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如烟·少年问学记

 巴陵闲人2020 2017-06-01

往事如烟·少年问学记

丁启阵

 

我少年时期的上学经历,可以说是一出闹剧,笑料不少。

六岁入小学,第一年,满脑子都是水中的游鱼,天上的飞鸟,树杈上的鸟窝,老师所讲的一切,简单如1+1=2,我都如坠云雾。于是,老师家访,对我父母说:你们的孩子好像不是读书的材料,不然就算了吧。父母说:他这么小,回家也帮不上忙,干不了农活,就让他继续坐在课室里吧。结果,第二年突然开窍,老师所讲一切,天朗气清,我成了有责任帮助后进同学的好学生,被安排跟差学生同桌上课,随时扮演辅导员角色。

念小学的时候,都不知道有考大学一说。那时代是推荐制度,从工农兵中推荐优秀青年上大学,且人数极少。我做梦也不敢做被推荐上大学的梦。初中临近毕业,忽然得知,我们都可以参加高考。但是,乡村中学,教师不够,课程开设很不完整,高中阶段,历史课只上了一个学期,地理一节也没有上过。加上我们六七百人的小村庄,有史以来从未出过大学生。村里人听说我要参加高考,有人预赠我“大镬生”称号,家乡土话,“学”、“镬”同音;有人当我面断言:本村要出大学生,除非大学生多如狗毛!——过了两年,在全国一年只招18万大学生的年代,我却考上了大学,而且是重点大学——现在的说法是一本,或者985。

小学、初中时期,因为没有远大理想,我一直是凭兴趣听课,读书。因此,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数理化成绩却相当糟糕。以至于,后来大一放假回家,路遇初中数学老师,他还对能考上大学表示百思不得其解:“不会是高考时试卷被弄错了吧?”那年我高考的数学成绩是92分。如果不是粗心,把一道简单的小题目的正弦(sin)余弦(cos)搞反了,就是满分100分。这位老师不知道,为了准备高考,我“高三”(复读那年)时数学又一次突然开窍,什么公式都能自己推导出来。

让我上学,起初文盲父亲的要求是,能看懂生产队工分簿,会打算盘。这样,我们家就不会遭受生产队记工员疏忽、会计有意克扣之类的经济损失了。后来,要求有所提高,希望我能看懂报纸。父亲的规划是,我念完书后去学木工,做木工师傅。我的大部分伙伴,都是学的泥瓦匠。父亲认为,泥瓦匠后生人(年轻人)扎堆,嘻嘻哈哈,学不到真本事。

父亲虽然出生于有土地出租的家庭——算成份不是地主也得是富农,但他父亲病死于他三四岁上,家道中落。因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早早做了富裕人家的放牛娃,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母亲出生于镇上有条件念书的人家,只是因为刚上学时有男同学总欺负她,因此放弃上学。因为后来吃了不少“睁眼瞎”的苦头,坚决支持儿女上学。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我们念得上去,“挈裤当袄”——她从不用“砸锅卖铁”这个词语,她也愿意。我家情况,父亲外强中干,母亲外柔内刚,我家的大政方针实际上是母亲说了算。因此,我在家里看书,是受到保护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文学名著,多是在父母理解、支持的目光中,安安静静地阅读完的。

父母都是文盲,这于我大为便利。只要手中捧本书看,便可以逃避许多家务、农事劳动。看什么书,他们是不管的,因为他们不懂。家乡人管文艺类书籍叫闲书,我少年时代,在家里,当他们面看的,基本上都是闲书。实在没有书看时,就看《毛选》,主要是看文章后边的注释,其中有许多关于国军将领、关于国共战役的故事,对我很有吸引力。

文革和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乡村图书来源极少。不过,由于我语文课成绩好,喜欢读书,能讲故事,这些情况本村人都知道,小伙伴们也愿意把自家犄角旮旯发现的书本拿给我看。毕竟是文物之邦,寻常百姓人家,有拿书本盖各种坛子、加塞鞋样之类的优良传统。因此,我颇看了些没头没脑、只剩中间肉身的书。念初中后,讲故事给镇子上的同学听,这才知道,它们原来是《苦菜花》《大刀记》《连心锁》等等。

少年读书的问题,我还有一个办法:连环画,除了同学、亲戚家借阅之外,自己也购买过不少。我购买连环画的资金,有两个来源:一是直接从母亲放钱的柜头箱子抽屉里自取;二是拿了家里母鸡刚下的蛋,到镇上一家油盐店换成钱,再去供销社买连环画。那时候的连环画,每本六七分钱居多,一个鸡蛋正好买一本。两边衣兜里各揣一个鸡蛋,走三四里路,小心翼翼的,样子笨拙。现在想来,有些纳闷,为了买连环画,儿时拿过不少母亲的钱,但从未遭过母亲的训斥。木箱子是可以上锁的 ,但她从不上锁,拿剪刀尖头一撬,箱门就打开了。母亲也从不转移放钱地方。那个年代,普遍贫穷,小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是要“吃死柴”——往死里的!在我家,孩子拿钱父母的钱,不算偷。

                                                   2017-5-23


往事如烟·少年问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