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弄丢了我们的幸福? 董延喜《函谷论道》发言

 水山轩 2017-06-03

   是谁弄丢了我们的幸福?


            董延喜《函谷论道》发言


         中国道学论坛特约记者赵红军发自函谷关:5月29日,第二十三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专题活动之一的“第四届函谷论道”活动在灵宝市函谷关关楼广场隆重举办。论坛由著名主持人何艳红主持。中国道学论坛、中国道教论坛总编、世界老子学会执行会长董延喜以《是谁弄丢了我们的幸福》为题,深刻阐述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精髓,引起强烈反响,因董老师发言时是即席而谈,现把发言稿予以发布,与道友网友分享。全文如下:



       曾做过河南电视台三门峡记者站长,23年后故地重游,在函谷关与老朋友相会,新道友结缘,很快乐,也很幸福。


       函谷论道,把脉社会,我首先为这个论坛的主题点赞。老子文化研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远离社会,远离大众,远离人心。今天的论道上承仙气,下接地气,中聚人气,让老子文化走进当代社会,走进人民群众,这是一种传播创新。



       老子是一位把脉社会的大医,他的把脉涉及到社会人心的方方面面。有些话题很沉重,今天挑一个相对轻松一点的话题与道友们分享:是谁弄丢了我们的幸福?


       如果我问在坐的道友:你幸福吗?你快乐吗?感到幸福快乐的请举手。看来幸福指数不是很高,举手的不到五分之一。


       如果大家问我:你幸福吗?你快乐吗?我会回答:我很幸福,很快乐。我很庆幸,一部《道德经》伴随我30多年,让我找到了快乐的密码,打开了幸福的大门。读一首《延熹道人退休歌》,这就是老道的人生之歌、生命之歌、快乐之歌、幸福之歌。从中你会看到一个幸福快乐的老顽童,从这些生活细节中你会悟到道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幸福是一个人对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的主观感受。因为人的生命状态不同,这种主观感受会因人而异。有一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中国目前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有1亿多各类精神障碍者;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近30年中国有1200多个企业家自杀。这些人为什么会感到生不如死?是谁弄丢了他们的幸福?


       人生是本来美好的,是快乐的,人生的最大乐趣,就是享受人生的幸福。可这幸福却常常与灾祸相伴相生。 2500年前,老子给幸福把脉,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患中埋伏着幸福的种子;幸福中潜伏着祸患的根苗。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从而避免因心境的败坏而导致的祸不单行。当你身处逆境,感到诸事不顺,心生绝望之念时,要把眼光放远,把心量放大,不去自怨自艾,不去怨天尤人,以快乐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伴随在灾祸后面的幸福因子就会不断放大,幸福就离你不远了,这就是老子的幸福辩证法。   


       人生究竟有多少钱才算富?一百万、一千万,还是一个亿?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对金钱的追求永无止境,永远处在一种着魔似的疯狂追求之中,他们往往因为追求财富而失去了比财富更加宝贵的东西,失去了婚姻、家庭、子女,失去了快乐、幸福甚至生命。怎么才算富?老子回答:“知足者富”(33章)。富足不过是一种心理感受,真富不一定要那么多钱。知道满足就是富有,因为知足了就不感觉还缺什么,而不感觉缺什么就是富裕。老子当年骑青牛过函关一步一挪,慢慢腾腾,按我们的想法一定很痛苦,其实老子是快乐的,有一位画家赠我一幅画,名字就叫《喜出函谷关》。老子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慢节奏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人从一生下来就在向死亡迈进,急什么?急着去死么?



