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律启蒙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

 helloxbb 2017-06-01

声律启蒙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

2015-12-02 11:59阅读:189
1、什么叫平仄
平和仄,是指两大类不同的声调,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发音时声调的高低变化状况。发平声的时候,声调的高低基本没有改变,发仄声的时候,声调是有变化的。
2、中古声调和现在汉语四声的对应关系
学术上,把从古到今,语言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了三个阶段。隋唐以前我们把它称为上古音;从隋唐到唐宋,宋朝末年元初这段称之为中古音;从元朝以后一直到现在是第三个阶段。
古典诗词的诸多规则,都是以中古时期(唐宋时代为中心)的语音为基础的。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shǎnɡ)声、去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二三四声。
中古时期的声调也是四个:平声、上(shǎnɡ)声、去声、入声。如果按照平仄分,平声只包括平声一小类,仄声则包括上声、去声、入声三小类。(中古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还各分阴阳)
声律启蒙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X
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这种变化 (1)平分阴阳,清阴浊阳
(2)浊上归去
(3)入派四声
也就是
(1)普通话中读一声二声的字,大都属于中古的平声字,也有一部分是入声字变化来的,诗词创作时要做仄声字处理。
(2)普通话中读三声四声的字,中古都是仄声字。
3、韵
一般而言,韵和韵部是同一概念,它包含韵腹、韵尾和声调三个因素,至于韵头是否相同或有无韵头都不必考虑。凡属韵腹、韵尾和声调都完全相同的字,它们就同属一韵,这批字在韵书中安排在一起,就构成一个韵部。
在每一句的结尾,使用相同韵母的字作为每一句的结尾,这就叫做押韵。
4、平水韵
我们写作格律诗时,是用唐宋时期的语音来押韵的,所遵守的是平水韵,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诗韵。
唐代开元24年(公元736年)以后,朝廷的考试是由礼部主管的,考试格律诗时,礼部制定官韵颁行天下,举子们参加考试必须以此为准,这种官韵被称之为礼部韵。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丁度等人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奉宋仁宗赵祯的旨意编撰了一部《礼部韵略》。到了南宋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刘渊从实用的观点着眼,以《礼部韵略》为基础,根据唐宋时期语音的实际情况,编撰了一部107韵的新韵书,因为此年的干支为壬子,所以命名为《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又因为刘渊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一带)人,故也被称为《平水韵》。一般人认为,这就是平水韵的来源。其实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将以前一些韵书重新整理为107或者106个韵部,在南宋后期已是较常见的做法,并非从刘渊开始。所以,后代一般说的平水韵,是泛指所有分为106韵的韵书,又因做格律诗必须遵守这106韵,故也可指诗韵。该书共分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106个韵部。
5、《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一本教对对子,教诗词格律基础的一本书。以一东第一段为例,“云对雨,雪对风”这是对对子里最简单的单字对单字,从最简单的开始训练。“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这是词组对词组。“三尺剑,六钧弓”这是三个字的词组,“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这个是五字对和七字对,其实就是近体诗。近体诗就分五言(一句五个字)和七言(一句七个字),其中四句的叫绝句,八句的叫律诗。“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这是四六字的对,其实是骈(pián)文。骈文是我们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文体,它兴盛于南北朝时期,一直得到广泛应用,直到近代,骈文主要用在古代的公文当中,比方说大臣给皇帝写奏章啊,皇帝写圣旨啊,还有各种各样的文书公告啊,大多都是以这种骈文的形式来体现出来的。骈文的句式主要就是四六句,所以俗语就称骈文为“四六”,骈文就叫“四六”我们有一句俗话,形容一个人不着调,叫他“不着四六”,这里的四六就是这个意思。在诗词格律方面,《声律启蒙》教对仗、平仄、押韵,这些知识。这里面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很多典故在里面。所以《声律启蒙》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对于两个平声字的词组,“来鸿,鸣虫,江东,晴空”,应该把后面一个字拖得更长一点,因为我们汉语绝大多数词语构成都是双音节的词组,双音节的词组当中大多数两个字一个词它是有轻重的,重音大多是在后面第二个字上。所以吟诵的时候也是这样,两个平声字的词组要把第二个字拖得更长一点。
单字对单字和词组对词组,它们平仄相对是非常严格的,平对仄,仄对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五字对和七字对实际上是在教我们近体诗,所以对于五字对和七字对的平仄关系应该用近体诗的平仄关系来处理。近体诗的平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他们的平仄关系并不是要严格相对的,对上最好,对不上也没有关系,但是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的平仄是一定要对上的。正是这种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这种关系才体现出来我们汉语的声音之美,美在哪里呢?美在有旋律,汉语是一种旋律性的语言。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不是这样的,像英语它是重音性的语言,所以说西方有很多伟大的作曲家,但是我们中国古代基本没有专门的作曲家,这是因为我们的语言本身就带有旋律感,不需要专门来作曲,我们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作曲家,我们只要按照我们语言的声调把它准确的读出来那就是很好的旋律了。
吟诵的规则:
l平长仄短 (平声拖长,仄声读短)
l依字行腔 (这个字本身读什么音,我们就怎么唱,它是二声的音我们就把它往上唱,是四声的音就把它唱下去。)
l入短韵长 (韵字拖长,入声短)
l平低仄高 (主要体现在近体诗当中,声律启蒙中5字句7字句。)
l依意行调 (吟诵最终要表达的是我们自己的声音。吟诵就是唱自己的歌。)
依意行调是吟诵里面比较有难度的一条规则了。意,是文意,文章的或者诗歌它的含义。就是说,要吟诵一首诗歌,吟诵一篇文章,首先要理解把握它的文意。要读懂它,这是前提条件,要体会得到作者诗人写这篇作品他表达出来的情感,必须读懂了,按照他的这个文意来设计自己的调子。怎么设计吟诵的调子呢?就是要把吟诵的声调放到音节上去。只有这样吟诵出来才好听。千人千调,就是说每个人的吟诵都不一样,因为对文意的理解不一样。依意行调主要体现在诗词的吟诵上,蒙学这块的吟诵基本上不涉及的,因为蒙学的吟诵主要是知识性特别强,情感的表达是比较少的,而且蒙学这块形式也很简单,基本上就是三字句四字句。它们的节奏都是很明快的,像歌谣,因为好记。
吟诵有助于记忆,吟诵有助于表达。
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
平声吟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
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需分明。
依字行腔气息匀,节奏点上停一停。
押韵的字平仄都要回缓,不押韵就不回缓。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可以长可以短,不管平仄声。但是二四六位置上的平声一定长仄声一定短。七言,第五个字,五言第三个字是最重要的节奏点。双音节词重音在第二个字上。
6、《声律启蒙,上平声 一东》
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部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shǎnɡ)、去、入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