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溶地区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GXF360 2017-05-28
? 岩溶地区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岩溶地区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李文学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22)

摘 要:隧道安全进洞是隧道整体施工的基础,特别是岩溶地区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施工,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施工风险。结合云桂铁路布王戈一号隧道施工实践,介绍了洞口排水、边坡开挖及防护,洞口预加固桩防护,明洞开挖导向墙施工,大管棚超前支护等一系列施工措施,保证了隧道进洞的顺利进行,并可为今后不良地质段隧道进洞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浅埋偏压;隧道进洞;预加固桩;导向墙;大管棚;注浆

1 工程概况

云桂铁路布王戈一号隧道位于弥勒~石林板桥区间,双线隧道,左右线线间距为4.6 m,设计为15.5‰的单面上坡;全隧均位于半径为5 500m的左偏曲线上,进口里程DK650+310,出口里程DK650+680,全长370m,隧道最大埋深约20m,进口DK650+310~+435段为明洞段,长125m。

1.1 工程地质

布王戈一号隧道,属滇东南中低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地面坡度较缓,自然坡度10~40°,局部较陡。DK650+460~DK650+620为布王戈村落居民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松软土、粉质粘土;坡残积红黏土、细角砾土,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统威宁组灰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1.2 气象水文地质

本隧道所经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直接承受印度洋及太平洋水气补给。从南宁至昆明,地形起伏较大,随着地势的不断增高,以及海洋面的远离,各地气候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其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偶有奇寒,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之分。

地表水不发育,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以岩溶水及少许土层孔隙潜水为主。下伏基岩均灰岩,白云岩,为可溶岩,含水性和透水性好;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埋藏较深。据附近相同地层取水试验,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及氯盐环境时,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1.3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本段不良地质为岩溶,特殊岩土为红粘土。

1.4 施工重难点

(1)正值雨季,洞口边坡必须边开挖边防护,防止出现边坡滑塌,危害洞门施工。

(2)洞口导向墙施作里程为DK650+435,左右两排预加固桩因地质条件原因,没有施工平台,施工组织过程中,必须先为预加固桩提供施工平台,并保证预加固桩的施工质量,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洞门导向墙施工,确保导向墙施工时,洞顶土体不出现开裂滑移。

(3)导向墙进行开挖施工时,必须保证导向墙基础有足够的支撑力,大管棚施工数量、长度、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

2 隧道进洞总体方案

2.1 施工顺序

施工结合洞口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并针对进口段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制定以“预加固桩加固,进口明洞分层开挖,大管棚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加强支护,尽早封闭,监控量测,衬砌紧跟”为原则的总体施工方案,进洞施工顺序如下:测量放样→洞口排水→洞口及明洞开挖→边仰坡防护→预加固桩施工→导向墙施工→洞门施工→洞身施工[1]

2.2 洞口天沟排水系统

首先对洞口附近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进行复勘与调查,确认与图纸一致后,组织测量放样,按设计断面尺寸、坡比准确定出开挖边线、开挖深度,准确定出洞口位置,放出边仰坡及天沟、截水沟位置,洞口开挖前,先做好洞顶天沟,并与四周的排水系统连通,形成统一的排水体系。

2.3 洞口边坡开挖

本隧道位于土质角砾土或粉质黏土中,隧道最大埋深拱顶以上20m,地形较陡、冲沟发育区,洞口开挖山体不稳定,洞口边坡开挖坚持边开挖边防护的原则,开挖完成后及时根据开挖后的岩石情况对边、仰坡坡面施作挂网喷锚防护措施,以防破坏坡面的稳定性和整体性[2]。施工中切实做好边仰坡稳定性的监控量测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在必要时进行加固。

2.4 洞口防护

洞口采用预加固桩进行防护,洞口明暗分界里程为DK650+435,沿线路中线方向右侧DK650+369~DK650+435,设置1~12#预加固桩,截面尺寸为2.5m×1.75m,桩长16m,桩间距6m;左侧DK650+429~DK650+435段,设置13~14#预加固桩,截面尺寸为2.5m×2.5m,桩长20m,桩间距6m(见图1(a)、图1(b))。

图1 预加固桩与洞口相对位置(单位:cm)

2.5 预加固桩施工[3]

2.5.1测量定位

施工平台完成后,按照设计图纸,准确定位预加固桩四个角点和桩中心桩位,桩位放样误差10 mm。设置地表截水、防排水设施。

2.5.2 人工挖孔

(1)先开挖1.5m桩身,做好护壁及锁口,锁口高1.2m,上部0.5m、壁厚0.5m,下部0.7m、壁厚0.3m,锁口高出地面0.2m。

(2)锁口及护壁均采用C20钢筋砼现浇。

(3)孔桩开挖必须跳槽开挖,待相邻孔浇筑砼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再进行中间孔开挖。

2.5.3 孔内通风、照明及排水

地面以下10m开始必须用鼓风机进行送风,保持孔内有足量的新鲜空气。孔内照明采用低压照明,在孔底设置集水井,及时使用潜水泵排除孔内积水,防止水浸泡,确保孔内施工安全,当渗水量较大时应连续抽水。

2.5.4 弃砟运输

每孔桩原地面下挖1.5m后,即在桩孔上架立垂直运输支架,使用小型卷扬机作为运输弃砟设备,弃砟运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加固桩弃砟运输示意图

2.5.5 护壁施工

(1)护壁采用?8mm钢筋、C20砼现浇,砼采用早强砼,缩短拆模时间,确保施工安全。

(2)桩孔开挖每段深度为1m,模板采用定型模板,模板尺寸同桩身尺寸,模板高度为0.9m,预留10cm浇筑砼,每节竖向钢筋预留15cm伸入下一节,提高护壁的整体性。

