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作者通过在书中讨论众多话题来将其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示人,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所以深刻。 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而托尔斯泰则称其为“不折不扣的天才”。 该书属于作者老年后著作的通俗读物,并引起了欧洲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尼采和之后的罗素都受到他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针对本书的几个章节进行深入研究。 论天才部分 叔本华在“论天才”一章节中提到,“天才”(Genie)一词的真正所指就是在艺术,诗歌,甚至哲学作品中都有突出的能力和认识的人。我们只能在直观中而非抽象中认识这些柏拉图式的理念,所以天才与凡人的真正本质区别就在于直观认识的完美和力度。天才往往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将自己抽象的想象以文学诗歌的形式表达和展示给人们。 从个别看到普遍——这正是天才的根本特征。 而天才与人才的区别则在于,后者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更灵活,更准确的推论知识和完成任务,人才往往是思维敏捷,执行力强的人。但是却不是直观看事物,思考世界的人。天才能够对相同的世界看得比别人更加深刻,思考的更加客观和直观,世界对于天才的反应也显得更加清晰和纯净。 有些人将天才的形成归结于智力的高低,但是智力对于作者而言,又是另外的哲学境界和哲学概念。“智力只是发现动因的工具,这本来就是智力的天然使命。”所以智力智力是与意欲之间直接的,间接的,相联系的事物。以动物为例,动物的智力便只停留在事物与动物自身意欲的直接关系上,所以,智力的概念是不可以与天才同日而语的。 |
|
来自: 生如夏花222k9b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