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江湖】第三回:王无功三仕三隐 五斗公好酒问道

 昵称41961047 2017-06-01

陶渊明后又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当官辞官都为酒

文/时间领主

诗曰: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节选)

1

且说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

内史令李德林持才好胜,遭同僚构陷,隋文帝讨厌之,遂贬为湖州刺史。李德林闻诏,奏称不敢再为内史令,但请以散官无职务而参与朝政,文帝愈怒,再贬为怀州刺史。可怜李德林以佐命元功(辅助隋文帝建国登基),竟卒于怀州刺史任上。同年,其子李百药继承父业。

就在李百药赴任之际,在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一名男婴哇哇坠地。他就是大唐三大白话诗人之一、人称“五斗先生”的王绩。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性情放纵,不喜应酬。其兄王通,乃隋末大儒,尝与志同道合者聚在黄汾一带,写作《六经》、《中说》。其长兄王凝任隋朝著作郎,撰写《隋书》未竟而逝,王绩继续他的事业,也未能完成。此是后话。

单说王绩渐渐长大,家人便劝他博取功名。王绩心中十万个不愿意,但还是在15岁那年,来到长安游历。作为大隋朝第一名将,杨素府上是不能不拜访的。这天,春光明媚,王绩揣着哥哥的推荐信,敲开了杨府大门。正好,一帮儒生正在大厅高谈阔论。但见一人端坐太师椅,古铜脸色,飘飘长须,兀自沉默不语。想必就是杨素老儿了。王绩心想,唱个喏,施了一礼。

那人也不起身,点头致意。王绩径直走上前去,紧挨着杨素坐下。众人见状,面面相觑。“这位少年就大儒王通的弟弟,据说才气过人,在座各位有无兴趣,跟他对辩?”待王绩坐定,杨素悠悠地说。

众人早按耐不住,话音刚落,唇枪舌战就打响了。好个王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却似诸葛再世,又像星爷附体,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惊服四座高雅之士。众人都暗自称奇,视之若“神仙童子”。王绩借此名声大噪,以优异成绩中孝廉科,授秘书省正字。没想到,王绩不愿在朝廷为官,竟上奏请求到扬州六合县作县丞。炀帝无语,只好听之任之。

且说这王绩,上任之后,嗜酒如命,公务也懒得理,每天在醉乡悠哉游哉。很快,同僚们纷纷上奏弹劾,当地百姓也多有怨言。加之天下大乱,当县丞不久,王绩就借口患风病严重辞官,连夜乘快船远走高飞了。

无官一身轻的王绩感叹,“网罗在天,吾将安之”?这世界如天罗地网,到处都是束缚,能到哪里去呢?

思前想后,他回到了家乡。是为一仕一隐。

陶渊明后又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当官辞官都为酒

2

单说王绩回到家,也没闲着。

当地有名隐士,叫仲长子光者。此人无妻无后,隐居北渚30年,不是自己亲手生产的东西,绝对不吃。

王绩喜爱他的真诚,遂移居为邻。子光也不喜欢说话,却喜欢给王绩一起喝酒。王绩家有几个奴仆,他就命他们种小米、养鸭鹅、栽种草药。春秋季节,他和子光一起酿酒,生病了就饮自种的草药。这样过了几年,酒量就渐渐大了起来。

王绩整天没什么事做,子光又不跟他唠嗑,好不烦闷,只好天天饮酒,喝完就读《周易》、《庄子》的书。偶尔想看兄长了,就渡河回家住几天。这样不知不觉就换了天,李渊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初年,诏征前朝官员待召门下省。依照旧例,官府每天供给三升酒。弟弟王静问王绩,“担任待诏有什么乐趣啊?”王绩回答,“俸禄微薄,境况冷落,不过每天有三升好酒,有点让人留恋。”江国公陈叔达听说后,说:“三升好酒,不足以留住王先生。”遂特批每天发给王绩一斗好酒。王绩也凭此赢得了“斗酒先生”的名号。

贞观初年,王绩思乡心切,遂称疾返乡。是为二仕二隐。

过不多久,因家道贫困,王绩再度返京赴选。这一次,他听说太乐署使较革家善于酿造美酒,就请求担任太乐丞。吏部认为,这不合品级,不同意。王绩再三请求说,“这是我深切的愿望。”最终,吏部按照王绩的请求,任命他为太乐丞。

从此,王绩与焦革天天称兄道弟,抽空就到他家里打牙祭。直到焦革去世后,他的妻子还经常给王绩送酒喝。一年多后,焦革的妻子也去世了。王绩懊恼地说,“这是苍天不许我畅饮美酒啊。”遂辞官而去。是为三仕三隐。

陶渊明后又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当官辞官都为酒

3

回到的家王绩,回忆焦革家的酿酒方法,又把杜康、仪狄等历代著名酿酒家的事迹搜集起来,写成《酒经》、《酒谱》,如史官记事。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李淳风(《推背图》作者之一)看了《酒谱》后,称赞王绩是“酒家南董(春秋时齐国史官南史、晋国史官董狐的合称,二人皆以直笔著称)”。

晚年的王绩对酒的溺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仅写了《醉乡记》,还写了有自传性质的《五斗先生传》。他饮酒五斗不醉,人称“五斗先生”,只要有人以酒相邀,无论地位高低,没有不去的。刺史崔喜很喜欢他,邀请他相见。王绩回答说,“怎么能坐在那里,召见像严君平那样的高人雅士呢?”最终没有前往。杜之松是王绩的老朋友。他担任刺史时,请王绩去讲授礼法。王绩却说,“我不能去本郡刺史的府上应酬,谈论糟粕,而抛弃美酒啊。”也没有去。逢年过节,杜之松都给他送来酒和干肉。

公元644年,王绩预料到自己的日子不长了,遂自己写了墓志铭,“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哀哀孝子,空对长空”。嘱咐家人薄葬自己,不久果然去世了,享年54岁。

王绩的文学贡献,主要在于诗作。他的诗真率疏放,白而不浅,质而不俗,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风度。后人评价称,“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他的代表作有《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的晚秋,薄暮濛濛,他徘徊良久,不知该往哪里去。举目四望,到处一片秋色,夕阳的余晖中,山川愈发显得萧瑟。牧人赶着牛犊返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而归,还一派牧歌式的田园风光。结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忆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王绩晚年受老庄思想影响颇深,不少诗篇既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绊的不满,又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的思想。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陶潜的影响,但它从整体上说,已经属于未来诗歌发展时代的作品了,不妨看做王孟田园诗的先声。

这正是——

三仕三隐性豪放,著书立说为酒狂。

隐逸田园诗先声,读罢陶潜学老庄。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