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革命的表现:
(1)世界市场逐步扩大:
原本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
世界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各地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3)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人类的视野逐步扩大,改变了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的概念:
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冲击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价格革命的表现:
(1)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获得暴利,实力上升;
(2)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因货币贬值,收入锐减,日益衰落;
(3)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雇佣工资的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
1、从整体史观角度: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角度:
新航路开辟链接了人类文明,使各大洲文明开始交汇融合,促进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
3、从近代化史观角度:
新航路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走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大洲文明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文明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4、从社会史观角度: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引起了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5、从革命史观角度:
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殖民扩张,给非洲、亚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导致东方的落后;
1、共同点:
(1)都在封建王室的控制下,以贵族为主体,利用商人的贪欲和航人人才的技术开展的;
(2)都举起了传播基督文明的旗帜;
(3)都采用暴力的手段,劫掠殖民地
2、性质:两国的殖民征服均是封建性质的
(1)目的:封建专制政府开展,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封建统治范围;
(2)结果:殖民扩张而来的财富只用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受上,未在本国转换成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
3、影响:
(1)早期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贫穷和灾难,并没有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
(2)殖民掠夺而来的财富用于购买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的商品,结果,葡西日益衰落下去,而英法等国将财富转化成了资本,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起来;
(3)殖民国家之间的争夺日益激烈,同时推动人类走向整体世界;
3、影响:
(1)早期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贫穷和灾难,并没有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
(2)殖民掠夺而来的财富用于购买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的商品,结果,葡西日益衰落下去,而英法等国将财富转化成了资本,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起来;
(3)殖民国家之间的争夺日益激烈,同时推动人类走向整体世界;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体系)
(1)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而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2)历程:
它开始形成于新航路开辟之初;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1)概念:
是指从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西等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掠夺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所形成的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所构成的体系;
(2)历程:
16世纪开始形成;19世纪60年代基本形成;20世纪初,最终形成;二战结束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逐渐高涨,20世纪末最终奔溃;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体系、殖民体系的总称;
(2)历程:
体系在20世纪初才得以确立;
1、原因:
(1)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3)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1)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
3、影响:
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开展,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表现:
(1)1870年以后的30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
(2)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纪体系最终建立;
3、影响:
(1)积极:
促进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摧毁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
世界市场是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形成的,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成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就是工业国剥削农业国,西方统治东方的历史;
1、科技含量:科学同生产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发生范围:几乎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发展进程: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如日本;
4、开始部门: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
5、工业生产结构: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主体;
6、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组织;
1、相同点:
(1)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都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带来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带来了公司制、垄断制。
2、不同点:
1、概念:
垄断指的是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联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
2、出现原因: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为垄断的形成创造条件,大企业为避免竞争带来损失,通过联合保证利润,并防止新的竞争对手加入。当联合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的时候,垄断形成了。
3、评价:
(1)建立高级垄断组织,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约束了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2)垄断资本家参与政治,推动对外扩张,导致争霸,不可避免的引发战争;
1、从整体史观角度: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角度看: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的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思想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城市问题、生活保障问题、健康医疗问题、教育问题
5、从生态史观角度:
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渡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第一次:
(1)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刺激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3)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4)促进中国社会生活、交通通讯的近代化;
2、第二次: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4)社会生活,交通通讯工具进一步近代化;