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尤其对粮食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在政策上,非常重视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种粮人收入,不让种粮人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为贯彻这一目标,国家将重点从三方面大力支持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切实保障种粮人利益,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 01 目标价格改革其实质就是探索价补分离。财政补贴机制就是,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中央财政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国家统计局调查的试点省(区)大豆、棉花产量安排补贴资金,由省级政府负责将补贴资金兑付给种植者。 国家财政对种植者的补贴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17年中央财政对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总量及补贴水平都有了进一步提高,并提前向试点省份预拨财政补贴资金,有利于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 02 保障种粮收益: 玉米生产者获财政补贴 在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去年国家在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具体补贴政策包括: 1.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即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同时中央财政将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补贴,并鼓励地方将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保障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2.定额补贴、调整结构。在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国家对各省(区)亩均补贴水平保持一致,补贴基期也在一定年限内保持不变,充分发挥价格对生产的调节引导作用,体现优质优价,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中央支持、省级负责。根据国务院有关决定,中央财政将一定数额的补贴资金拨付至省级财政,并赋予地方自主权,由各省区制定具体的补贴实施方案,确定本省区的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等。 而2017年将继续这一政策,并针对玉米一些地区的补贴会上调。 03 保护种粮积极性: 财政奖励资金加大倾斜 我国许多产粮大县都是财政穷县,粮食产量与县级财力“粮财倒挂”现象十分明显,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去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94亿元,奖励资金进一步向商品粮大省、粮油调出大县倾斜,并对黄淮海的玉米产区增加资金。同时,鼓励地方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促进玉米等种植结构调整,更好地推动实现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目标。而在2017年,这一财政预算会上调,尤其针对种粮大县、大户们,将有更多的实惠红利。 政策这么好,补贴这么多,谁能拿到? 1.种粮大县: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和扶持,直接获利的就是种粮大县,直接红利就是财政补贴的增多。 2.规模农业经营者:规模农业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对于规模种粮经营者来说,国家的直接补贴会增多,还有各项优惠政策也会增多。 3.种粮农户:种粮农户一方面要优化品种种植,以及产品品质,另一方面积及响应政策可以成立合作社,或与合作社合作走订单农业,这将是一个发展趋势,也将有很多政策扶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