,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方可日后成大器。就是乾卦之“潜龙勿用”。
地泽临:二阳息阴,建丑,主十二月,大寒、小寒,律吕:大吕。二阳上临,阳气感息而进,渐长初生之阳,循序而进。长大成人,当应建功立业,然又缺乏经验和实力,又要努力奋斗,不畏艰险,故需勤勉上进,广交朋友,积极参与社会,日积月累,方可厚积薄发。就是乾卦“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地天泰:三阳息阴,建寅,主一月,立春、雨水,律吕:太簇。阳刚上升,阴柔内凝,三阳开泰,两气相投,万物畅通。正当壮年,事业少成,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当须时刻警惕,经常检讨自己,广泛接受批评,多多学习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累积思想文化厚度,方可步步为营。就是乾卦“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雷天大壮:四阳息阴,建卯,主二月,惊蛰、春分,律吕:夹钟。进阳火,退阴符,精力旺盛,不壮能壮,以壮大壮。无论经验、资历、实力和事业都处在最佳时期,游刃有余,或上或下,或升或降,或渊或跃,得心应手,当应抓紧时机,放手一搏。就是乾卦“或跃在渊,无咎”。
泽天夬:五阳息阴,建辰,主三月,清明、谷雨,律吕:姑洗。一阴被五阳蒸发,阳长之极,阴气自化,将尽未尽之际,必须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功成名就,居九五之尊位,不可独裁,不可私己,当仁厚博爱,为民谋利。就是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乾为天:六阳息阴,建巳,主四月,立夏、小满,律吕:中吕。六龙御天,纯阳至健,先后天交争之际,为人生最吃紧关头,须知潜龙勿用而亢龙有悔,必须终日乾乾,自强不息。纯阳之时,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不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当要励精图治,发展变化,“不可为典要”,与时俱进,“唯其时物”。就是“亢龙,有悔”。要更上一层楼,达到“群龙无首”的大同和谐境界。
2)阴消阳六卦。
天风姤:一阴消阳,建午,主五月,芒种、夏至,律吕:蕤宾。一阴而遇五阳,阴气浸长,阳气渐退,时当正午,阳为健极而一阴潜生。须知“勿用取女”。以伤阳德。阳正当旺时,一阴潜生,其力微弱,前途坎坷,尚需小心翼翼,正是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霜乃秋季,坚冰乃冬季最严寒时刻,履霜之时,就要想到坚冰的到来,运筹帷幄,未雨绸缪。
天山遁:二阴消阳,建未,主六月,小暑、大暑,律吕:杜钟。二阴与时偕行,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须知遁而亨,不伤阳。虽二阴实力渐强,但不足以抗衡攻击实力,还是以隐为妙,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正是坤卦:“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追求地道,地道即顺也,包容、敦厚。
天地否:三阴消阳,建申,主七月,立秋、处暑,律吕:夷则。三阴消乾,阳气受浸,阴阳相乖,阳道衰微,其实闭塞。须知韬光养晦。阴阳对等,但不可张扬狂妄,地道最讲究顺柔,还是以柔克刚,不露锋芒,不动声色,“含章”为上,不图有成,但求有终,方可“时发”而有成,建功立业,为国效劳,。正是坤卦:“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风地观:四阴消阳,建酉,主八月,白露、秋分,律吕:南宫。四阴消阳,乾刚衰微,须知有过则改,见善则迁。四阴消阳,虽实力强壮,谨慎,“括囊”扎紧口袋,管住自己的嘴巴和欲望,有过改之,无过加勉,不图虚名,不求虚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正是坤卦:“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山地剥:五阴消阳,建戌,主九月,寒露、霜降,律吕:天射。阳气已穷,多被剥落,硕果仅存。裳为下衣,讲下不讲上,正是地道,要想仅存硕果,还需中正,如家讲中用,其揆一也。正是坤卦:“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坤为地:六阴消阳,建亥,主十月,立冬、小雪,律吕:应钟。上下阴柔,柔顺至极,厚德载物。正是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物极必反,阴极则阳,变化之时,龙乃乾阳,野乃地阴,阴阳相战则为相交。玄为天,黄为地,阴阳相战,“其色玄黄”,可谓融为一体,万物生成。
3)阳息阴,阴消阳,都是事物发展规律。由阴到阳,由阳到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既不可重阳轻阴,也不可重阴轻阳。
12、《黄帝内经》讲天有六气。
即风、寒、湿、燥、君火、相火。
13、《周易》关于六的论述。
1)“六位”“六龙”。
乾卦《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为天,为始,故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六位”是说六爻之位,也是事物运行之位,“六龙”正是六爻中表示的龙: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不同的时期出现不同的运行状态,充分反映了天道运行的规律。
《文言》:“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说一说“旁通情也”,一是类万物之情而旁通,二是卦中有一说为旁通卦,乾卦的旁通卦为坤卦,乾坤为天地,故曰类万物之情。
2)六为大成,三为不成。
水天需卦《爻辞》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天水讼卦《爻辞》九三:“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地水师卦《爻辞》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水地比卦《爻辞》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天火同人卦《爻辞》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地火明夷《爻辞》:“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山泽损《爻辞》:“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辞》:“一人行,三则疑也”