       幸福与快乐相伴相生,快乐与知足如影随形。老子说这样分析一些人弄丢幸福的原因:“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46章)。最大的罪恶莫过于私欲过甚,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贪得无厌。当今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精神痛苦、心情郁闷、快乐不起来?各位想一想,是不是与这个“不知足”有着密切关系?贪婪是一剂毒药,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止境。拥有了稳定的生活还要去追求安逸,拥有了安逸的生活还要去追求奢侈的享受。只要你的欲望没有尽头,就永远不会快乐。有一首《十不足》歌:“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堂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时大限到,上至九天还嫌低。”这首道歌把那些贪心不足者描写得淋漓尽致。一些身家百亿的富翁们活得未必快乐,可我们村的狗脑娘,家里穷得连续18年过年没吃过饺子,却整天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所以老子告诫我们“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婪者身富而心贫。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我们常说知足常乐,乐什么?就是乐我们的心富,虽然物质上不算富,收入不算高,但我们心无牵挂、乐天知命,是精神上的富豪。精神上富有的人才乐得起来,而且是常乐、长乐。喜乐延年,常乐的人肯定也长寿。友人赠我嵌名联:延年益寿乐天派,喜笑安康逍遥人。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老子说得很明白:“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44章)名气与身体相比,哪一个更值得珍惜?财富与身体相比,哪一个更为重要?得到名利与丧失生命相比,哪一个更为有害?所以过分追求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必然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聚敛得越多,下场可能会越悲惨。



       我们总是把人生的目标定在功名、钱财上,为了名利不惜损耗自己的身体,直到发现身体有病了,甚至得了不治之症,才悔之晚矣。有一个笑话,某拥有38亿资产的老板38岁英年早逝,其爱妻38天后携19亿资产改嫁给老板生前的司机为妻。新婚之夜,司机感叹道:“以前我老以为是为老板打工,现在才明白老板一直在为我打工!”由此不难看出拥有生命比拥有财富更为重要。我们再不能干那种五十岁之前拼命挣钱,五十岁之后花钱买命的傻事了。因为不管你拥有多少钱财,命都是买不回来的。而且如今许多人还没等意识到花钱买命,四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就一命呜呼了。



       “身足”容易“心足”难。心足,物常有余;心贪,物常不足。人只有知道满足,才不会遭遇辱身之祸。老子说:“知足不辱”(第44章),懂得满足,就不会自取其辱。人心不足蛇吞象,庄子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老道又加两句:广厦千间,夜眠七尺;美食百味,一饱而已。小小鹪鹩垒一个小窝,一个小小的枝桠就足够了,何必要占有整个森林。一只小小的鼹鼠喝满一小肚子才能用多少水?何必要拥有滔滔大河。那些贪官们拥有几十套几百套房产,睡觉也不过占七尺长个地方,个子小了连七尺也占不了。那些厚享者一顿饭上一百个菜花几万十几万,你也只能吃一个饱。人生最大的祸患就是不知足。钱财乃身外之物,人不可没有它们,但要取之有道,得之有理,享之有度,不可贪之过甚。前段评公益人物获奖后记者采访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说获奖是一碗面条,不获奖是面条一碗。
 


       人世间有个怪现象,越富越贪。传说古金州有一酒家,店主名叫郭尚灶,吕洞宾常去他那儿饮酒,三年从没收过酒钱,吕洞宾十分感动,就在他住的院子里的水井里投了一颗金丹,使水变成酒,并吟诗告诫:“为报三年饮酒情,一粒金丹酬主人。井水当酒酒是水,莫因钱财堕迷津。”郭尚灶从此发了财。几年后,吕洞宾问及此事,郭尚灶埋怨道只是酒糟少了,猪也喂不成了。如此贪心,让吕洞宾很不高兴,题诗感叹曰:“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凉水当酒卖,还嫌猪没糟。”自此以后,井水再也没有酒气了,郭尚灶家道败落,追随吕洞宾闭门修道。 正如《好了歌》云:“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老子曰“知止不殆”,意为只有知道适可而止的人,生命才不会遇到危险。心之所安即为止,劝人行事不可过分,这是修道之士必须恪守的心灵原则。也是一种人生大智慧。“知止”比知足的境界更高一个层次。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古代道字的写法就是行走的行中间有个止字,行止有度即为道。人的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止不止,物极必反。真理再前进一小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山顶再前进一小步就可能变成万丈深渊。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许多贪官就是因为不知止,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是谁弄丢了我们的幸福?老子已经为我们作了回答。弄丢我们幸福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正是我们自己的贪欲、自己的不知足弄丢了我们的幸福!人生的许多烦恼、疾病与祸患,都起于“不知足”的心态。知足才能满足,满足才能常足,常足才能常乐,常乐才能有幸福感。当人们用客观的态度来审视自己内心的欲望时,就会发现许多欲望其实超过了自己的实际需要。正如《抱朴子》所言:“知天乐命,何忧何虑;安时处顺,何怨何尤!”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人生何求,知足常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