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武:你不懂我的哀伤

 北北的fish 2017-06-02

《小武》是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成名代表作,公映于1998年,影片写实风格较浓,看了让人很压抑无奈,梁小武这个银幕形象不多见,但现实生活中却无处不在。导演用平视的态度,剖析小武这个人物的内外品质。

时隔快二十年重新来看这部电影,虽然和现今很多追逐票房的影片相比,少了很多所谓的卖点,但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粗粝的镜头难掩时代的烙印。

贾樟柯几乎没有给予角色更多的注解,就像纪录片,摇晃的镜头给人一种真实感。小武在城市与乡村间漂游浪荡,以盗窃为生。朋友小勇事业飞黄腾达,恋人梅梅攀高枝,友谊和爱情相继失火,将小武推入了沦陷的深渊,迷途不知返,有个人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关系。

小武对于小勇的发迹虽然很有看法,但身边人才不会像小武那样固守自己的世界,只想混一天算一天,并没有高瞻远瞩,也没有脱贫致富的观念。尽管小勇也是依靠倒卖香烟开歌舞厅发迹,但显然其通过自己的慈善捐助给洗白了不堪的历史,小武明白小勇的底细,有钱就是大爷的观念是最实用的生存法宝。

小勇和小武的分裂对小武是致命的打击,其实这种现象也比较正常,现实多半如此。很多儿时比较要好的伙伴,因为各自不同的身份感情逐渐生分。有人升官、有人发财,视野不同了,朋友圈也优胜劣汰了。人其实和动物没什么区别,强悍健壮的动物成为领头,瘦小羸弱的动物逐渐被淘汰出共荣圈,尽管他们曾经患难经历过。

小武的悲哀是他没有企图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顺其自然,得过且过。小勇的娶妻刺激了小武,于是才有了后来小武与歌厅舞女梅梅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力争上游改变自己的命运,包括小勇和梅梅,虽然手段不一,但目的一样。

这就是社会的残酷性,小武与家庭的矛盾关系,还是他与小勇和梅梅的关系,都在说明日新月异的社会观念已经悄然改变,不同的财富分配,影响着各种社会关系。金钱价值观的冲击,打破了各种社会关系的旧有秩序。

梅梅为什么要离开小武,那是因为梅梅利用自身的条件攀附优质食物链,不想再做一个陪笑的舞女,她也想追求富裕安逸的日子,她也想为自己的贫穷家庭谋求改观,可惜的是唯有小武在继续沉沦。梅梅的突然离开,其实可能在提醒小武对自己的在乎与否,可唯一爱火燃起却被突然熄灭,小武便再没有勇气去爱。他把买给梅梅的项链给了母亲,而母亲却把项链给了即将入门的二儿媳。

为什么小武会由于此事和一家人发脾气,那是因为小武对梅梅的离去失望透顶,他一直焦急的等待梅梅call他,他还对梅梅存有幻想,所以才会对母亲将自己的东西送给未来的嫂子而发火。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和理解,爱情上失意和被遗弃,让小武再陷囹圄。

小武是个平凡的人,按现在的观念来看就是一矮矬穷,一真正的屌丝,虽然梅梅不是白富美,但梅梅至少有自己的梦想,而小武的梦想就是别被人逮着。

小武其实也有自己的是非观,俗话说盗亦有道,偷了别人的钱包,除了把钱留下,其他的东西再通过邮寄的方式还给别人。他对警察郝老师还一直叫个不停,嘘寒问暖,其实这些信息传达出小武还是害怕成为一个臭名昭著的人,但回头已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用犀利的词语刺中社会人麻木的神经,而贾樟柯似乎依靠影像来传达自己对根文化的诠释。该片获得过不少国际电影节大奖,其实这种电影不会成为票房的催长剂,因为人们无法正视自我的悲哀,就像他们永远不会相信镜子里的自己是那么平庸或丑陋。但《小武》却与很多电影背道而驰,它要你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撕破虚幻的面具,看清真实的人生。当然这样很容易不被理解,但贾樟柯的《小武》、《站台》和《三峡好人》都在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掌握不了社会资源的人们挣扎着站起,即使一穷二白,但也要活得坦坦荡荡,真真切切。

影片开头和结尾呼应,开头是小勇的歌功颂德,而结尾是报道小武不耻的偷盗行为,影片通过正反两面的比较,传达出社会的复杂性,对于是与非、美与丑、贫穷和富有的社会判断,旧有观念已经天翻地覆。

贾樟柯的电影透彻着一种处乱不惊的真实质感,让人无望更添悲悯,没有人真正去同情小武,显然他存在社会的价值已经丧失,就连无限期待的爱情也变得冰冷刺骨。梅梅的一句,祝万事如意,这是多么讽刺。最后大家围观被手铐铐在路边的小武,这个时候的小武就像一只猴子,只有被围观和非议的命运。难道人强大了才能真正的保护自我?其实这种实用主义在任何环境下都百利无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