(3)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采用蝴蝶扣连接。在模板的上下端各设置一圈脚手架支撑作为内侧支撑。

2.5.6 声测管安装

声测管采用50mm钢管,桩身四角各布置一根,以便进行桩身砼无损检测。声测管置于钢筋骨架内侧,下端封闭,上端采用木塞封堵,管内无异物,连接处平直,不漏水。

2.5.7砼浇筑

(1)桩孔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绑扎钢筋,对孔底虚渣进行清理、排除积水,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砼的灌注。

(2)砼灌注采用干式灌注法,在浇筑过程中采用窜筒,保证窜筒端部距砼浇筑面不大于2m,防止产生离析。每浇筑0.5m振捣一次,保证桩体砼的密实度。

(3)每个桩身砼一次性连续灌注完毕,中途不得停滞,防止出现施工缝。

2.5.8 桩基检测

按《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执行,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预加固桩检测。2.6 导向墙施工

当洞口及明洞上半断面开挖至明暗分界处时,施作导向墙(见图3),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1m(长度)×0.8m(厚度)。为保证长管棚施工精度,导向墙内设2榀I20b型钢钢架,钢架外缘设?133mm×5mm孔口管。

图3 导向墙及内导管布置图(单位:cm)

(1)开挖:施工测量放样后,预留核心土开挖至导向墙两侧基底,基底要保证坚实。

(2)架立型钢:采用定位的I20b型钢钢架,在钢筋加工场加工后,运至现场进行拼装。连接处采用16mm厚的钢板通过M28高强螺栓进行连接。

(3)埋设孔口管:孔口管采用133mm×5mm的热轧无缝钢管,长为1m,环向间距与大管棚的环向间距一致放线确定其位置后,将孔口管焊接到I20b型钢上,并焊接牢固;孔口管两端采用纺布包裹,防止混凝土砂浆堵塞。

(4)立模:在导向墙底架设I20型钢,纵向间距0.5m,型钢之间采用22mm的纵向钢筋连接成受力的整体;之后在型钢上铺设钢模作为底模;在底模外端采用钢模架设端模,端模外侧采用脚手架斜撑,内侧采用14mm的钢筋加固支撑牢固,顶模采用木模施工。

(5)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利用拌合站供给,罐车运输,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

(6)养护拆模: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进行洒水养护,常温下不得小于14d。

2.7 大管棚注浆预支护

2.7.1 方案设计

洞口浅埋段,拱部采用108mm×6mm热轧无缝钢管进行注浆预加固,采用型钢钢架加强支护,大管棚长30m,拱部设置一环,环向间距为0.3m。大管棚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大管棚正面布置图

2.7.2 施工工艺

大管棚采用钻机钻孔,利用套管跟进的方法钻进及长管安装一次性完成,采用高压注浆泵注水泥浆液,注浆压力0.5~1.0MPa。

2.7.3注浆

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参数。注浆结束后用M10水泥砂浆充填管棚,以增强大管棚强度。

单根钢花管的注浆量按Q=πR2Lη估算。式中:R为浆液扩散半径,取0.6L0;L0为管体间距;L为注浆段长度;η为地层孔隙率。

注浆应由上而下、两侧对称注浆;压力逐渐由小加大。

2.7.4 施工注意事项

洞口长管棚施工前,施工长管棚导向墙,测量定位准确预埋套管,并用测斜仪控制钢套管的倾斜度,利用导向墙控制长管棚倾斜度;同时,钻进过程中利用测斜仪检查长管棚钢管的倾斜度,严格控制管棚打设方向。

为保证长管棚支护效果,严格控制管棚的外插角,尽量减小外插角,同时防止长管棚侵入开挖净空,洞内管棚尾段与钢架焊接,形成共同支护体系,提高支护效率。

3 结束语

通过采取以“预加固桩加固,进口明洞分层开挖,大管棚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加强支护,尽早封闭,监控量测,衬砌紧跟”为原则的一系列施工措施,成功的保证了岩溶地区浅埋偏压隧道安全进洞,可为今后不良地质段隧道进洞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显勇.浅埋软岩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2095-2104

[2]李振民.浅埋顺层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小结[J].中国科技信息,2012(8):77

[3]中交股份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第二项目部桥梁架子三队.路堑桩间挡土墙施工技术交底[EB/OL].[2015-10-01].http://wenku.baidu.com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the Lead-in Section of a Shallow-Buried and Obliquely-Pressurized Tunnel in the Karst Area

Li Wenxue
(The 18th Bureau Group Co.Ltd.of China Railwa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The safe leading-in is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tunnel.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shallow-buried and obliquely-pressurized tunnels in karst areas is somewhat difficult in technology and risky in construction.With th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leading-in section of Buwangge Tunnel One of the Yunnan-Guizhou Railway as an example,the draining for the leading-in,the exca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side slope,the provision of the pre-consolidating piles for the entrance,the open-cutt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uiding walls,the advanced support of large-tube sheds and other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With these technical measures adopted,the successful leading-in is smoothly accomplished.The present paper may serve a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tunnels in geologically-poor areas.

Key words:shallow-buried and obliquely-pressurized;entrance of a tunnel;pre-laid consolidating pile;guiding wall;large-tube shed;slip-casting

作者简介:李文学(1981—),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 285873020@qq.com

收稿日期:2015-10-08

中图分类号:U455.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953(2016)01-0053-04

DOI:10.13219/j.gjgyat.2016.01.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