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西宁:三大互市见证青海边贸繁华

 我心……飞翔 2017-06-01

多巴古名林金城,位于西宁城西的大西川中。由于地理位置邻近西宁,在清朝时期,多巴逐渐形成了一处有名的互市边口,清末西宁才子基生兰在《湟中怀古》中这样描述多巴地区,“开辟湟中忆汉家,边城近海即天涯。”多巴虽是近海之地,但它西接西石峡,背靠西纳川,前有大西川,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朱世奎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全省文物普查发现,多巴地区是青海汉墓最集中、最密集的地区。据史料记载,2000年前多巴这一地区主要分布着先零羌人。清朝中期以后,多巴的商贸逐渐发展起来,替代了白塔儿成了重要的互市边口,有‘陆地小码头’之称。”

根据《秦边纪略》的描述,多巴兴起后,除了来自内陆的客商和土族商人以外,居住在附近的牧民群众在多巴的一些地区建起商铺,搭起临时的帐篷开始从事贸易活动。朱世奎先生说:“多巴商贸交易量巨大,常常数以万计。当地牧民常会携带一些皮张、青盐等物在多巴市场中交易,换得所需的茶叶、布帛、粮食等物。市场中操着各地方言的客商络绎不绝,还有人专门搭帐篷、盖土坯房开旅店的人招呼着往来的客人。市面上能到的东西有玛瑙、氆氇、藏香等物。随着多巴地区商贸的繁荣,催生了不少富户,富户们大量修建富丽堂皇的房屋和宽大的仓库也促使多巴开始形成一个大型的城镇。”

清朝雍正年间,朝廷加强了对多巴的贸易管理,规定每年互市的时间每年的二月和八月在西宁以西的日月山北进行互市交易,多巴的贸易逐渐呈现萎缩的态势,后来清政府设立丹噶尔厅,丹噶尔的贸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后来,逐渐取代了多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