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祝各族同胞吉祥安康! 小编说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吃粽子,系五彩,挂香包,龙舟下水喜洋洋——一根根象征吉祥的五彩绳,从大人的心底揉缠到孩子的手腕;一首首趣味各异的童谣,在传承唱响……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龙舟节、浴兰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据民俗专家调查,在我国,汉、满、蒙古、苗、彝、畲等30多个民族都过端午节,且风俗各异。 2006年,端午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我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背后是共同的文化血脉传承与炙热的家国情怀。 形成于先秦,发展于汉末魏晋,兴盛于唐,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蒿菖蒲、扎香袋、吃盐蛋和粑粑、稻场娱乐、划龙舟、办诗会……这些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提起端午节,人们总会把它和屈原、龙舟、粽子联系在一起。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但是在漫长的选择淘汰中,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最得人心。“其志洁,其行廉”,从司马迁对屈原饱含深情的叙述开始,屈原忠贞爱国的形象在历代文人的叙述中越发高大。 端午节还蕴含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采草药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端午节也是唯一以民俗方式弘扬传统中医药的节日。 此外,尊师重教是传统节日的一大内涵,端午节也不例外。在过去,每年端午节前后,一般都是由父亲领着孩子去看望老师,给老师奉上咸鸭蛋和粽子等礼物,老师则回赠以扇子等物件。 爱国主义情怀、对传统中医药的重视、尊师重教的习俗等构成了端午节丰富的内涵。 端午节是彝族的都阳节,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炎热,彝族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附近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上山,给彝族同胞洗疮擦身,没过几天,大家的病全好了。从此,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由于彝族把“端”念“都”,所以将端午节(端阳节)叫做“都阳节” 。 节日这天,彝族百姓的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带上粽子、酒和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苗族在农历五月初五过“龙船节”。节日期间,除与汉族一样举行龙舟竞渡比赛外,还要举行跑马、斗牛、踩鼓和“游方”等娱乐活动。 藏族的端午节又称为采花节。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节日的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接着,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山上去采花、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村寨时,全村男女老少齐聚村头,鸣枪致意,送酒送馍,祝贺采花青年归来。采花姑娘则向各户赠送鲜花,并送去祝福。 瑶族同胞认为,五月端午是药日,水有药性,因此男女老幼要到河边去洗冷水澡,或用早晨从山上挖来的章药熬成汤来洗澡。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延年益寿。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朝鲜族相约到野外采集艾蒿,编辫阴干,日后作药或熏蚊驱虫用。此外,开展民间体育活动也是这天的重要内容。之前以荡秋千、摔跤为主要项目,现在增加了足球、排球、乒乓球及田径项目,使端午节活动更加丰富。 达斡尔族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纷纷早起,前往江河沐浴,或以野外露水擦脸,并采艾蒿插于耳畔和衣冠上, 以求一年身无疾病。 此日中午,各家要吃馅饼、饺子或荞面饸饸。尔后,妇女们成群结伙,挎框提篮,到江河两岸采集喜食的“坤必乐”(一种美味野菜)。靑少年们则举行“坡列”(曲棍球)比赛。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祈福禳灾,这天,除了吃粽子外,满族还讲究佩戴五彩粽子和香囊祈福禳灾。 五彩粽子的内壳是用硬纸叠成的,一般在2公分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布依族称端午节为“哈尼哈”(五月五)。 布依族有端午登高的习俗。参加这一活动的,多是青少年。一大早,青少年们便带上“背崽粽”,成群结队爬上县城北门外年玉屏山,在坡顶玩耍嬉戏,赏景吃粽子。兴尽而返时,用稻草或茅草扎成草马,骑在“马”上呐喊着,从坡顶梭到坡脚,俗称“梭草坡”。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纳西族家家都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傣族粽包节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节日期间,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1940年的端午节,中国抗战正进入艰苦卓绝之时,在著名作家老舍等人的倡议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举行诗歌朗诵会,并宣布“中国诗人节”诞生,宣称:“我们决定诗人节是要效法屈原精神……诅咒侵略,讴歌创造,赞扬真理。” 从延续民俗活动,到传承精神意志,端午节早已成为中国人心底的一份精神文化遗产。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渔家傲》 宋·欧阳修 《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来源:光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