火地晋《卦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泽水困《爻辞》:“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泽火革《爻辞》:“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风山渐《爻辞》:“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士口。”
巽为风《爻辞》:“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水火既济《爻辞》:“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火水未济《爻辞》:“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以上讲的都是三,为六的半数,六为大成,三为不成,为始,故凡讲三的都是不成的,但又是事物的开始、初生。
3)六成则为“天行”。
山风蛊卦《彖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先甲后甲为六日,三不成而六成,有始有终,则为“天行”。
地雷复卦《卦辞》:“反复其道,七曰来复,利有攸往”。《彖辞》:“'反复其道,七曰来复',天行也。”“七日来复”实际上讲的就是六成,六成则为天行。
风火家人《彖辞》:“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其中的“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为六种社会关系,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处理好这六种社会关系,就实现了“家道正”的基本目标,然后达到最高的国家目标“天下定”。
水火既济《爻辞》:“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七日得”就是六成而七日得,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是得“中道”。
4)十乃不吉之数。
地雷复《爻辞》:“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山雷颐《爻辞》:“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辞》:“'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地雷复讲战败,且是大败,使国家陷于危险的境地,以至于元气大伤,十年不能用兵打仗。山雷颐则直接明确警告凶,十年不能轻举妄动。
5)六爻之动,三才之道。
《系辞.上》:“六爻之动,三才之道也。”
《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昼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系辞》:“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以上几段话有这样几个意思:
第一,天地人三道,阴阳统领,柔刚迭用,仁义成形。
第二,“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昼而成卦。”天地人三才兼而两之,方构成六昼而形成六十四卦。易之六的内涵就是天地人三才。
第三,“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人三才的精髓在于生成两仪产生阴阳,以阴阳统领万物世界。可以说阴阳为“知”,即“易知”。“迭用柔刚”的精髓在于用,就是“行”,也就是“坤简”。知行合一,六位成章,万物生成。
第四,“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天地人三才之道,天道曰阴与阳,地道曰柔与刚,人道曰仁与义。坚守着三道就能“顺性命之理”,遵守自然社会规律法则,推动社会发展。
南怀瑾老先生认为,天地之变尽于六。“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六爻是重卦的六爻。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知道了宇宙间的任何变动,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这是以现代的科学文明作的解释。以原始的六爻解释,要注意六爻之动的“动”字,一定要有动,而动则变,尽管在睡觉的时候,打坐的时候,也照样在动在变,血液还在流动,下意识还是在活动。一动必有变,而“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为天、地、人。三极也有阴阳,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也有阴阳。为什么要用六爻,孔子的解释,三极之道也,这个“道”不是修道之道,是“法则”的意思。所以八卦要有六爻,是天、地、人三极阴阳变化的法则。《易》中的卦象,大原则是从象数来的,是科学的。可是一到周文王,尤其到了孔子才把《易经》的道理,拉到人文哲学上来,后来就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源,而形成中国文化的正统。
6)六昼与六位。
昼,会意字,从旦,从尽省。“旦”指“日出”。“尽”本指“尺寸度量到头”,引申为“度量到光阴终点”,“度量到日落”。“尽”与“旦”联合起来表示“从日出到日落的一段光阴”。《说文》“昼,明也。日之出入,与夜为介。”《周髀算经》“昼者,阳。”《易·系辞》“昼夜之象也。”也就是阴阳之象也。昼表示以太阳出没为标志划分日与夜的界限。
“六昼而成卦”,是讲天地人界限划分而各两之。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
“六位而成章”,是讲六爻,初、二、三、四、五、上的爻位。章与卦相对,章的本意是指花纹、文采,释义是指显著、规律规章、文章奏章、条理等,既可以理解为规律规章,又可以理解为条理。
《系辞》“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讲得很明白,就是规律规章,是阴阳之道,刚柔之道,仁义之道。
《彖辞》“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讲的也是太阳出没变化的规律,四季的转换,六爻的变动。
《系辞》进一步阐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天地人各有其道,而道又是变化的,这种变化就是爻。爻的本义代表物,物与物之间是不同的,每一爻代表的物也是不同的,所以有文字表述,这就是爻辞,爻辞都是不同的,因此就有了吉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