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高、癌症、哮喘、骨质疏松……居然都有遗传性!如何降低致病风险

 龘龘清欢 2017-05-31

跟我们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据统计,现已发现的遗传性疾病超过了300种,人群中大约1/3的人受其所累,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哪些常见疾病有遗传倾向,如何降低遗传风险甚至阻断遗传基因的延续?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是指父母的生殖细胞里携带了致病基因或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具有遗传性、家族性、先天性、终生性、发病率高的特点。

三高,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症,是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这三种疾病也被称为富贵病,可单独存在,也可相互关联,同时存在。

1、高血压

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经调查发现,父母一方是高血压患者,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压的几率为28%;父母均是高血压患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高达45%。 预防建议

监测血压值

即使血压值正常,每年至少检查血压1次,处于临界高血压状态时尤其要注意。(主页回复“高血压”,即可获取血压数值表)。

限盐补钾

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内,适当食用黄豆、榴莲、杏干、香蕉、莲子等食物补充钾元素。

2、高血糖

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为显著。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家族,若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高达15-20倍。 预防建议

监测血糖值

糖尿病具有隐蔽性,60%的患者早期没有症状表现,有家族史或是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做好血糖的监测工作。

控制饮食及体重

合理搭配饮食,控制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等食物的摄入,加强锻炼,将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

适当多摄入豆类

美国研究表明,多摄入豆类食物的人群比食用豆类较少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降低了35%左右。(更多高血糖的文章,主页回复“糖尿病”获取)

3、高血脂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部分高血脂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遗传基因缺陷,且这些患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临床上通称为家族性血脂异常。 预防建议

“迈开腿,管住嘴”,高血脂患者要注重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加强科学运动,增加对脂肪的消耗;另一方面,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尽量多选用低胆固醇饮食。

对于带有三高遗传风险的人群,应重视三高指标的监测以及30岁前做心脏疾病的筛查,同时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限制高油、高盐、高糖等的饮食,戒烟限酒也很重要。

癌症的家族性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家族中有多个人患不同的癌症,二是家族中存在某种癌症的聚集现象。绝大多数癌症不会遗传,但也有10-15%的癌症是由遗传造成的,以下4种癌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性。

1、大肠癌

肠癌是有家族聚集性倾向的肿瘤,不仅有家族遗传,还会因为生活、饮食习惯的高度一致而出现家族性的大肠癌。

① 有亲属是大肠癌患者的人,其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3-4倍;

② 肠癌遗传因素的家庭患有肠癌的概率几乎达到100%;

③ 肠息肉家族的患癌概率高达50%; 预防建议

重视生活习惯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注意不良生活习惯,如:滥用抗生素、生活用具不洁、常吃腌肉等。

关注异常征兆

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次数、性状等异于平常,应引起重视;若在检查时出现肠息肉,要积极治疗,以防肠癌,因为几乎90%的肠癌来自于息肉恶变。

2、胃 癌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且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一级亲属患有胃癌,其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3倍。 预防建议

重视饮食

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与饮食息息相关。饮食不规律,吃得过多、过杂,精神压抑或紧张等都会伤害胃健康。

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也可能与共同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当家庭成员中有幽门螺杆菌患者时,不建议共用餐具。

3、乳腺癌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有家族遗传性。如果直系亲属中有1位为乳腺癌患者,其患病几率增加1.5-3倍,若有2位,患病几率增加7倍。且患者的发病年龄越轻,患乳腺癌的风险越大。 预防建议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要特别注意自查,以发现乳癌的蛛丝马迹,早期治疗,如乳房出现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等特征的包块时需引起重视,做进一步检查。

4、肺 癌

国外研究机构发现,直系亲属有肺癌患者的人群比正常人群患肺癌的几率高出2倍,且女性尤为明显。日本学者调查证明,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的患者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达58.3%。 预防建议

远离“烟雾”

肺癌与吸烟、油烟等烟雾密切相关,尽量远离主动及被动吸烟。

做好家庭卫生

生活中军团菌、霉菌等也是肺癌的致病因子,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对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不仅要注重日常生活习惯,还得做好筛查工作,也可以检测是否携带了疾病基因。

1、骨质疏松

女人的骨质与母亲非常相似。如果母亲患有骨质疏松,其女儿患脆骨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常人,更可能出现骨折、驼背、骨质疏松等疾病。 预防建议

加强钙与维生素D、氨糖等的摄取,适当参与科学锻炼。

2、哮 喘

哮喘发病的遗传因素可能大于环境因素。父母双方都是哮喘患者,其子女患哮喘的几率可高达60%;父母其中一方患有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为20%;父母双方都无哮喘,其子女的发病率低至6%左右。但父母若患有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会增加其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 预防建议

哮喘多在儿童期发病,环境污染、呼吸道疾病、接触过敏源等都会诱发或加重哮喘。平时做好清洁工作,积极预防呼吸道疾病。

3、抑郁症

抑郁症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较为密切,若亲属中有抑郁症患者,其发病率远高于常人,可高达10-30倍,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预防建议

抑郁症的防治应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主。一旦经常出现闷闷不乐、失眠或睡眠过多、坐立不安、有轻生念头等现象,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亲属患有遗传性疾病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得此病,但相对来说,会增加患病风险。婚前健康检查、产前筛查等都可避免患儿出生,后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前预防也能降低发病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