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区域课程改革的十大策略

 行益乐 2017-06-03

 

1、“一把手”策略

一把手重视的事,就是重要的事;一把手真心实意搞课改,课改已成功了一半。


2、“一盘棋“策略

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局层面,课改必须由局长或业务副局长牵头主抓,形成办公室、人事股、师训股、教科研、教研室、普教股、电教馆、督导室、教师进修学校9家联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领导格局;另一方面是整体推进,全员参与,实现“校长一根筋,班子一条心,师生一起动,全校一盘棋”的课改氛围,杜绝“有人干,有人看,有人专门提意见”的怪现象。


3、“三薄弱”策略

首批课改实验校,不见得选择传统名校与窗口学校,而要选择那些办学条件、生源、师资三薄弱的学校。这些学校面临生存危机,改革的愿望最迫切。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必有干劲,有干劲定出成效。薄弱学校通过课改重生与突围最具说服力!


4、“包干制”策略

区域课改推进课程中,最忌专家走马灯,或打一栓换一个地方,要点位跟进,死包死打,并与校方签订合约,明确双方责任义务。有效规避专家流动频繁、雨过地皮干。一人一号、各吹各调、让实验校无所适从的弊端。


5、“众筹制”策略

课改中一定会出现不少疑难与困惑,解决的最好办法是自我解决——采用众筹制,即问题众筹、智慧众筹、对策众筹、成果共享。


6、“大展示”策略

放大展示:小组文化巡展,班级文化巡展,优质导学案展,课堂模式展,课堂评价展,创新成果展……个人展、小组展、年级展、全校展、跨校展、学区展、全县展……课前展、课内展、课外展……让展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实证明:展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它让校校风光、教师风采、学生绽放!


7、“三教研”战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研修研什么?要研生——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二要研课——把课磨成精品;三要研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先进的学习工具才是最大的生产力!尤其是要把微课程、思维导图、高效读写,快速识记等前言研究成果专家接和运用到高效课堂上来,助推高效课堂改版升级!


8、“台阶课”策略

推进校内与区域高效课堂达标晋级活动。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经典课,分类定标——自主申报——集体打磨——展示研讨——评价提升——命名表彰。


9、“增值服务”策略

对课改实验校,除了帮助他们搞好课改外,根据学校实际需求,还可为他们提供品牌策划、课程研发、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增值服务,不仅让他们满足,而且让他们满意。


10、“创优环境”策略

邀请领导、专家、媒体、同行、家长等方方面面的人士走进课改,认识课改,接纳课改,共识力也是生产力!同时,利用网站、电视、微信,简报等方式向社会定导课改,着力培植课改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课改的稳健推进创优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