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
平和仄,是指两大类不同的声调,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发音时声调的高低变化状况。发平声的时候,声调的高低基本没有改变,发仄声的时候,声调是有变化的。
2、中古声调和现在汉语四声的对应关系
学术上,把从古到今,语言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了三个阶段。隋唐以前我们把它称为上古音;从隋唐到唐宋,宋朝末年元初这段称之为中古音;从元朝以后一直到现在是第三个阶段。
古典诗词的诸多规则,都是以中古时期(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语音为基础的。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shǎnɡ)声、去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二三四声。
中古时期的声调也是四个:平声、上(shǎnɡ)声、去声、入声。如果按照平仄分,平声只包括平声一小类,仄声则包括上声、去声、入声三小类。(中古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还各分阴阳)
(2)浊上归去
(3)入派四声
也就是
(1)普通话中读一声二声的字,大都属于中古的平声字,也有一部分是入声字变化来的,诗词创作时要做仄声字处理。
(2)普通话中读三声四声的字,中古都是仄声字。
3、韵
一般而言,韵和韵部是同一概念,它包含韵腹、韵尾和声调三个因素,至于韵头是否相同或有无韵头都不必考虑。凡属韵腹、韵尾和声调都完全相同的字,它们就同属一韵,这批字在韵书中安排在一起,就构成一个韵部。
在每一句的结尾,使用相同韵母的字作为每一句的结尾,这就叫做押韵。
4、平水韵
我们写作格律诗时,是用唐宋时期的语音来押韵的,所遵守的是平水韵,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诗韵。
唐代开元24年(公元736年)以后,朝廷的考试是由礼部主管的,考试格律诗时,礼部制定官韵颁行天下,举子们参加考试必须以此为准,这种官韵被称之为礼部韵。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丁度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